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
作者:杨加深 主编
出版: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2008.1
丛书:文化纠错丛书
页数:170
定价:22.00 元
ISBN-13:9787506816236
ISBN-10:7506816237
去豆瓣看看 “艾”你在心,口不难开
“狭隘”“谥号”皆有“益”,常翻字典方知音
并不谙习的“谙习”
值得一提的“稗官野史”
读错“褒贬”也“别扭”
易犯错的“匕首”
刚愎自用读错“愎”
神秘的“秘”
包庇之“庇”,千“屁”底事?
非同一般的“般若”
“吐蕃”应该怎么读
“剥削”与“剥皮儿”
难继承的“衣钵”
曲终收拨当心画,收成“拔”字画什么?
“厚此薄彼”不读bao
“不”的读音大不同
粗糙不是粗制滥造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千年“古刹”读不怕,“刹那”“霎那”愁煞人
“谄媚”非陷媚,“献媚”自有音
“霓裳羽衣”
不同场合“场”不同
“乘客”也是上帝,读错罪当何如?
“踟蹰”与“踯躅”
“豆豉”罐头形似鼓,读作“豆鼓”岂能食?
“炽热”“炙热”的音义混乱
与古人“撞车”的“憧憬”
并不难处理的“处”
容易串音的“舛”字
并非“创造”的“创伤”
亲爱的“打”“令”
“逮”与“逮捕”的不同
都是“当日”,音却有别
“档案”与“档次”
唠唠叨叨说“叨”字
提防“提防”
莫“沾污”了“玷污”
“调头”即“掉头”,调整误作“条”
“忖度”要把握好“度”
平淡的“氛围”,平和的“气氛”
读“分外妖娆”,须分外小心
可怕的“讣告”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一“幅”画和一“副”对联
咖喱VS咖啡
“力能扛(kong)鼎”已惊人,仍输霸王三分雄
未“注册”的“辣炒花蛤”
“女红”本是女工做,当知“女红”读“女工”
保障“供给”
呱呱叫·拉呱·呱呱坠地
“纶巾”虽亦纺织品,却与“腈纶”音不同
“怒发冲冠”的“冠”心病
不识“贞观”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声”中
读成“粗矿”太“粗犷”
“皈依”本“归依”,“反”了也“白反”
瑰宝价昂不读“贵”,玫瑰虽美“疵”亦多
“壬癸”非“葵”,“戊己”非“已”
竟敢读错“刽子手”
“骸骨”与“颌骨”
“沆瀣一气”读音巧记
“貉子”与“一丘之貉”
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纵横捭阖辨“横”音
内“工”引发的“内讧”
读成“古恶不俊”,也是“怙恶不悛”
徘徊在“徘徊”与“徘回”之间
读音“混乱”的“混”
“即”和“既”
“麂皮”还是“鹿皮”?——来自眼镜布的困惑
不稳定的“成绩”
“草菅人命”当“戛然而止”
“太监”非“监狱”,缘何都成jian?
悠然见南山,“见”该读什么?
校对学校
完全不同的两个“结果”
“攻讦”不读“攻奸”
“情不自禁”读错“禁”
“尽管”不易区分,“尽量”不要读错
以“儆”效尤
读错“劲旅”真没劲
读错“针灸”应内疚
《狙击战神》为“狙击”正名
说“橘”道“桔”
“矩”字读音有“规矩”
“角”字读音“角色”多
“龟裂”即“皲裂”,何故错读“龟”
披着羊皮的狼——高考题中的“同仇敌忾”
看书与看孩子的区别
“不卑不亢”甚得体,不“吭”不“抗”算什么?
尚未注册的“甲壳虫”
读错“可汗”应汗颜
悬崖乱“勒马”,后果大不同
“赢弱”与“赢政”的不解之缘
只知古人有范蠡,不知“贩梨”者何人-
《笑傲江湖》“错案”之一——令狐冲
“佝偻”和“伛偻”
永远的“鸭绿江”
“捋袖子”和“捋胡子”
别被“蒙”字搞懵了
南无阿弥陀佛
“按摩”的音变与“质变”
神秘的“宓”姓
“那”字用作姓氏时,要知应读“那”个音?
“按捺不住”的“捺”,无可奈何的错
“拘泥”“水泥”“泥”不同,准确读音要分清
堂堂《大宋提刑官》,频频小错不服民
宁静的生活不宁静,两个“宁”音是否同?
难以区分的“区”姓
“蹄膀”应该怎么读?
“香喷喷”与“喷喷香”
“鞭辟入里”析“辟”字
“扁舟”并不“扁”,何故偏念错?
