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0 绪论
0.1 研究的缘起和背景
O.1.1 我国大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普遍不满
O.1.2 对大学英语教学问题的不同解释
0.2 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0.3 研究的理论依据
0.4 本书核心术语界定
上篇 转型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
第1章 后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分析
1.1 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的宏观环境变化
1.1.1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通用语英语的战略地位
1.1.2 垒球化背景下国家对外语人才的需要
1.1.3 高等教育的扩招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压力
1.1.4 社会需求刺激全民英语学习热
1.1.5 我国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普遍提高
1.2 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教学本身的变化
1.2.1 教学目的变化
1.2.2 教学模式变化
1.2.3 大学英语学分压缩
1.2.4 语言环境的变化
1.3 结语
第2章 藐国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设置回顾
2.1 初始阶段,强调基础(1962~1984)
2.1.1 文革前的大学英语教学
2.1.2 文革后的大学英语教学
2.2 分类指导,分级教学(1985~1994)
2.3 统一大纲,统一考试(1994~2001)
2.3.1 大学英语界的改革努力
2.3.2 教育部的改革努力
2.4 听说领先,计算机教学(2002年至今)
2.4.1 培养目标的变化
2.4.2 改革内容的变化
2.5 结语
第3章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的偏差
3.1 教改后的大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仍普遍不满
3.2 基础英语导致目标不清
3.3 基础英语导致应试教学
3.4 基础英语导致内容重复
3.5 基础英语导致学生懈怠
3.6 基础英语导致费时低效
3.7 基础英语导致大学英语消亡
3.8 结语
第4章 我国大学英语定位方向应当是ESP
4 1 专门用途英语
4.1.1 专门用途英语的定义与分类
4.1.2 学术英语教学的作用与意义
4.2 以内容为依托式教学
4.2.1 以内容为依托教学法定义
4.2.2 以内容为依托教学实践
4.3 ESP教学与需求分析
4.3.1 社会发展需求
4.3.2 学科发展需求
4.4 两份问卷调查的结果
4.5 我国专家的观点
4.6 结语
第5章 世界高校大学外语教学
5.1 欧美大学的外语教学
5.2 其他英语为非本族语国家的外语教学
5.3 香港的大学外语教学
5.4 台湾的大学外语教学
5.5 日本大学外语教学情况
5.6 宁波诺丁汉大学外语教学
5.7 结语
第6章 通用英语和科技英语观之争
6.1 全国外语教育座谈会提出外语教育改革
6.2 许国璋关于新形势下的外语教学任务
6.3 杨惠中等人的科技英语观
6.4 大学英语界的态度
6.5 李佩对中科院的调查
6.6 大纲关于科技英语或专业英语论述
6.7 结语
第7章 大学实行Esp教学的学生水平基础
7.1 中小学英语教学回顾
7.2 新世纪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
7.3 《高中课标》和《课程要求》对比分析
7.4 对北京和福州两市的高中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
7.5 上海高中英语教学情况调查
7.6 高考英语难度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难度对比分析
7.7 我国新生英语词汇量水平调查
7.8 我国学者与专家的观点
7.9 结语
第8章 大学全英语课程的开展和挑战
8.1 我国双语教学的兴起
8.2 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其全英语课程
8.3 国际化课程和全英语教学的意义
8.4 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措施
8.5 国际化/全英语课程在高校的发展
8.6 结语
第9章 EAP教学在全英语课程中的作用——三个访谈
9.1 文献综述和回顾
9.2 复旦大学10位学生的访谈
9.3 复旦大学等四校的学生教师的访谈
9.4 香港三所大学的大陆学生访谈
9.4.1 香港大学学生
9.4.2 香港理工大学学生
9.4.3 香港科技大学学生
9.5 学生全英语课程能力和态度分析
9.6 EAP教学能增强学生上全英语课程的能力
……
下篇 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战略转移的建议与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