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残雪的成长历程与艺术精神
第一章 残雪的成长历程
一、地方性遗传与个人气质
二、时局动荡与家庭磨难
三、想象力的训练
四、以文学为突破口
第二章 残雪小说生发的历史语境与文化内涵(一)
一、虚构与想象
二、日常感知与形象的类型化
三、底层经验
四、《黄泥街》的形成
五、《黄泥街》第一稿
六、修改后的《黄泥街》
七、《黄泥街》的传播
八、“追随她表演”的友人、亲人
第三章 残雪小说生发的历史语境与文化内涵(二)
一、西方经典作品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
二、自我意识的觉醒
三、巫楚风格与现代主义的默契
第四章 残雪式风格与残雪小说的整体构成
一、三个短篇:《污水上的肥皂泡》《公牛》《山上的小屋》
二、86系列
三、《苍老的浮云》:非主流意识形态与独立精神个体
第五章 —年,有关残雪小说的争论
一、评论家的审慎与沉默
二、一头“公牛”引发的一场争论
三、吴亮、唐俟、沙水,关于“一个臆想世界”的争论
第二编 残雪小说的文本特征
第一章 第一次突围——《突围表演》及其他
一、《突围表演》的双重涵义
二、X女士、Q男士及五香街群众的集体突围
三、被中途打断的“思想汇报”
四“最后的情人”突出重围
第二章 第二次突围——与西方经典的深刻对话
一、来自内部的困扰
二、经典解读与自我解读
三、理解卡夫卡
四、解读博尔赫斯
五、卡尔维诺的艺术生存
第三章 残雪文本叙事的深层体验(一)——以小说集《暗夜》为例
一、移居北京
二、《暗夜》小说集(2003—2006年)
三、以描述者的视角
四、描述者自我发现的过程
第四章 残雪文本叙事的深层体验(二)
一、结构:解构中的建构
二、文体的“实验性”特征
三、艺术创作与艺术精神的磨合:以《天堂里的对话》《痕》为例
四、“实验”的自由度与叙述的矛盾性
第五章 残雪对文学语言的探索与实践
一、残雪小说的语言特色
二、语言的提纯
三、小说语言层面的讽寓、悖论、象征、含混等特征
第六章 残雪小说文本的意象与意蕴
一、背景材料说明
二、结构与意蕴层
三、“凝视”作为一种阅读方法
四、意象并置与隐含意蕴
第三编 残雪小说艺术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建构
第一章 残雪小说的艺术精神
一、新一轮文学自性之后的先锋派主力
二、创作实践中的“新实验文学”特征
三、女性主义文学与作家的主体性
四、纯文学态度:恋人似的痛苦与虔诚
五、存在于文本中的精神分析学
第二章 残雪小说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建构
一、思想资源的世界性
二、创作主题的超前性
三、艺术审美的独特性
四、叙述的多维度开辟与超验世界探索
第三章 残雪与卡夫卡比较研究
一、卡夫卡在中国
二、残雪与卡夫卡的相遇
三、残雪与卡夫卡的趋同性
四、残雪与卡夫卡的差异性
第四章 主体性与精神图视
一、内部机制的训练
二、人性欲望的穿越
三、童年的某些片断连缀起来的精神碎片
第五章 被抽象了的世俗体验
一、即兴写作
二、网友
三、“地洞”里的“苔藓装置”
第四编 残雪研究的研究
第一章 国内对残雪的研究
一、时间的划分
二、早期残雪研究(1985—1998年)
三、近期残雪研究(1999年之后)
第二章 国外的传播和研究
一、国外残雪传播和研究现状
二、日本残雪研究,
三、欧美文学界对残雪的关注
附录
残雪主要著作目录
残雪研究专著和论文要目(1986—2011)
一、部分博士论文
二、部分硕士论文
三、期刊、报纸论文要目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