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父母大讲堂:美感与表现
作者:宏章家庭教育研究所 (编者)
出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5
丛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父母大讲堂
页数:168
定价:29.80 元
ISBN-13:9787565606724
ISBN-10:7565606723
去豆瓣看看 第一部分 感受与欣赏检验标准
1.衡量关注和发现自然环境和生活中美的事物的标准
在言语形成之前,儿童主要依靠感知来认识世界。可以说,儿童是借助于形状、颜色、声音来认识世界,而不是依靠语言交往所获得的知识来认识。
4岁儿童标准
3~4岁孩子的审美能力发展极为迅速,对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讲,他们接触到的任何对象都是有生命的。
5岁儿童标准
儿童对外在形状要求完整是儿童审美敏感期的一个征兆,接着孩子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开始挑选自己的衣服,开始琢磨怎样让自己更完美。
6岁儿童标准
孩子有了发现,心中生起感动,这个时候父母如果能适当加以引导,无论对知识的探索与深入,或者文学、艺术想象能力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2.衡量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和作品标准
幼儿天生就喜欢艺术,如果幼儿不喜欢,则问题在于成人,在于成人不善于去引发幼儿的兴趣。我们不是为了一定把孩子都培养成专业的艺术人才,更重要的是能让孩子享受艺术的熏陶,这对他们的一生都有益。
4岁儿童标准
艺术形式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大都用声音、色彩或动作姿态来描绘,这正符合3~4岁儿童的心理特点。
5岁儿童标准
儿童的心灵不是一张白纸,也不是一个空空的容器,因此儿童家庭艺术教育,不是父母单方面从外部进行的灌输,而是以儿童的心灵发展为本位,对其内部生长力的激活。
6岁儿童标准
儿童的评价、见解往往是很原始的,并且大致在他们的概念范围内转来转去,好与坏、对与错、喜欢与不喜欢。虽然如此,但无论在任何情况之下,都不能轻视这个美学见解的萌芽。
3.衡量能初步感受艺术的基本特征标准
艺术的魅力在于它从本质上来讲是儿童自主的活动,是儿童认识世界、理解世界、与外界交流的工具。在艺术活动中,儿童不仅能够表达自己的所知所感,还能够整理、整合自己的经验,不断构建自我。
4岁儿童标准
审美是在远离功利的基础上,追求的一种愉悦心态。艺术活动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教会孩子掌握多少艺术知识和技巧,而在于培养一种艺术素养,提高孩子的审美感受能力。
5岁儿童标准
幼儿欣赏艺术作品时情感会非常投入,能和艺术作品达到情感共鸣,并且易“入”难“出”,表情、语气、语调会一直随着艺术作品的情感而变化。
6岁儿童标准
一些抽象派大师的画作,用我们成人的语言很难传达其中的寓意,但孩子们可以。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想象,用他们独有的理解力,完全可以“诠释”大师画中的寓意。
宏章家庭教育,多年来针对孩子成长的教育问题,出版过多部家教系列图书,其中包含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父母大讲堂,常青藤式的精英教育等。
3~6岁的儿童正处于审美敏感期,审美的敏感期是螺旋式发展的,一开始是关注外在的事物,接下来是关注自身。美感萌发于儿童的无意识中,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力甚至要远远超过成人。《美感与表现》从“感受与欣赏”和“美感与创造”两个领域结合大量生动的案例进行阐述,并配以专家解析和指导。同时辅以配套的支持性策略与活动。帮助父母有的放矢地对孩子进行美感教育。和孩子一同成长,顺利度过审美敏感期。《美感与表现》由宏章家庭教育研究所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