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说不尽的童年——在绍兴(1885.1 -1901.8 )
一、最初的记忆
二、台门之内
三、十字街头(上)
四、十字街头(下)
五、家庭变故中的记忆30
六、变革时代的最初选择48
第二章 发现新大陆——在南京65(1901.8 -1906.6 )
一、“不过如此”
二、一把“火”烧起来
三、徘徊中的追求
第三章 第二故乡——在日本(1906.6 -1911.秋)
一、第一瞥的印象
二、买书、读信与译书
三、初试锋芒
四、师友之间
五、婚后
六、赤羽桥边
第四章 “卧治”时期——在绍兴(1911、秋-1917、4)
一、大风暴里的孤独者
二、寂寞中的默默耕耘
三、《异域文谈》及其他
四、“起怀旧之思
第五章 大时代的弄潮儿——任北京(一)(1917.4 -1920.1 2)
一、从绍兴列北京
二、亲历复辟事件
三、卯字号的名人
四、”开新纪元“的工作
五、《贞操论》及其他
六、新的信仰
七、”小河“的忧虑
八、”六三“事件
九、”新村“运动
十、儿童的发现与歌谣的征集
第六章 历史的进退之间——在北京(二) (1921.1 -1927.1 0)
一、病中的彷徨
二、“自己的园地”
三、“主张信教自由宣言”的风波
四、新与旧之争
五、“胜业”——人的研究
六、爱罗先珂
七、情感的波澜
八、兄弟失和
九、“教训之无用”
十、“又回到民族主义”
十一、《语丝》的工作
十二、若子的病
十三、卷入时代旋涡中
十四、《国语文学谈》里的反思
十五、“两个鬼”
十六、“谢本师”与“柯必”
十七、在血的屠戮中
第七章 苦雨斋里的老人——在北平(三)(1927.1 1-1937.7 )
一、凡人的悲哀
二、若子之死
三、《骆驼草》
四、《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五、五十自寿诗
六、东京之行
七、风雨故人来
八、“杂糅中见调和”
九、“蔼理斯的时代”及其他
十、“日本店”的开张与关门
第八章 走向深渊——在北平(四)(1937.7 -1945.1 2)
一、又一个“苏武”?
二、终于“下水”
三、“中国的思想问题”
四、江南之行
五、“反动老作家”
六、“道义事功化”
七、无生老母的信息
第九章 老虎桥边——在北平、南京(1945.1 2、6-1949.1.2 6)
一、人狱与审判
二、《老虎桥杂诗》及其他
第十章 人生最后一程——在上海、北京(1949.1.2 7-1967.5.6 )
一、横浜桥边
二、《亦报》随笔
三、“腰斩”以后
四、“出上文物”
五、“寿卿多辱”
六、“忘却斜阳”
七、最后岁月
参考书(篇)目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