通往中兴之路:思想文化视域中的宋南渡诗坛
作者:王建生 著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12
页数:392
定价:45.00 元
ISBN-13:9787532560561
ISBN-10:7532560562
去豆瓣看看 序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基本内容
第一章 南渡初“最爱元祜”语境下的学术文化重建
第一节 “最爱元祐”:南宋初年的政治文化导向
一、宋高宗君臣对“元祐”政治资源的认同
二、推崇元祐学术的文化政策
第二节 文化统绪的承续
一、统绪的提出
二、理学统绪的承续
三、文学统绪的承续
第三节 对元祐典范人物的褒扬
第二章 南渡士人的“君子”理想与人格追求
第一节 南渡初年士人的“行义以达道
第二节 绍兴和议后朝堂与山林之士的思想分歧
第三节 “山林之士”的人格践履
一、读书治学
二、砥砺品节
三、涵养心性
第三章 理学的发展及其对诗人的影响
第一节 南渡初理学的新态势
第二节 诗人对理学的接受与发扬:以吕本中、朱松为例
第三节 理学思想影响下的诗学理论
一、“活法”
二、“悟人”
第四章 理学观念渗透下的诗歌写作
第一节 理学观念或立场的明确表达
第二节 “孔颜乐处”的追寻
第三节 咏物诗写作中格物理论的渗入
一、静观的体物方法
二、“意与物遇”
三、咏物诗中寄托的人格精神
第五章 诗人之诗与学人之诗的共同指向
第一节 “不俗”之人与“不俗”之诗
一、“不俗”之人
二、“不俗”之诗
第二节 中正平和的诗学宗尚
第三节 师法自然
一、向自然界寻诗
二、从寻诗到献诗
三、理学家的自然观
第六章 南渡文人的中兴情结及其抒写
结语 开启中兴诗坛的大门
附录一:《龟山墓志铭》考辨
附录二:《与高抑崇书》作者考辨
参考文献
后记
王建生,1981年生,河南泌阳人。2010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现为郑州大学文学院讲师。曾在《文学遗产》、《中国典籍与文化》等刊物上发表过论文十余篇,主要论文有《(濂洛风雅)问题举隅》、《宋元文学编年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文丐奔竞”之外--也论“绍兴和议”期间的文学生态》、《两宋之际文人视野中的“伊川学”》等。
《通往中兴之路:思想文化视域中的宋南渡诗坛》用了三章的篇幅阐发理学与文学的关系,在行文中,有些话题、材料看似陈旧,但角度是新的,因此见解也是新的。此外,本书还从思想学术的角度探讨了南渡诗坛和北宋文化传统的关系,作者认为,在诗坛走向中兴的道路上,南渡诗人上承元祐、下启中兴,他们远绍元祐之学,继承中原文化传统,重视理学修养,践履君子人格,拓展诗歌写作空间等等,都为诗坛中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论述,不仅新颖,而且深刻,较好地揭示了从南渡初走向中兴的诗歌发展的历程,并为乾、淳诗坛繁盛局面形成的原因,作了深刻的阐释。而这一切,都得力于视角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