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结构性贫困:定县再调查的普遍性结论
作者:吴力子 著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7
丛书:北京工业大学·社会研究丛书
页数:233
定价:35.00 元
ISBN-13:9787509708286
ISBN-10:7509708281
去豆瓣看看 引言 定县再调查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节 理论与政策中对农民的假设
第二节 农业的生计地位已经下降
第三节 乡村居民已经不是“乡下人
第四节 社会转型后才有职业农民
第五节 真正的问题
第一章 转型期结构性贫困
第一节 农民问题的中国性
第二节 社会结构转型与农民贫困
第三节 农民问题的阶段性
查看完整 吴力子,1962年出生于杭州市,理学学士,社会学硕士、博士,现任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社会结构。主要著作:《中国经验——改革开放30年的社会建设实践》,《论当代中国区域城市化的动因》,《现代市场分析方法》。主要学术论文:《农民政策与理论急需重构》,《论社会转型时期乡村管理的困境与出路》,《制度创新与中国的城市化》。
目前许多关于中国三农问题的研究,都有一个明确的政策归因:为推行国家的工业化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伤害了农民、农业和农村,造成三农问题。但不该因此忘记另一个根本的原因:当我们的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化社会转型的时候,必然会出现三农问题。农业的产业性质决定其经济总量受消费农产品的总人口制约,在工业化开始后农业的经济地位必然下降,因此就有了农业问题;又由于农民是具体的、居住在乡村的、有一定社会属性的人,所以农业人口的非农化绝不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那么简单,即使西方先工业化国家三次产业间产值结构的变化和就业结构也相当的不同步,这种不同步必然带来农民问题;由于乡村人口密度远小于城市,受市场条件限制其非农产业必然落后于城市,也就必然带来农村发展问题。这说明三农问题是转型期的必然,研究者的视角应该更多的放在这个必然的“客观历史过程”上。
引言 定县再调查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节 理论与政策中对农民的假设
第二节 农业的生计地位已经下降
第三节 乡村居民已经不是“乡下人
第四节 社会转型后才有职业农民
第五节 真正的问题
第一章 转型期结构性贫困
第一节 农民问题的中国性
第二节 社会结构转型与农民贫困
第三节 农民问题的阶段性
第四节 生计重构是农民问题的核心
第二章 贫困的原因
第一节 80年来的归因
第二节 贫困定律
第三节 “部分人先富”战略
第三章 农民就业问题
第一节 工业化优先战略惠及农民
第二节 “农民工”问题
第三节 “离土不离乡”问题
第四节 异地就业问题
第四章 家庭经营问题
第一节 口粮农业的含义
第二节 以经营代替就业
第三节 粮食问题
第五章 社区建构问题
第一节 农业社会的均质人口分布
第二节 现代社会的非均衡布局
第三节 迁移问题
第四节 乡村都市化问题
第六章 社会转型时期的乡村管理
第一节 传统社会的乡村管理
第二节 转型期的村治问题
第三节 乡村管理的出路与政策建议
第七章 农民问题的出路
第一节 解决农村问题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节 用国家手段解决农民问题
参考文献
^ 收 起 吴力子,1962年出生于杭州市,理学学士,社会学硕士、博士,现任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社会结构。主要著作:《中国经验——改革开放30年的社会建设实践》,《论当代中国区域城市化的动因》,《现代市场分析方法》。主要学术论文:《农民政策与理论急需重构》,《论社会转型时期乡村管理的困境与出路》,《制度创新与中国的城市化》。
目前许多关于中国三农问题的研究,都有一个明确的政策归因:为推行国家的工业化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伤害了农民、农业和农村,造成三农问题。但不该因此忘记另一个根本的原因:当我们的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化社会转型的时候,必然会出现三农问题。农业的产业性质决定其经济总量受消费农产品的总人口制约,在工业化开始后农业的经济地位必然下降,因此就有了农业问题;又由于农民是具体的、居住在乡村的、有一定社会属性的人,所以农业人口的非农化绝不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那么简单,即使西方先工业化国家三次产业间产值结构的变化和就业结构也相当的不同步,这种不同步必然带来农民问题;由于乡村人口密度远小于城市,受市场条件限制其非农产业必然落后于城市,也就必然带来农村发展问题。这说明三农问题是转型期的必然,研究者的视角应该更多的放在这个必然的“客观历史过程”上。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