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秘录
作者:清·陈士铎 撰,王树芬 等整理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6
丛书: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页数:326
定价:19.00 元
ISBN-10:711707650X
ISBN-13:9787117076500
去豆瓣看看 卷之一 礼集
正医法
反医法
顺医法
逆医法
內治法
外治法
完治法
碎治法
大治法
小治法
偏治法
全治法
生治法
死治法
卷之二 乐集
上治法
中治法
下治法
先治法
后治法
急治法
缓治法
本治法
末治法
不內外治法
阴治法
阳治法
假治法
真治法
男治法
女治法
虚治法
实治法
寒治法
热治法
通治法
塞治法
解治法
敛治法
升治法
堕治法
开治法
闭治法
吐治法
泄治法
卷之三 射集
王治沄
霸治法
倒治法
缚治法
肥治法
瘦治法
摩治法
浴治法
达治法
发治法
夺治法
深治法
浅治法
长治法
短治法
日治法
夜治法
气治法
血治法
脏治法
腑治法
常治法
变治法
初治法
终治法
专治法
分治法
同治法
异治法
劳治法
逸治法
吸治法
引治法
单治法
双治法
主治法
卧治法
饥治法
饱治法
卷之四 御集
富治法
贫治法
产前治法
产后治法
老治法
少治法
东南治法
西北治法
治皮毛法
肌肤治法
筋脉治法
温治法
清治法
收治法
散治法
软治法
坚治法
抑治法
扬治法
痰治法
火治法
静治法
动治法
春夏治法
秋冬治法
奇治法
平治法
奇治法奇音基
偶治法
形治法
气治法
暗治法
明治法
卷之五 书集
久治法
暂治法
远治法
近治法
轻治法
重治法
瘟疫治法
瘴疠治法
得治法
失治法
意治法
神治法
伤寒相舌秘法
一论五行
二论脏腑
三论阴阳
四论昼夜
五论四时
六论气色
七论脉诀
八论强弱
九论寒热
十论生死
十一论真假
十二论老少
十三论气血
十四论命门
十五论任督
十六论子嗣
十七论瘟疫
岐天师儿科治法
诸真人传授儿科
张真人传痘疹门
钱真人传痘疮神方
岐真人传儿科秘法
长沙张真人传治小儿感冒风寒方
儿科
卷之六 数集
雷真君亲传活人录
伤寒门四十条
中寒门六条
中暑门九条
水湿门九条
热症门三条
燥症门十七条
內伤门三十四条
血症
腹痛
喉痛
气郁
癫症
狂症
呆病
厥症
斑疹
亡阳
痢疾
五绝
砒毒
虎伤
汤火伤
痈疽并无名疮毒
陈士铎
[编辑本段]简介
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别号朱华子,又号莲公,自号大雅堂主人,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约生于明天启年间,卒于清康熙年间。据嘉庆八年《山阴县志》记载:“陈士铎,邑诸生,治病多奇中,医药不受人谢,年八十卒。
陈氏幼习儒术,初为乡间诸生,后因仕途不成,遂弃举子业,乃究心医学,以“良医济世”为勉,治病多奇中,从不计酬。士铎平生好学,上探典籍之奥,博采诸家之长,通过临床实践,擅长归纳总结,喜爱著书立说,以惠后学。其著作之丰,当为浙中之佼佼者,堪称著述等身。
[编辑本段]对当代医学的影响
陈氏在:《辩证冰鉴》中记述消渴症“得食则渴减,饥则渴尤甚。”为当代学者发现谷物保护下的血糖曲线提供了文献支持。这是中国古代记述碳水化合物对胰岛功能保护意义的临床经验记载。美国糖尿病协会目前主张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也证实了陈氏记载的准确。王英,1971年生,毕业于吉林大学,先后取得临床医学学士、心理学博士学位。在医院做临床工作十年。现任职于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科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曾出版专著《儒医理论与心身疾病治疗》等。因关注聂文涛的谷物保护曲线的发现和双高综合症等认识,提出《糖尿病行为医学技术指南》,发表时被合作者推为作者。并因此被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中国民族卫生协会授予“改革开放30年中医药发展贡献奖”。王英博士明确指出其进食谷物受到陈士铎的启发。
[编辑本段]重要著作
陈氏所著有:《内经素问尚论》、《灵枢新编》、《外经微言》、《本草新编》、《脏腑精鉴》、《脉诀阐微》、《石室秘录》、《辨证录》、《辨证玉函》、《六气新编》、《外科洞天》、《伤寒四条辨》、《婴孺证治》、《伤风指迷》、《历代医史》、《琼笈秘录》、《黄庭经注》、《梅花易数》等书,确实是洋洋大观。惜其所著,多所沦没。今存世的见有《石室秘录》、《洞天奥旨》、《本草新编》、《辨证录》、《辨证玉函》、《脉诀阐微》、《外经微言》等数种。
本书由清代著名医家陈士铎编撰,是中医古籍中惟一一部以治法为主要内容和标目的著作。分6卷,依次为礼、乐、射、御、书、数六集。每集之中又以治法为目。全书共论述治法128法,17论,7门,16杂病,内容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诊法,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诊治原则与常用方药,是一部理论密切联系实践,理法方药齐备的治法专著。特点:1以治法为纲,将辨证论治贯穿各科疾病的始终;2阐述中医理论简明精当,易于通晓;3治法具有普遍意义,临床指导性强。本次整理采用佳版本,内容准确,撰写导读,便于读者学习和掌握要点。本书是中医各科医生尤其是内科医生的必备之书,也可供中医爱好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