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从形式到观念:格林伯格在中国
抽象艺术的理论死亡
格林伯格的意义
格林伯格的双重遗产
格林伯格:现代主义与神话叙事.
现代主义的“复仇”:格林伯格对极少主义的批判
格林伯格的艺术批评观及其对美国现代艺术的影响
格林伯格与美国抽象表现主义
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美国绘画”的横空出世(1945-1960)
后形式主义时期的格林伯格
图像与语言的转向
——后形式主义、图像学与符号学
格林伯格能否成为我们的参照
中国有抽象主义艺术吗?
抽象艺术的中国问题.
——现代性视域下中国抽象艺术的本土化及其路径选择
《字球组合》中的“格林伯格”
“复调”的再造与对象的解放
下编 从观念到话语:当代艺术与文化政治
另类政治:施坦伯格和他的多重解释论
作为“社会治疗学”的观念艺术在中国
观念性艺术与持续阐释一
我们为什么没有感知作品的能力?
革命想象、革命纪实与对革命的想象
——对发生在视觉政治中的中国当代摄影的一种考察
后革命时代的影像政治:公民伦理与革命伦理的
“道德商谈”
——从小说《官司》到电影《集结号》
大众文化与微观政治
——当代艺术中的社会学切入
当代艺术的公共政治视界:艺术机构、艺术家及公众
观念的转向:重构的政治记忆
——中国当代艺术的政治文化及其合法性问题
当代艺术与公共政治:从“图像交往”到“艺术商谈”
——以“成都春沙”(2004——2010)为中心
附录
格林伯格在中国
——“2010格丰当代艺术论坛”综述
“视而不见”抑或“见而不视”?
——“视觉与观念:当代艺术与文化政治”学术研讨会侧记
作者简介
上编 眼与心:当代艺术与现象学视域
艺术直观与形而上学
——从意识现象学视域到身体现象学视域
姿态影像与影像化的姿态场域:从黄翊到威廉·佛塞
形而上学、当代艺术与话语政治
眼与心与世界
从“看”到“看到”
——由梅洛一庞蒂的一句话谈起
感同身受
——梅洛一庞蒂的可见性之谜与当代艺术
注意力与视觉性的建构:乔纳森·克拉里和他的视觉研究
当代艺术及其不满
——进入朗西埃的异见中
当代艺术中被观看的偏差
符号、展演、症状式阅读:历史的精神分析式探问
重释“幻灯片事件”
——兼论《鬼子来了》与“国民性话语”之关联
易象、模仿与抽象:从周易出发思考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
下编 物与词:视觉与思想
简析波德里亚的“物”理论
——关于物的理解与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简明讨论
在今天,艺术如何政治:雅克·朗西埃的美学一政治观
艺术作为异质性:媒介、物性与材料
当绘画沦为一种矫饰的艺术
——迈克尔·弗雷德的美术史与美术批评
现代主义辩证法的误读及其后果
——论弗雷德对极简艺术的批判
剧场化:描述“物”的一种方式
嫦娥之影:金农《月华图》与画家的眼睛
机器与速度:隋建国的“大提速”
模拟与自然:展望的“假山石”
档案与田野:“物”之视觉考古与当代艺术史写作
——兼析张晓刚的言路与心路,1981-2011
用具一记忆一艺术:从日常情感到伦理政治
“眼与心:当代艺术与现象学视域”学术研讨会综述
艺术即“物”——“物与词:视觉与思想”学术研讨会述略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