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文学概论课程的性质和体系——修订本自序
绪论 文艺学的对象、体系和方法
第一节 文艺学的研究对象
一 文学和艺术的内涵
二 艺术的分类和文学的地位
第二节 文艺学的学科体系
一 文艺学及其构成部门
二 文艺学体系的多样性
第三节 文艺学的研究方法
一 文艺学研究方法的体系构成
二 文艺学研究方法的若干形态
第一章 文学本质论
第一节 关于文学本质的系统认识
一 历来对文学本质的理论探讨
二 运用系统方法认识文学本质
第二节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一 文学在社会大系统中的地位和性质
二 文学与上层建筑其他部门的关系
第三节 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的审美创造
一 文学用语言创造非现实的审美对象
二 文学活动的基本内容是非功利的审美观照
第四节 文学的社会作用
一 文学的审美观照作用
二 文学多层次多方面的社会作用
三 文学产生社会作用的特点
第二章 文学特征论
第一节 文学的内容
一 文学的生活内容
二 文学的情感内容
三 文学的认识内容
四 文学的审美内容
第二节 文学形象
一 文学形象是文学把握世界的特殊
二 文学形象的特殊形态——意象
三 文学形象的优化形态——典型
四 文学形象的意蕴体系——意境
第三节 文学语言
一 文学语言是文学的艺术语言
二 文学语言的基本特点
第三章 文学作品论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分类
一 文学作品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 文学作品分类的历史性和相对性
第二节 叙事类文学
一 叙事类文学的性质和特点
二 叙事类文学的主要体裁
第三节 抒情类文学
一 抒情类文学的性质和特点
二 抒情类文学的主要体裁
第四节 表演类文学
一 表演类文学的性质和特点
二 表演类文学的主要体裁
第四章 文学创作论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过程
一 文学创作中的艺术积累
二 文学创作中的艺术构思
三 文学创作中的艺术传达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艺术思维规律
一 艺术思维和形象思维
二 文学创作中形象思维的基本特点
三 艺术思维中的抽象思维
四 艺术思维中的灵感现象
第三节 文学创作的变形规律
一 文学创作中变形的内涵和特点
二 变形中的艺术真实
第四节 文学创作的典型化规律
一 典型化的基本规律
二 性格的丰富性和人物典型化
三 典型环境和人物典型化
第五章 文学创作主体论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主体
一 文学创作的主体
二 文学创作主体的基本修养
第二节 文学风格
一 文学风格的内涵和表现
二 文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三 文学风格的一致性和多样性
第三节 文学流派
一 文学流派的内涵和类型
二 文学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三 文学流派的作用
第四节 文学思潮
一 文学思潮的内涵和作用
二 文学思潮的若干形态
第六章 文学鉴赏论
第一节 文学鉴赏的生成和过程
一 文学鉴赏的生成
二 文学鉴赏的过程
第二节 文学鉴赏的性质和作用
一 文学鉴赏的性质
二 文学鉴赏的作用
第三节 文学鉴赏的主体
一 文学鉴赏的主体——读者
二 文学鉴赏主体的共鸣现象
三 文学鉴赏主体的误读现象
四 读者层次和文学的雅俗问题
第七章 文学批评论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作用
一 文学批评的性质和内容
二 文学批评的系统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标准
一 文学批评的原则标准
二 文学批评标准的系统性和多样性
第三节 文学批评的主体
一 文学批评家的文化心理结构
二 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
第八章 文学发展论
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
一 研究艺术起源的基本途径
二 关于艺术起源的主要理论
三 文学起源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
第二节 文学发展和社会发展
一 文学发展和社会发展
二 文学发展和物质生产的关系
三 文学发展和其他精神生产的关系
第三节 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
一 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
二 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
后记
修订本后记
修订本二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