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行为,都将涉及税收内容。经营的规模越大、经济业务门类越多,涉及的税收业务越复杂。与经营相关的税收业务,有些是显而易见的,在发生时便被习惯性地进行了,有些则是需要职业注意力和主观判断才能完成的。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活跃,跨行业、多元化经营不断涌现,新的经济行为不断产生,纳税风险会不断增加。因此,建立健全企业税收业务管理、监控量化的技术手段势在必行。
目前的企业税收业务监督现状是:一方面企业对税收业务进行专题化审计没有科学的、高效的技术理论,因此就没有能力对自身的税收情况进行可行的、有效的监督,对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只能寄希望于税务检查机关的谅解。另一方面是税法对税收在时间、范围等各方面严格的法律规定,以及对税收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严格要求。这种反差往往引起征纳双方的矛盾。一方面企业可能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会削弱税收执法的刚性。
通常情况下,相对规范的纳税人都不希望自己在税收业务上出现任何问题。他们很想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有什么问题,该怎样纠正,以及究竟如何防范漏洞、回避风险。
与其他税种相比,增值税有着更为特殊的内容。它不是简单的“销项抵进项”业务,而是涉及生产经营整个过程。《增值税审计实务》是以增值税税收法律规定和会计核算要求为依据,以工业企业会计核算为背景,从民间审计的角度,毫无回避地面对各种具体会计处理内容,研究相关增值税业务审计的具体技术方法,建立各种具体的查找和解决增值税税收业务问题的量化技术手段,可以做为税务机关及一般纳税人企业防范审查增值税税收业务漏洞的(不包括特殊业务、特殊行业)技术保证。书中主要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增值税各流转环节进行审查的量化技术方法。该部分内容是现实的、可具体应用的实务内容,它是相关增值税业务查找问题、防范漏洞必须进行的业务内容。该量化审查业务的完成,是包括税务稽查人员在内的相关税收业务人员,对增值税业务进行审查和监督的基础和前提。其二,是对审查中发现问题的技术处理方法。因不同状态下的抵扣项目的进项税额转出处理业务技术难度较大,所以书中对该部分内容的研究占很大篇幅。该部分税收技术处理方法,是在无具体税收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依财务、会计技术标准,在力求合理的前提下研究、建立的,因此在“法无明文”的情况下该部分内容仅供参考。
书中对增值税业务进行量化审计的介绍,是按会计核算的程序和内容分环节进行的,其中包括进项税取得环节、抵扣项目流转环节、成本费用流转环节和应税资产的处置环节,各审计环节中,上述两方面内容的介绍同时进行。对一般纳税人企业增值税业务的审查,可按顺序、环节进行,也可就个别环节单独进行。审查的进行可根据不同的会计核算质量条件,及审计的经济目的和效率要求两者之间的侧重态度,详审和略审的方法可灵活选择。“增值税审计”顾名思义应为一部实务图书,但为体现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增值税审计实务》第一章进行了理论性概述,以后各章均为可指导实际操作的实务内容。《增值税审计实务》第二章中介绍的“进项税额的归属”及“进项税配比率计算”业务,在现有的会计核算条件下,它的实际操作一般情况下不太符合审计的效率要求,书中仅是作为一种理想化的技术标准提出,以求探讨。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