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99度27’~102度42’E,22度20’ ~24度28’N,北回归线穿境而过,澜沧江纵贯全境后流经东南亚五国。全市面积45385km2,辖景东、镇沅、景谷、澜沧、墨江、宁洱、思茅、江城、孟连、西盟10个县(区)。其中的江城、澜沧、孟连、西盟县分别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全市人口257.3万人。有25个民族,其中汉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傣族、佤族、布朗族、回族、白族、瑶族、苗族、傈傈族、蒙古族、景颇族14个为世居民族。
普洱市位于横断山脉南部。无量山、哀牢山两大山脉和澜沧江、把边江两大水系相间排列,迂回曲折,自北南倾,地形强烈切割。北部无量山主峰猫头山海拔3371m,南部土卡河海拔317m,两地直线相距264km,垂直高差达 3054m。由于属于低纬高原山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18~20 ℃,年降水量1 087~2739mm,雾日31~135天,无霜期31 8~365天;海拔从低到高具有北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三种气候带,全年具有干热、湿热、温凉三种季节性气候特征。
优越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多种植物的生长,全市具有的高等植物就有 352科、1688属、5600种,国家保护珍稀植物58种。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207科、730属、1482种,无量山自然保护区有187科、798属、1867 种。然而在世界上同纬度地方有一大片沙漠或荒漠,被称为“回归沙(荒)漠带”,如中东阿拉伯大沙漠、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墨西哥高原荒漠等。
据史学家考证,普洱市(古称普洱府,辖今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和临沧市部分县)在东汉时期(25~220)已有人工栽培茶树,距今有1800多年;普洱市又是普洱茶的发祥地,唐朝时,普洱茶已作为商品销往西藏等地,明清时已大批运往海内外,并形成了“普洱昆明官马大道”、“普洱大理西藏茶马大道”、“普洱江城莱州茶马大道”等被称为“世界上地势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从此,“普洱府因普洱茶而名扬天下”。现今全市有茶园5. 59万hmz,产量4.8万t,是云南省茶叶生产和销售的主要基地之一。普洱市又号称“中国茶城”、“普洱茶都”。
普洱市处在茶树原产地中心。低纬、高海拔、湿热的自然环境以及长期的人工优化栽培,孕育了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境内属于山茶属茶组的种就有大理茶、滇缅茶、老黑茶、厚轴茶、茶、普洱茶、德宏茶和白毛茶等;属于山茶属非茶组植物的有滇南离蕊茶、云南连蕊茶、滇南毛蕊山茶等。今天,在哀牢山和无量山的密林中都有大茶树生长,例如,有树高25.6m,树幅 22.0m×20.0m,大干围282cm的镇沅县千家寨野生型大茶树;有树高11 .8m,树幅9.0m×8.2m,基部根颈干围358cm的澜沧县邦崴过渡型大茶树;有树高21.0m,树幅9.7m×9.4m,基部干围240cm的孟连县东乃栽培型大茶树。在澜沧江两岸还有成片的古栽培茶园,如1112hmz的景谷县文山茶园、1 095hmz的澜沧县景迈山茶园、883F1mz的镇沅县振太茶园等,它们都是茶叶利用史的真实写照。
普洱市是个多民族聚居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服饰、风俗、信仰。少数民族尤爱茶嗜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古朴自然的饮茶习俗和独具特色的民族茶艺,如哈尼族的土锅茶、傣族的竹筒香茶、佤族的铁板烧茶、拉祜族的糟茶、基诺族的凉拌茶以及相伴而生的茶艺歌舞,如彝族的糊米罐罐香茶、盐茶、蜜茶,拉祜族的火炭香茶、大锅茶、陶罐茶,佤族的瓦片茶,布朗族的锅冒茶、煮青竹茶,哈尼族的火罐茶、烤茶、蒸茶,等等,无不充满神奇色彩。当您阅读本书时,仿佛置身于无量山的密林中,跨越在湍急的澜沧江上,进入了神秘的野象谷,品饮着哈尼族的土锅茶,重走着历经沧桑的茶马古道…… 本书除论述了上述普洱市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概况、茶叶生产发展以及茶历史探秘和茶文化风情外,着重介绍了各种类型的茶树种质资源,其中野生型茶树55份,栽培型茶树)82份,野生茶树居群和古茶山45处,以及一批主要栽培品种,并配有342幅图片。这是一部融学术性、史料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图文并茂的专著,非常适合于从事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茶叶生产和贸易、茶文化风情考察者阅读。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