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学(第七辑)

《新史学(第七辑):东西方之间·对历史思想的探求》分为“东西方之间”、“历史哲学”、“论坛”、“书评”、“文献与史料”五个大的篇章。每个篇章下面都选取了学术界优质论文。
其中李约瑟的《中西方的人与自然法》是本期的重点文章。他认为,在西方文明中,原生之法(法学意义上)与自然法(自然科学意义上)这两个理念具有共同的根源。李氏的文章主要分为四部分:首先,对于基本概念的介绍性描述:其次,简要叙述中国的法和怯学的发展;第三.对欧洲的原生之法和自然法这两个理念的分化做历史的总结;最后,就中西方有关这些问题展开的思想进行比较.我们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要找出在这当中是否有一些东西可以适当归人中国文明的那些因素中或许正是它们阻止了现代科学和技术在中国自发地产生。
文贯中教授在《中国自陷于农本社会怪圈的经济地理学析解》一文中认为.工业革命并非任何社会的自觉选择.而是人类面对人口压力,在所有必要条件正好同时出现于英国的情况下另辟蹊径的结果。
历史哲学方面的几篇文章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弗兰克??安克斯密特的《历史的崇高分裂:或者我们是怎样不再是我们的》,该文从历史理论的角度研究了被人忽略的遗忘这一现象。他鉴别了四类遗忘,并重点论述第四类。 克里斯托夫·仙伦扎的《古代晚期和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历史编纂的两个平行时期》一文则对古代晚期和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编纂进行丁比较研究.着重讨论了民族主义的历史编纂和语盲问题。另外.德罗伊森的《历史方法论》、雷蒙德·马丁的《历史研究的进步》、保罗??奥斯卡??克里斯特勒的《“创造性”与“传统”》也颇有意味。
从本辑起,我们设置了“文献与史料”这一栏目。可以说,“如实直书”是每一位历史研究者在有意无意之间所追求的晟高境界。事实上,这一目标和研究者是否回到史料、能否回到史料、在多大程度上回到了史料等等问题相关,没有原始材料为依据的历史著述是没有价值的。 基于原始材料的重要性,我们特选登金寿福博士翻译的《普塔荷太普说教文》,张捕博士注泽、张强教授校订的《(奥古斯都功德碑)注译》,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其中李约瑟的《中西方的人与自然法》是本期的重点文章。他认为,在西方文明中,原生之法(法学意义上)与自然法(自然科学意义上)这两个理念具有共同的根源。李氏的文章主要分为四部分:首先,对于基本概念的介绍性描述:其次,简要叙述中国的法和怯学的发展;第三.对欧洲的原生之法和自然法这两个理念的分化做历史的总结;最后,就中西方有关这些问题展开的思想进行比较.我们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要找出在这当中是否有一些东西可以适当归人中国文明的那些因素中或许正是它们阻止了现代科学和技术在中国自发地产生。
文贯中教授在《中国自陷于农本社会怪圈的经济地理学析解》一文中认为.工业革命并非任何社会的自觉选择.而是人类面对人口压力,在所有必要条件正好同时出现于英国的情况下另辟蹊径的结果。
历史哲学方面的几篇文章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弗兰克??安克斯密特的《历史的崇高分裂:或者我们是怎样不再是我们的》,该文从历史理论的角度研究了被人忽略的遗忘这一现象。他鉴别了四类遗忘,并重点论述第四类。 克里斯托夫·仙伦扎的《古代晚期和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历史编纂的两个平行时期》一文则对古代晚期和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编纂进行丁比较研究.着重讨论了民族主义的历史编纂和语盲问题。另外.德罗伊森的《历史方法论》、雷蒙德·马丁的《历史研究的进步》、保罗??奥斯卡??克里斯特勒的《“创造性”与“传统”》也颇有意味。
从本辑起,我们设置了“文献与史料”这一栏目。可以说,“如实直书”是每一位历史研究者在有意无意之间所追求的晟高境界。事实上,这一目标和研究者是否回到史料、能否回到史料、在多大程度上回到了史料等等问题相关,没有原始材料为依据的历史著述是没有价值的。 基于原始材料的重要性,我们特选登金寿福博士翻译的《普塔荷太普说教文》,张捕博士注泽、张强教授校订的《(奥古斯都功德碑)注译》,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比价列表
1人想要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