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起源研究
作者:陈民镇 著
出版:安徽大学出版社 2010.8
页数:337
定价:24.00 元
ISBN-13:9787811108019
ISBN-10:7811108011
去豆瓣看看 自序
导论
第一章 中华文明之光——良渚文化的崛起
第一节 东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序列
第二节 良渚文化中华文明之光
第三节 良渚古城华夏之都的横空出世
第二章 中国东南地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第一节 “礼”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二节 东南地区与中华文明基本要素的形成
第三节 中国东南地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查看完整 陈民镇,男,浙江苍南人。2006年考入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曾任绍兴文理学院河洲文学社社长。撰有书稿《虞朝、良渚文化并中华文明探源研究》(58万字),该作品获2009年第ll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省一等奖。在《山西师大学报》、《兰台世界》、《语文学刊》、《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国学网等处发表各领域的论文多篇。参与浙江省社科联规划办课题《越文化发展论》的撰写,主持校级学生重点课题多项。同时着力于文学创作,作品散见各报刊。由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印行个人论文集《文史研究论集》、散文集《小船坞礼》。心仪艺术,略晓中国画、西洋画、篆刻、吉他,爱好篮球运动。
发达的史学根基在于中国古代独特的文化和社会基础。传统中国是个家族本位的社会,从夏商周乃至更早时期起,家和家族就成了传统社会组织结构中最基本的单位,在我们祖先的共同体的生活中扮演着组织、管理、生产、消费、分配、生育和教育的功能。传统中国“家”、“国”同构,“家”、“国”一体,不仅“国”是按照“家”的模式建构起来,也是家和家族组织向国家组织的移植和拓展;既是“天下”秩序,也是“家”和家族人伦秩序的扩大。家族本位、“家”“国”同构的共同体秩序,强调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和祖先生命的延续,个体只是家族和共同体的一分子。
自序
导论
第一章 中华文明之光——良渚文化的崛起
第一节 东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序列
第二节 良渚文化中华文明之光
第三节 良渚古城华夏之都的横空出世
第二章 中国东南地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第一节 “礼”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二节 东南地区与中华文明基本要素的形成
第三节 中国东南地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第三章 三皇五帝考述
第一节 三皇五帝
第二节 伏羲·女娲·少典·有蠕
第三节 神农氏与炎帝
第四节 黄帝新探
第五节 少嗥与颛顼
第六节 帝俊·帝喾·帝尧
第七节 虞舜籍贯新考
第四章 追索夏文化之源
第一节 夏文化的内涵与探索
第二节 夏文化源自良渚文化
第三节 夏人与东南地区之关系
第五章 虞朝中国的第一个王朝
第一节 虞朝中国的第一个王朝
第二节 良渚文化虞朝的考古学文化
第三节 虞朝世系初探
第六章 中国传说时代的部族集团关系
第一节 中国传说时代的三集团
第二节 苗蛮集团系中原土著
第七章 洪水传说与大禹治水
第一节 洪水传说探源
第二节 大禹治水的传说
第三节 良渚文化去向之谜
简短的结论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 收 起 陈民镇,男,浙江苍南人。2006年考入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曾任绍兴文理学院河洲文学社社长。撰有书稿《虞朝、良渚文化并中华文明探源研究》(58万字),该作品获2009年第ll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省一等奖。在《山西师大学报》、《兰台世界》、《语文学刊》、《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国学网等处发表各领域的论文多篇。参与浙江省社科联规划办课题《越文化发展论》的撰写,主持校级学生重点课题多项。同时着力于文学创作,作品散见各报刊。由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印行个人论文集《文史研究论集》、散文集《小船坞礼》。心仪艺术,略晓中国画、西洋画、篆刻、吉他,爱好篮球运动。
发达的史学根基在于中国古代独特的文化和社会基础。传统中国是个家族本位的社会,从夏商周乃至更早时期起,家和家族就成了传统社会组织结构中最基本的单位,在我们祖先的共同体的生活中扮演着组织、管理、生产、消费、分配、生育和教育的功能。传统中国“家”、“国”同构,“家”、“国”一体,不仅“国”是按照“家”的模式建构起来,也是家和家族组织向国家组织的移植和拓展;既是“天下”秩序,也是“家”和家族人伦秩序的扩大。家族本位、“家”“国”同构的共同体秩序,强调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和祖先生命的延续,个体只是家族和共同体的一分子。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