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春秋至秦汉时期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文化思考
作者:胡克森 著
出版:人民出版社 2010.4
页数:540
定价:60.00 元
ISBN-13:9787010086767
ISBN-10:7010086761
去豆瓣看看 序
导言
第一章 中原、蛮夷两种文化之比较
第一节 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初的凝聚核心
一、中原文化的萌芽及其中心地位之形成
二、中原文化之繁盛:西周“礼”文化之形成和发展
三、中原“礼”文化的核心因素:”德”观念的产生和演变
第二节 蛮夷文化之概述
一、东夷文化之特点
二、秦、西戎文化之特点
三、楚蛮、吴越文化之特点
四、北狄、匈奴文化之特点
第三节 中原、蛮夷个别特色文化之交叉比较
一、秦、楚文化比较
二、秦、晋文化比较
三、晋、楚文化比较
第四节 中原“礼”文化与蛮夷文化之总体比较
一、中原外趋型文化的优缺点
二、蛮夷内聚型文化的优缺点
三、中原与蛮夷文化综合评述
第二章 春秋争霸与民族文化融合
第一节 中原文化中心地位之衰落
一、中原文化衰落之表现
二、中原文化衰落之原因
第二节 春秋争霸与“礼”文化传播
一、“礼”文化素养的高低对霸主争霸成功的影响
二、春秋霸主崛起的时间和地域特征
三、春秋时期”礼“文化传播之特征
第三节 “礼”文化下移的全面影响
一、“礼”文化下移对中原中下层人民生活的影响
二、“礼”文化下移对四周蛮夷生活的广泛影响
第四节 四周蛮夷文化对中原文化的逆向影响20l
第三章 战国时期文化融合之特征
第一节 春秋争霸战争向战国兼并战争之转化及其文化原因
一、争霸战争向兼并战争转化之特征
二、争霸战争向兼并战争转化之原因
第二节 战国时期文化融合之特点:蛮夷文化处于主导地位
一、各国兴起的变法热潮是蛮夷文化处于主导地位的标志
二、蛮夷文化对上层政治之影响
第三节 中原文化与蛮夷文化之冲突转化为儒、法冲突
一、儒家思想是对中原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二、法家思想的戎狄文化特色
三、儒、法两家;中突是中原文化与蛮夷文化冲突的特殊表现
第四节 中原中心观念与“天下国家”观念之关系
一、梁启超等文化大师关于古代士人“天下国家”观念的论述
二、中原士人“天下国家”观念之表现
三、“天下国家”观念与“中原中心论”之关系
第四章 秦皇朝的兴亡:中原文化与蛮夷文化的全面较量
第一节 商鞅变法的成功:秦西戎文化优点的充分发挥
一、商鞅在秦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变法
二、商鞅变法成功之原因:秦国西戎文化优点的充分发挥
第二节 秦完成统一的原因及其意义讨论
一、统一的完成
二、统一的原因及其意义
第三节 帝制的建立及其戎狄文化特色
一、秦皇朝帝制的建立
二、帝制的戎狄文化特色
第四节 秦皇朝覆亡原因探讨
一、未能有效地继承中原文化传统是秦皇朝迅速覆灭的主要原因
二、泰国法家理论对下层社会的忽视是秦皇朝覆亡的直接原因
第五章 汉帝国的建立:统一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第一节 楚、汉文化的兴起
一、关于“汉文化就是楚文化”之讨论
二、秦文化、楚文化、中原文化与汉文化之关系
三、楚文化兴衰的历史奥秘
第二节 楚文化向汉文化之转化
一、西汉初年的楚文化
二、关于“汉承秦制”
三、楚文化向汉文化之转化
四、汉皇朝成功的文化融合政策
第三节 汉民族的形成
一、汉民族形成
二、中原地域中心转化为汉民族中心
第四节 统一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一、秦汉以后统一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统一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主流之原因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胡克森,男,汉族,湖南邵阳市洞口县人,一九五〇年十月生。现为邵阳学院历史学教授、学科带头人。先后在《史学理论研究》、《史学月刊》、《北京大学学报》等专业核心刊物发表中国古代史论文近三十篇,出版《儒家理想与秦汉政权》、《“五缘”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等学术专著多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重点社科项目及邵阳学院重点社科项目五个。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曾中断发展的古老文明,追求统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而春秋至秦汉时期是中华民族一次民族大整合时期,也是中华民族统一的奠基阶段。因此,探寻中华民族统一传统的原因,尤其是探讨春秋至秦汉时期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内在根源。一直是学界力求解决的问题。《融合:春秋至秦汉时期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文化思考》以独特的视角全新的方法,将中国传统文化从源头上分为中原与蛮夷两大体系,然后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指出它们各自的优点、缺点和特点,认为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春秋至秦汉时期完成民族大统一,乃在于中原与蛮夷两种文化的充分融合,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揭示了二者在中华民族文化整合中各自所占的位置及在从分裂走向统一趋势中的作用。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