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导言独特的历史语境
第一章 新中国电影的启动与人民艺术的光彩(1949-1952)
第一节 新的电影制导系统的确立
一、新的时代与新的体制
二、新的指导思想与方针政策
三、新的组织机构与干部队伍
四、顺利与挫折紧相连的创作态势
第二节 历史大变革中的工农与知识分子形象
一、银幕上的产业工人与市民形象
1.《桥》
2.《六号门》
3.《荣誉属于谁》
4.《龙须沟》
5.反映工人生活的其他影片
二、两部展示农村新生活的影片
1.《农家乐》
2.《葡萄熟了的时候》
三、走向新中国的知识分子形象
1.《民主青年进行曲》
2.《思想问题》
3.《走向新中国》
第三节 丰富多彩的革命历史与革命战争题材影片
一、革命历史故事片
1.《白毛女》
2.《新儿女英雄传》
3.《翠岗红旗》
4.《钢铁战士》
5.《中华女儿》
6.《上饶集中营》
7.《团结起来到明天》
二、人物传记片
1.《刘胡兰》
2.《赵一曼》
三、准史诗片《南征北战》
第四节 《无形的战线》与反特片的兴起
第五节 首部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内蒙春光》及其修改
第六节 私营电影制片厂的历史变革及其出品
一、私营电影制片厂的沿革及其社会主义改造
1.私营电影制片厂的沿革
2.私营电影制片厂的社会主义改造
3.私营电影制片厂影片的历史地位
二、努力开辟新的题材领域--表现工农兵生活
1.《关连长》
2.《我们夫妇之间》
3.《两家春》
三、从新的政治立场与艺术视角体现知识分子与市民生活
1.《腐蚀》
2.《我这一辈子》
3.《梨园英烈》
4.《姊姊妹妹站起来》
5.《武训传》及对该片的批判
第七节 重视宣教功能与实用价值的电影评论
一、电影评论指导思想的确立与影评园地的开辟
二、发轫阶段电影评论的三个特点
第二章 艺术规律的强调与电影创作的转折(1953-1955)
第一节 电影界两个会议的召开与政务院关于电影工作的决定
第二节 工业题材影片的新进展及其公式化概念化倾向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呼唤工业题材影片
二、三部雷同的工业题材故事片《英雄司机》、《无穷的潜力》、《伟大的起点》
三、反映“五反”运动的《三年》
第三节 《一场风波》及为合作化政策服务的农村故事片
第四节 革命历史与革命战争题材影片的新风貌
一、革命战争片的新突破
1.《董存瑞》
2.《南岛风云》
二、反映土地改革斗争的《土地》
第五节 异军突起的惊险片
一、一个新的影片样式的诞生
二、军事惊险片
1.《智取华山》
2.《渡江侦察记》
3.《平原游击队》
……
第三章 “双百”方针的提出与银幕风格的多样化(1956—1957)
第四章 狂热中的冷静与创作高峰的崛起(1958—1959)
第五章 文艺政策的调整与艺术生机的焕发(1960—1963)
第六章 山雨欲来的政治气候与电影人对艺术家园的退守(1964—1965)
结束语 “十七年”电影创作成败得失初探
后记
主要参考资料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