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德拉纳德·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 1861—1941)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印度诗人、小说家、艺术家、思想家与社会活动家,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一生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他出生在印度一个富有哲学与文学修养的贵族家庭,8岁就开始写诗,13岁便能对长诗与颂歌体诗集进行创作,展现出其非凡的文学天赋。1913年他因自译的英文版《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自此跻身于世界文坛。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深受民众喜爱。其主要诗作有不少被世人广知,如《新月集》、《吉檀迦利》、《飞鸟集》、《采果集》、《园丁集》等。
泰戈尔是一位对整个世界都有着巨大影响的作家,除了诸多诗集外,还创作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部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以及大量的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在70岁高龄时开始学习绘画,创作出了1 500多幅极为珍贵的图画。此外他还创作了数不清的各类歌曲。其作品内容几乎无所不包。他的著作早在1915年便被介绍到了中国,他影响了一批中国最有才华的诗人与作家。其中郭沫若、冰心等所受到的影响最深,郭沫若就曾称自己文学生涯的第一阶段是“泰戈尔式”的。
郑振铎(1898—1958),著名文学家、作家、翻译家和文物考古学家,同时也是我国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
建国以后,郑振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及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理事会副主席等职。他的主要著作有《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中国文学研究》、《俄国文学史略》、《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等;译著有《新月集》、《飞鸟集》等;另有《郑振铎文集》。郑振铎的一生都投身于翻译工作,不仅著述丰富,而且他发表的大量译作、译论在中国翻译史上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为我国的文学与翻译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在1922年和1923年两年间翻译出版了泰戈尔的《飞鸟集》与《新月集》,从此便开始系统地、大量地对泰戈尔的诗歌进行翻译。冰心在看了郑振铎所译的《飞鸟集》之后,作出的评价是:“觉得那小诗非常自由,就学了那种自由的写法,随时把自己的感想和回忆,三言两语写下来。”这些译作对中国当时的文坛产生了直接影响,而且对促进中国新文学与外国文学的交流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郑振铎主要翻译的是泰戈尔的诗歌及印度古代的寓言,在他去逝后,印度的著名学者海曼歌·比斯瓦斯在1958年《悼念郑振铎》一文中写道:“他可能是第一个把印度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介绍给中国读者的人,他同样是当前中印文化交流的先驱。”海曼歌·比斯瓦斯对郑振铎在印度文化方面的翻译贡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