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序二
第一章 宰相须用读书人
兴文与兴邦毕竟是两个概念,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仅仅靠道德的修炼和词藻的堆砌,国家就能走向繁荣昌盛吗?
别有用心的御宴
不凡的皇帝与不凡的谋士
儒生的贡献
半部《论语》治天下
生疏的课程
“倒赵”风波
“兴文”掩盖下的篡位与篡政
最后的困惑
第二章 金钱换来的和平
从寇准经范仲淹到文天祥,数不清的朝臣为层出不穷而又无法根除的边患痛心疾首,甚至投笔从戎。虽然他们隐约意识到“守内虚外”、“将从中御”与虚弱的固防存在某种联系,但他们却无力改变由太祖、太宗制定的这一基本国策以及由此带来的战则必败、败则乞和这一循环上演的悲剧。
警报初起
非常之材
不情愿的亲征和实心眼儿的求和
祖宗的遗愿
澶渊之盟
仁慈的防御
不甘受辱和屡屡受屈
扶不起来的帝国正规军
旋起的北风
第三章 争吵不休的殿堂
宋代文臣并非党争的始作俑者,亦非党祸的掘墓人。他们的贡献只不过在于给政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内耗方式,而这种内耗,儒者既不能自我抑制,也不会由社会消化,它实在是集权制度下的必然产物。
君子党
头号小人
坏事的《庆历圣德诗》
是非难辨
波澜又起
相公一肚子不合时宜
你方唱罢我登台
永不谢幕的党争
第四章 升平歌舞梦京华
一幅《清明上河图》和一部《东京梦华录》,让后人对北宋汴梁之繁华富庶欣羡不已。但人们更该想象到的是那极度繁华的背后,衰朽之气正四下蔓延,帝国君臣沉溺于自已构建的“宣和盛世”之中,骄奢淫逸成了时尚,横征暴敛成了美德,法制法规可以由制定者肆意践踏。
第一都市
太师宅主人
“丰亨豫大”
改弦易辙的宣和时代
“打破筒,泼了菜”
巅峰上的跌落
刻在石碑上的“奉公”与吞进肚中的黄雀鲊
盛世已化昨日梦
第五章 国家不幸诗家幸
宋代孕育出许多诗人、词人和文章家,这与其说是盛世现象,不如说是乱世之果。国家不幸诗家幸,朝廷的颠沛流离、官吏的似虎如狼、百姓的凄苦哀恸,都从诗人的笔下涌出。
驱不散的阴影
不平等的竞争
诗可以怨
二十余万虎狼散在人间
“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平均主义的挽歌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