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价值哲学三部曲(3):价值实现论
作者:司马云杰 (作者)
出版: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1.12
丛书:文化价值哲学三部曲3
页数:430
定价:49.00 元
ISBN-13:9787533662417
ISBN-10:7533662415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关于人类价值实现的科学
一 价值实现的一般原理
二 文化价值的主体性格
三 价值实现与人性研究
四 建立一种人类价值实现的科学
第二章 从自在的实现到自为的实现
一 自在的无主体性
二 自为的泛主体性
三 自为的原始综合
四 自为的主客体分化
第三章 不同文化世界的人性结构与价值实现
一不同文化世界的人性结构
二文化的先验价值判断能力
三价值判断的先验综合
四先验综合与价值实现
第四章 历史实现的主体性格
一 历史的文化本质与主体性
二 历史规律与人的价值选择
三 人在历史上的自主性
第五章 价值实现与主体间意向性结构
一 价值实现的群体本位与个人本位
二 主体间关系与意向性结构形态
三 意向行为的逻辑关系与非逻辑关系
第六章 情境界定因明论
一情境界定的主体性思维
二情感力量与理性精神
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四人生的隔与不隔
第七章 价值实现的广泛因果论
一 关于宇宙结构秩序的价值思维肯定
二 全方位结构的价值因果联系
三 广泛因果论与价值思维判断主体性
第八章 文化逻辑及其辩证法的运动
一 人生逻辑与文化存在
二 生活的小逻辑与大逻辑
三 大道的超逻辑运动
第九章 知识结构与价值实现
一 知识积累与人性发展
二 知识结构与价值秩序
三 自然知识在人性发展中的地位
四 人文知识与人生价值观
第十章 深层价值实现的悟性
一 悟性的文化意义
二 悟性与价值体验
三 悟性与知识联想
四 悟性与精神升华
第十一章 寻求大化流行的中华人本精神
一 中华人本精神及其深厚的哲学基础
二 中华人本精神的衰微与哲学体系的僵化
三 中华人本精神的归复与哲学重建
第十二章 人学三大定理与现代人的价值实现
一 第一、第二定理的价值及其局限性
二 排除第三定理理解中的非理性
三 为人的价值实现创造更多样有利的机制
四 尊重人吧,它将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司马云杰,1939年生,河南清丰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专业为中国文化哲学及文化社会学,其为学术,以张横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使命,著述大道哲学,推本于天,反诚于性,以经大经,以立大本。已出版的著作有《大道运行论》《绵延论》《盛衰论》《心性灵明论》《文化价值论》《文化悖论》《价值实现论》《中国文化精神的现代使命》《文化社会学》《文艺社会学》等。其中,《文化社会学》获1987年度中国图书奖及第二届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一等奖,《文化价值论》《文化悖论》分别获第六届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大道运行论》获第十届华东地区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等。
《文化价值论》、《文化悖论》、《价值实现论》三本著作二十多年的出版,经历了从“文化价值哲学三部曲”到“大道哲学全书”,再到“文化价值哲学三部曲”的过程。这也算是否定之否定吧。但它不是原地重复,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的修订再版。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笔者在哲学本体论上的追求造成的。最初写这三《文化价值哲学三部曲(3)·价值实现论:关于人的文化主体性及其价值实现的研究》的动机,是想把哲学认识论的研究对象由生物物理领域转向并扩大到整个社会文化领域,研究有价值、有意义的文化世界是怎样建构人的价值意识(包括价值思维悖谬)的。做此研究,一方面想解决存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一系列中介变量问题;另一方面,想解决人在现实生活中,是通过怎样的文化环境、情境、情势与生活细节发展价值意识,成为意识到的存在者的。这要比德国古典哲学家从“自我”出发,解决哲学知识论或认识论问题,要现实得多,也生动具体得多。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文化价值哲学三部曲”二十多年来才一直广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