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一 荀子思想研究现状概述
二 本书的主题、结构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荀子思想的时代和思想背景
第一节 礼治的窘境和礼法角色的现实定位
一 七国实力的消长和政治格局的变换
二 官僚体制的建立和士阶层的活跃
三 礼法在实践层面的角色定位
第二节 从“道术为天下裂”到百家的对话和融合
一 儒、道、法家等学者关于“治道”的争鸣
二 稷下学宫与战国时期的学术交融
第二章 原始儒家文化的传承和荀子礼本位思想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从孔子到思孟学派:儒家礼学思想的奠基和发展
一 孔学的重礼情结及其时代因缘
二 孔门弟子的分化和郭店儒简礼学思想
三 孟子礼论及其对礼学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荀子对礼根据的现实论证及礼本位思想体系的建构
一 “法先王”、“法后王”与“道贯”的社会理念
二 性恶论:教化理论的价值预设
三 荀子礼学思想体系的建构和“王道”理想
第三章 荀子礼学思想的原则、特点与礼法关系
第一节 荀子礼学思想的理论原则
一 富而后教与教化为本原则
二 礼的称情节欲原则
第二节 荀子礼学思想的特点
一 突出“名分意识”
二 主敬和神道设教
第三节 君主和师相在荀子礼治思想中的主体地位
一 典范政治与政治上的逸君主义
二 伊尹之志和师、相的正礼守道作用
第四节 法、刑在荀子思想中的地位及与法家思想的比较
一 古代的用刑传统与荀子的重法思想
二 荀子之法与法家思想的比较
第四章 先秦诸子礼学思想与荀子的理论回应及思想建构
第一节 道家、墨家、法家的礼学思想及其对礼学的贡献
一 道家著作《老子》、《庄子》的礼学思想
二 墨子礼乐思想的局限和价值
三 齐晋文化传统与稷下法家、三晋法家的礼学思想
第二节 礼制的文本化和战国礼学思潮对荀子思想的影响
一 礼学思潮在战国的发展和礼制的文本化
二 吸收和回应:荀子与战国时期的礼学思潮
第五章 荀子思想的历史命运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第一节 荀子及其思想的时代命运
第二节 荀子思想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