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研究:诗意论与诗言意义论
作者:吴兴明 ,等 著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8
页数:401
定价:56.00 元
ISBN-13:9787301227947
ISBN-10:7301227949
去豆瓣看看 引言
上篇 以诗意论为重心的比较研究
第一章 中西比较为何要研究意义论
第一节 中西比较的悖谬
第二节 于连的突破:“迂回”与“对视”
第三节 “迂回”作为对中国示意方式的探索
第二章 以“意”论诗:中西意义论论域的草描与中国诗意论的开端
第一节 以“意”论诗
第二节 “意”与意义
第三节 意义论诸维度
第四节 诗意论的发生:中国传统诗意论的语用转换
第三章 诗意的独特性:从“不尽之意”到境象论
第一节 诗意论的视角奠基
第二节 “不尽之意”
第三节 境象论
中篇 以诗言意义论为重心的比较研究
第四章 言路比较一: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与中国诗意论
第一节 研究思路:以西方为重心的比较研究
第二节 索绪尔的奠基和意义论的转向
第三节 形式主义的“形式”标签、陌生化与文学的意义问题
第四节 布拉格学派与文学语言的自指性
第五节 横纵合轴和隐喻、转喻
第六节 第二涵义系统和意义的多元性
第七节 文学叙事学和意义结构
第八节 视角差异:意义领受的视角与研究的视角
第九节 意义论视角指向的恒定、漂移与知识演进
第五章 言路比较二:新批评与中国诗意论
第一节 文学作品:新批评文学意义论的逻辑起点
第二节 新批评文学意义论的独特内涵
第三节 语义杂多:新批评文学意义论的理论核心
第四节 语义层面的比较:“情感功能”、“语义结构”与“诗言情”、“意象”、“境界”等等
第五节 文本意义论与作为写作术的文本形式论
第六章 言路比较三:现象学、接受美学与中国诗意论
第一节 胡塞尔:意识现象学的意义论
第二节 海德格尔存在现象学的意义论
第三节 阐释学和接受理论的文学意义论
第四节 向内还原的两条路向:晚期海德格尔与老庄的意义论
第五节 现象学意义论与中国诗学的品鉴论传统
第六节 解释学、接受理论与中国诗学理解论的差异
下篇 诗意论比较的延伸研究
第七章 “心”的分析:中西意义论的分类学背景与传统诗意论的知识质态
第一节 “心”的知识品质
……
吴兴明,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中外文论学会副秘书长。长期研究文学理论、消费社会和政治哲学,近年转向设计与当代社会研究。出版专著《谋智、知智、圣智——谋略与中国观念文化形态》(上海三联书店1993)、《中国传统文论的知识谱系》(巴蜀书社2001)等,在《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
《比较研究:诗意论与诗言意义论》是对中国古代诗意论和西方现代文学意义论的比较研究。受惠于语言学转向,西方现代的文学意义论成果极为丰厚,从结构主义、现象学、分析哲学的文学理论直到文化研究,核心都是文学的意义机制或文学语言的意义问题。我们的失语,在很大的意义上是因为对这种意义论的现代知识方式不理解。但是如果我们把眼光转向古代,却可以欣喜地看到,虽然知识的进路和传统各不相同,但罗兰·巴特《S/Z》式的意义分析向来就是中国古代各类诗话、词话的当然领地,甚至从《论语》开始,中国关于诗意的分析品鉴就已经拉开帷幕,断断续续地积聚蔓延了两千多年。
因此,《比较研究:诗意论与诗言意义论》首先是一种去蔽的工作:将中国古代的诗意论如其所是地恢复为对诗意之各个方面、各种层次和各种方式的领会与探究。就是说,以广义意义论的眼界去打量分析,并在与西方文学意义论的比较勾连中显明它自身。进而,再以这种勾连为基础,揭示中西方“不同意义发展方向”的差异,确认中西双方对当代文学意义论研究所能给予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