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江淮方言分片和本书研究选点
第二节 实验研究过程和仪器
1.2.1 研究过程
1.2.2 实验仪器和软件
1.2.3 本书声调符号
第三节 声调实验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1.3.1 声调承载段
1.3.2 声调感知
1.3.3 基频归一
1.3.4 调系归整和“界域”“斜差”策略
1.3.5 基频归一和调系归整的结论
本节附表
第四节 江淮方言声调数据库
1.4.1 数据库结构
1.4.2 数据库容量和技术指标
1.4.3 数据库文档的命名
1.4.4 数据库的标注
第二章 江淮方言洪巢片(一)
第一节 南京方言
2.1.1 实验材料
2.1.2 音高研究
2.1.3 调长研究
附录:词表注释
第二节 合肥方言
2.2.1 实验材料
2.2.2 音高研究
2.2.3 调长研究
附录:词表注释
第三节 芜湖方言
2.3.1 实验材料
2.3.2 音高研究
2.3.3 调长研究
附录:词表注释
第四节 安庆方言
2.4.1 实验材料
2.4.2 音高研究
2.4.3 调长研究
附录:词表注释
第三章 江淮方言洪巢片(二)
第一节 扬州方言
3.1.1 实验材料
3.1.2 音高研究
3.1.3 调长研究
附录:词表注释
第二节 淮阴方言
3.2.1 实验材料
3.2.2 音高研究
3.2.3 调长研究
附录:词表注释
第三节 盐城方言
3.3.1 实验材料
3.3.2 音高研究
3.3.3 调长研究
附录:词表注释
第四节 连云港方言
3.4.1 实验材料
3.4.2 音高研究
3.4.3 调长研究
附录:词表注释
第四章 江淮方言泰如片(一)
第一节 泰州方言
4.1.1 实验材料
4.1.2 音高研究
4.1.3 调长研究
附录:词表注释
第二节 姜堰方言
4.2.1 实验材料
4.2.2 音高研究
4.2.3 调长研究
附录:词表注释
第五章 江淮方言泰如片(二)
第一节 南通方言
5.1.1 实验材料
5.1.2 音高研究
5.1.3 调长研究
附录:词表注释
第二节 如皋方言
5.2.1 实验材料
5.2.2 音高研究
5.2.3 调长研究
附录:词表注释
第三节 东台方言
5.3.1 实验材料
5.3.2 音高研究
5.3.3 调长研究
附录:词表注释
第六章 江淮方言黄孝片
第一节 九江方言
6.1.1 实验材料
6.1.2 音高研究
6.1.3 调长研究
第二节 孝感方言
6.2.1 实验材料
6.2.2 音高研究
6.2.3 调长研究
第七章 江淮方言声调特点和折度分析
7.0 与本章论题相关的三组概念
7.0.1 汉语声调的三级结构单位:调素、调型和调式
7.0.2 汉语声调的基本特征--音区特征和曲拱特征
7.0.3 汉语声调系统的初始配置和二次配置
第一节 江淮方言调型的曲拱特点
7.1.1 江淮方言调型的曲拱分布
7.1.2 江淮方言调型的曲拱属性
第二节 江淮方言调型的音区特点
第三节 江淮方言调域研究
7.3.1 单字调型调域研究
7.3.2 单字调型和双字调式调域比较
7.3.3 结论
第四节 江淮方言声调折度分析
7.4.0 折度和折度打磨
7.4.1 江淮方言单字调折度分布
7.4.2 江淮方言调式的折度打磨
7.4.3 与吴语调式折度的比较
7.4.4 折度和匹配
第五节 江淮方言声调的男女性别差异
第六节 江淮方言声调的时长
第七节 本章结论
7.7.1 江淮方言声调的共性
7.7.2 江淮方言声调的内部差异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江淮方言音系总表(声韵表、声调表)
附录二 江淮方言声调实验点分布图
附录三 发音合作人名录
附录四 江淮方言声调实验研究规范手册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