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历史拐点
是附和还是反对“两个凡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也事关邓小平的政治命运。
拨乱是为了反正,把被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
第二章 杀出血路
一间小茅屋签订生死契约的18位社员,扛起了中国改革的第一面大旗,引发了农村又一次包围城市的大变革。总设计师一分钟的沉默之后,勾画出“小康中国”的概况。
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力主杀开一条血路为打开国门“练兵”。
第三章 铁血长城
声音此起彼落,由一个方阵到另一个方阵。看到这支经过战火的洗礼、动乱的冲击而又重新迈开大步前进的英勇顽强的军队时,他满意地点头微笑。
犹如平地惊雷的战略决策已在他心中酝酿成熟——裁军百万以“消肿”,锻造雄师劲旅。
第四章 伟大构想
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关握手言和,中苏对峙终归解冻。“世界公民”邓小平一次次向世界展示了自己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和传奇变幻的外交实践。
在邓小平的胸怀里,香港问题被摆在了一个绝妙的位置。
第五章 政治嘱托
“为什么退下来?因为中国现在很稳定。退就要真退,百分之百地退下来。”这是邓小平的“战略安排”。
他最后一次出现在人民大会堂。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决定取消中顾委。他说:“大会开得很好,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望着年富力强的党中央总书记江泽民,88岁的邓小平高兴地笑了。
第六章 桑榆暮景
沉默而且幽默的邓小平,个性中却有着矛盾的和谐。他的生活很有规律,严格按自定的作息制度运行。
邓家这个大家庭里,老爷子是家庭的核心,背后的“秘书”则是家庭的中心。和孩子们在一起,邓小平总是无比开心。对工作人员比较随和、关心,对下级他有着同志般的体贴与关照、朋友般的真诚与谅解。
第七章 遗爱九州
胸前戴着自制的白花,举着连夜赶制的横幅,在早春的寒风中伫立。从五棵松到八宝山短短两公里的路程,沿途两侧站满了悲泣的人群,洒满动天撼地的痛惜之情。
“到香港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与“亲眼看一看中国人民的小康生活”这两个心愿,成了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遗愿。与邓小平相伴一生的卓琳替他兑现了这心中的梦想。
附: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