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的欧洲观
作者:(法)安德烈.卡巴尼斯 达妮妖尔.卡巴尼斯 译者:秦川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3
丛书:想象欧洲丛书
页数:106
定价:17.00 元
ISBN-13:9787301162910
ISBN-10:730116291X
去豆瓣看看 序言
第一章 维克多·雨果欧洲观的演变
第一节 1802-1848:法兰西因素主导下的欧洲情结
第二节 1848-1851:左派雨果的欧罗巴合众国之梦
第三节 1851-1885:为实现欧罗巴合众国不懈努力
第二章 雨果与欧洲有关的著述:演说词和信件
第三章 雨果欧洲观中的矛盾与踌躇
尾声
安德烈·卡巴尼斯,1947年生于法国图卢兹,法学博士,1972年起任教于图卢兹一大(图卢兹社会科学大学),现为该校副校长、法制史教授。1980至1995年兼任图卢兹政治科学研究所主任。曾赴塞内加尔、越南、波兰、突尼斯等国访学,研究方向为法国法制史、新闻出版史、比较政治学以及非洲法语国家的司法制度。
达妮埃尔·卡巴尼斯,1948年生于瑞士,毕业于瑞士洛桑大学和法国图卢兹一大,法学博士,1989年起任教于图卢兹一大。曾赴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进行客座研究,主要方向为法制史和经济社会史。安德烈与达妮埃尔共同著有《19至20世纪法国社会史》、《公共思想史的有关闯题》和《政治哲学导论》等书。
秦川,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欧美近现代史专业,现供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高毅,博士、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专治欧美近现代史、法国史。
“法兰西即欧罗巴”,雨果如是断言。这位《悲惨世界》的作者不仅是享誉世界的作家,也是在政治和社会领域十分活跃的思想家。他曾在1848年畅想建成“欧罗巴合众国”。在1849年8月21日的欧洲和平会议上,雨果呼吁在欧洲推行普选制,力主思想与商品毫无拘束的自由流动。雨果还曾充满预见性地写道:“今日之乌托邦必将成为明日之现实”。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