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少数民族仪式考察:傩舞、仪式、萨满、崇拜、变迁
作者:郝苏民 主编
出版:学苑出版社 2010.5
丛书:西部人文资源研究丛书
页数:287
定价:68.00 元
ISBN-13:9787507735208
ISBN-10:7507735206
去豆瓣看看 边缘杂居地带的区域民俗与族际的交流
——以甘、青河湟“社火”表演与“花儿”演唱习俗为例
白马藏族朝格仪式研究
“白马”藏族信仰习俗现状调查研究
藏传佛教觉囊派在青海果洛地区传承现状的调查研究
“家西番”: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
——青海省湟源县日月藏族乡社会考察
庙会.集会·娱神,娱人
——对临潭新城镇龙神赛会的考察
官方与民间合力作用下民俗仪式变迁的文化内涵分析
——以天水秦城区小西关伏羲庙伏羲公祭大典为个案
宁夏回族服饰民俗传承与变迁的调查研究
——同心县农场村和永宁县纳家户村的个案研究
维吾尔族萨满信仰现状调查研究
——新疆阿图什等地区萨满信仰现状活动调查
郝苏民,回族,西北民族大学社会学,民族学学院名誉院长、西北民族“非遗”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学、人类学硕士生导师、少数民族民间文艺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国家民族学类核心(098C1)期刊《西北民族研究》资深主编。中国“非遗”保护工程国家中心等三部门评审委员,中央民大、北师大、宁夏大学、内蒙师大、青海民大等高校兼职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终身享受者。全国优秀教师、“非遗”先进工作者、第八届中国民问文艺山花奖、民间文艺成就奖获得者。曾创办西北民大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专业;在西北区域人类学、民俗学研究中,强调对杂居民族、同语族民族、跨界、跨国民族文化间的相互影响、变迁的观察与剖析,以求证中华民族文化形成的史迹;是蒙古学、八思巴文字专家,在蒙古学中率先提出“卫拉特一西蒙古文化研究”。曾赴中亚各国、蒙古、韩国和日本等国及港台地区进行民俗田野考察与民族文化讲学。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级、省部级一、二、三等奖。
“西部人文资源研究丛书”,是由国家重点课题“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课题组完成的。课题始于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第二年,由费孝通先生提出,中国艺术研究院具体牵头执行,并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西部地区各院校的许多学者共同参与。有关“人文资源”的概念,是费孝通先生在课题立项时提出来的。他指出:“人文资源是人类从最早的文明开始一点一点地积累、不断地延续和建造起来的。它是人类的历史、人类的文化、人类的艺术,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人文资源虽然包括很广,但概括起来可以这么说:人类通过文化的创造,留下来的、可以供人类继续发展的文化基础,就叫人文资源。”也就是说,人文资源是人类的文化积累和文化创造,它不是今天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而是自古就有的。但将其作为资源来认识,却是今天才有的。资源并非完全客观的存在,当某种存在物没有同一定社会活动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是远离人类活动的自在之物,并非我们所论述的资源。也就是说,如果人类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只是静态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甚至博物馆里,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没有联系时,其只能称为遗产,不能称为资源,只有当它们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社会活动及社会的发展目标联系在一起后,才能被称为资源。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