孔雀开“屏”乱人耳
朴雪口服液不“补雪”
“栖霞山”和“徂徕山”
来自“千里走单骑”的争议
两位歌星唱错的“低绮户”
卡被卡住了
荨麻与荨麻疹
“纤绳”“纤维”无人不晓,何故出错屡见不鲜?
“呼天抢地”不是“抢”
若遇太白《将进酒》,“将”字读音将不同
“强人所难”的“强”字
一起一落“跷跷板”,“蹊跷”声调是阴平
“翘首”“翘尾”都是“翘”,却只声同调不同
“提纲”没问题,“携领”要不得
“锲(qie)而不舍”精神可嘉,“弃而不舍”自相矛盾
复仇的“仇虎”
读错“面面相觑”,引来一片“嘘”声
丢了“入场券”,如何“胜券在握”?
都是“大家”惹的祸——解读陈寅恪和贾平凹
《笑傲江湖》“错案”之二——任氏父女
只知“鸡茸”能做料,未闻“鸡耳”可做汤
“儒(ru)”的家族病,尚“需”一起治
“散”字读音并不“散”
“不事稼穑”,多因不识“稼穑”
“封禅”读音不“禅让”,只读“善”声不“参禅”
“搭讪”难为情,读错遭“讥讽”
张韶(shao)涵是谁?
“召公”确有“号召”力,一朝读错招是非
“余”“佘”本同姓,汉后不同音
亦真亦幻难取“舍”
谁(shei)没错,谁(shui)也没错
“妊娠”与“分娩”
“学子”虽辛苦,“莘莘”不读“辛”
台阶能登不能捡,“拾”级而上另有音
“狩猎”能获禽兽,“守猎”无异“守株”
“说”就能说清楚
“好似”与“似的”
奇怪“骨髓”壮骨粉,广告“髓”音“随”人变
要学会“珍惜”,莫“暴殄天物”
“挑(tiao)大梁”责任重大,“挑(tiao)大梁”谁吃得消?
如何读“帖”才“妥帖”?
委屈的“臀部”
时“垂”时“唾”,孰是孰非?
纨绔子弟不识“纨绔子弟”
“唯一”的“唯唯喏喏”
“违”“韪”道来
“因为”不能为所欲“为”
“毋”“勿”读音勿误读
容易出问题的“膝”关节
解铃还须系铃人,“系”字究竟读何音?
“吓(xia)唬”与“恐吓(he)”
读错“弦”,一点都不玄!
听着难受的“享(xiang)受”
“惟妙惟肖”的“肖像”
混“血”
用尽“解数”说“解”字
一“芯”可以二用
“挑衅”虽恶无大碍,“挑”成别的生事端
母乳馨香儿难忘,奈何“臭”味终不干?
令人眩晕的“眩晕”
一旦有“外遇”,“一”字也“疯狂”
“造诣”不深成“造纸”
“瑕不掩瑜”的周瑜
“源远流长”的误读
“载不动”许多愁
“暂时”错了马上改,时间长了后果多
“臧”作姓时读阴平,读成去声查无踪
言之“凿凿”的分歧
爱“憎”分明是平声,岂能再“赠”一声调?
《笑傲江湖》“错案”之三——作者查良镛先生
“择菜”是另一种“选择”
“占便宜”和“占卜”
沾亲带故的“占”姓和“詹”姓
“粘贴”无须胶水,何故读作“黏贴”?
“破绽”非“破腚”
令人头晕的“涨”
“鹰爪”和“猫爪子”
“折腾”来“折腾”去,“打折”原来不“折本”
“丁丁”与“铮铮”
“症结”误读的症结所在
“栀”字声旁不是“厄”,何故讹读“厄子花”
有弹性的“脂肪”
“吱声”若读错,不如不“吱声”
体验“桎梏”的桎梏
“中肯”中的“中”
“一撮(zuo)儿”和“一撮(cuo)儿”
众口难调的“作料”
杨加深,男,1969年生,山东利津人。现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书法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文字学,中国书法文化史,文化产业等。先后获英国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93),汉语史硕士学位(1998),历史学博士学位(2004),目前在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中国古钱文书法研究。
《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选取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从语音的正误方面做出是非判断外,更注重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语音演变、字形、字义、声调、拼音输入软件、工具书对语音问题的规范与调整、外来词、书面语和口语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出错的根源。《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既反映读音错误的规律,又凸显语音错误背后所隐含的学术性和知识性,后者又主要通过《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的选字原则和编写特点体现出来。
《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选取的字是“常用的字”,而且是“普通话中容易读错的字”,当然还是“*容易读错的字”。
在编写过程中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鞭辟入里,寻根求源,全方位、多角度地总结中国人读错字的种种原因;二是,“就字论字”与“旁及其余”的辐射状结构和同类联想的思维方法;三是,学术性、现实性、通俗性的结合。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