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的乌托邦——阿格妮丝 赫勒后期思想述评
作者:赵司空 著
出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3.8
丛书:上海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
定价:35.00 元
ISBN-13:9787552003345
ISBN-10:7552003340
去豆瓣看看 前 言
序 言
国內赫勒思想研究状况 国外赫勒思想研究状况 赫勒思想的內在逻辑
章 基本概念梳理
节 后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后现代的乌托邦
第二章 走向后马克思主义
节 走向后马克思主义的背景
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反思 东欧理论界的思想土壤
第二节 后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离开总体性方法 日常生活与微观方法论原则的确立
第三节 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
主体 民主 自律 偶然性
第三章 后马克思主义的范式转变
节 历史哲学及对它的批判
历史哲学的一般特点 反对历史规律 历史的主体
第二节 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及其历史理论因素
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是伟大的社会主义历史哲学 马克思的 历史哲学与历史理论的纠缠
第三节 建构历史理论
重新发掘马克思的历史理论 社会主义新解读
第四章 后现代乌托邦的基本架构
节 反思现代性
反思现代性的理论遗产 现代性的动力与格局 现代性的三种逻辑
第二节 后现代的政治学
后现代视域下的现代政治哲学 后现代政治学与自由
与马尔库什自由观的比较 后现代的政治状况
第三节 后现代的文化与文明
文化的三种概念 文明 后现代人的家园
第五章 后现代乌托邦的归宿
节 超越正义的社会
正义概念解析 通往不完整的伦理一政治的正义概念
第二节 好的生活与道德哲学
好的生活 道德哲学
第六章 与拉克劳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的比较
理论来源的比较 理论全景的比较 赫勒与拉克劳和墨菲后马克思主义异同的要点
结语
参考文献一
后 记
赵司空,女,l997—2007年就读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分别于2001年、2004年、2007年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7—2009年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出站.随后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东欧转型政治理论与思潮。2012年4月一2012年9月在位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中欧大学访学半年。近年来出版专著一本,译著一本(合译),发表相关论文十多篇,并一直负责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东欧(中东欧)部分的撰写,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上海市社科规划办课题一项。
阿格妮丝。赫勒于1929年出生于匈牙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不过,犹太人身份对她的影响是有限的,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她46岁,正是从家庭进入社会的年龄,而她踏入的已经是一个变成了社会主义的社会,所以她对社会的认知,对自我身份的认知都与社会主义有着密切的关联。
从20世纪5。年代以来,与阿格妮丝.赫勒密切相关的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56年匈牙利事件为东欧思想界开启了自由思考的氛围,自此以后,她经历了由于东欧政局的变化而带来的失业、脱党、出国等一系列重大的人生变化,后来她又目睹了1989——1991年的苏东剧变,在这一过程中,她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个性追求。
东欧理论界的思想土壤有着一个共同的道德前提,那就是真诚地思考与生活。在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体制下生活的知识分子感知*深切的一点就是如何不说谎,如何真诚地生活,如何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