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试制度史
作者:邓嗣禹 著
出版: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12
丛书:当代中国学术文库
页数:358
定价:42.00 元
ISBN-13:9787546368245
ISBN-10:7546368243
去豆瓣看看 中国考试制度史
陈序
顾序
邓序
第一编 绪言
第一章 考试起源
甲 《尧典》、《周礼》等书所载者
乙 贡举辟召发自董仲舒说
丙 科举肇基于隋确定于唐
第二章 考试动机之别面观
甲 为防止功臣外戚之专横
乙 为日食地震之警惕
丙 为九品中正之反应
丁 为牢笼人心
第三章 科举以前之取士法
甲 两汉取士法
一、沿革要略
附两汉举士年表
二、取士方法
附两汉方正贤良表
附东汉孝廉表
三、两汉取士之得失异同
乙 魏晋南北朝之取士法
一、历朝取士概况
二、九品中正之沿革得失
第二编 本论
历代考试概述
第一章 唐及五代之考试制度
甲 考试概况
一、应试人之来源
二、考试程序
三、科目及试艺
四、考试分场及试期
乙 沿革变迁
一、一般之变迁
二、科目之变迁
附茂才秀才疑非一科考
三、试艺之变迁
丙 考试法规
一、唐
二、五代
丁 待遇与出身
一、唐代铨选沿革略
二、一般之待遇与出身
三、进士之待遇与出身
戊 科举制度之得失
一、其为得者
二、其为失者
三、五代考试制度之得失
附唐制举科目表
第二章 宋之考试制度
甲 考试概况
一、科目及试艺
二、考试时期
三、考试场数
四、考试官吏
五、考试情形
乙 沿革变迁
一、常科及试艺之变迁
二、制科之沿革变迁
三、一般立制之变迁
丙 考试方法
一、考试种类
二、防弊方法
三、考试规程
四、分路取人与凭才取人问题
附宋仁宗时逐路取人表
附朱子考试法
丁 待遇与出身
一、考试等第
二、出身授官
三、待遇与特权
戊 得失略评
一、其为得者
二、其为失者
第三章 辽金元之考试制度
甲 沿革要略
一、辽科举起源考
二、金考试沿革
三、元考试沿革
乙 考试概况
一、辽
二、金
附李世弼《登科记序》
三、元
丙 考试规程
一、辽金
二、元
丁 待遇与出身
一、辽金士人之出身
二、元代士人之出身
三、辽金元对士人之待遇
戊 辽金元考试之得失异同
一、异同
二、得失总评
三、金考试制度之得失
第四章 明清之考试制度
甲 考试概况
一、概述
二、考试程序
乙 沿革要略
一、明之沿革
二、清之沿革
三、废科举之原因
丙 考试规程
一、考试官
二、试艺规程
三、科场规程
丁 待遇与出身
一、明代士人之出身
二、清代士人之出身
三、待遇
戊 明清考试之得失异同
一、异同
二、得失
第五章 结论
甲 考试制度与政治之关系
一、考试权独立
二、考试统一思想兼助统一政治
三、庸人多于非常之士
四、官人有定准不敢过用私人
乙 考试制度与文化之关系
一、普及文化为民族同化之工具
二、桎梏人心为物质文明之障碍
丙 考试制度与社会风俗之关系
一、打破魏晋南北朝之旧阶级造成士大夫新阶级
二、鼓励士人向上之风促成文弱之习
三、增加迷信及巩固安身立命之说
四、增加朋党之祸
附历代考试沿革略表
参考书目
邓嗣禹先生学术论文选集
中国考试制度西传考
邓嗣禹教授简历及著作年表
邓嗣禹(1905.7.25-1988.4.5),字持宇,湖南常宁黄洞乡人,著名史学家、汉学家。早年留学哈佛大学,师从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先生,与林语堂 、陈寅恪等同为哈佛燕京学社成员。后长期任教于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并被哈佛等名校聘为客座教授,是尼克松首次访华时的代表团成员之一。主要著述有《中国考试制度史》、《通俗汉语(附文法注释)》、《清朝政治制度》、《太平天国起义史编纂》、《现代通俗汉语》、《太平天国起义和西方政权》、《文化革命后中国的教育》等。与费正清合著的《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一书,被剑桥、麻萨诸塞、哈佛等大学用作教材。许多论著已成为欧美各大学研究中国近代史所必备的参考书。
科举制度曾被当做封建糟粕,受到过猛烈的批判——“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之四百六十余人也。”然而,西方人却认为它是一种最公正的选拔方法,并在其影响下产生了现代文官制度,赞誉它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我们该如何看待科举制度呢?早在上个世纪初,邓嗣禹先生就给了一个很好的答案。《中国考试制度史》这本书通过对大量史料列举分析,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科举制”在中国产生、发展、繁荣、衰弱、消亡的历史。有横向的各朝考试制度详尽史料分析,也有纵向的历史沿革描述,更有对历代考试制度进行了得失略评,深入浅出,理性而客观。而平实的文风、超出于时代的独特历史视角,更能让大家领略到邓先生学贯中西的史学大家风范。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