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源外来词的历史沿革
1.1 何谓"日源外来词"
1.2 日源外来词的产生与沿革
1.2.1 日源外来词的产生
1.2.2 1840-1895年的日源外来词
1.2.3 1895-1919年的日源外来词
1.2.4 1919-1937年的日源外来词
1.2.5 1937-1984年的日源外来词
1.2.6 1984年以后的日源外来词
2 回归借词身份论考
2.1 日源外来词的分类
2.1.1 和制汉字词缘何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
2.1.2 日源外来词的分类
2.2 回归借词的考证
2.2.1 回归借词的鉴别依据
2.2.2 对回归借词的分析
2.3 小结
3 原语借词的语言特征
3.1 原语借词的接受方式
3.1.1 原语借词的产生及分类
3.1.2 原语借词的接受方式
3.2 被淘汰的原语借词
3.2.1 数量分析
3.2.2 对淘汰词的分析
3.3 进入现代汉语常用词汇的原语借词
3.3.1 原语借词的语言特征
3.3.2 原语借词的异变
3.4 小结
4 日源外来词新词
4.1 日源外来词新词的数量调查及分类
4.1.1 调查对象的选定
4.1.2 调查步骤
4.1.3 调查结果
4.1.4 日源外来词新词分类
4.2 日源外来词新词的语言特征
4.2.1 日源外来词新词语音、语法特征
4.2.2 日源外来词新词构词特征
4.2.3 日源外来词新词语义特征
4.3 小结
5 汉字、汉字词与社会文化
5.1 汉字在日语中的地位与作用
5.1.1 汉字——语言学习的难点
5.1.2 汉字——联系日本文化的桥梁
5.2 日语汉字读音
5.2.1 汉字读音之难点
5.2.2 汉字音读和训读音
5.2.3 两字熟语的读音
5.2.4 日本人名、地名的读音
5.2.5 日语数量词的读音
5.3 从字看日语汉字与汉语词汇的关系
5.3.1 从读音规律看
5.3.2 从构词成分看
5.3.3 从语义功能看
5.4 评日语汉字的改革之路
5.4.1 语言学习的弊端——汉字
5.4.2 汉字废除论的提出及发展
5.4.3 限制汉字的具体措施
5.4.4 "当用汉字"与"常用汉字"
5.4.5 汉字为什么不能废除
5.5 日本"新常用汉字表"带给我们的启示
5.5.1 汉字在日本文化、日本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
5.5.2 "新常用汉字表"带给我们的启示
5.5.3 "新常用汉字表"的不足
5.5.4 对日本汉字改革的建议
5.6 日本人名与汉字文化
5.6.1 日本人姓名面面观
5.6.2 日本人名用汉字的变化趋势
5.6.3 从汉字的取舍看日本人的喜好
5.7 文化背景下的中日同形词
5.7.1 中日两国是同文同种吗
5.7.2 有关中日同形词的讨论
5.7.3 同形词的利弊
5.7.4 如何处理教学中的中日同形词
5.8 中日同形同义词同义吗
5.8.1 从语义学的角度看中日同形词
5.8.2 从语用学的角度看中日同形词
5.8.3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看中日同形词
5.9 日语新词构词特征
5.9.1 新词的认定和分类
5.9.2 新语单纯词构词特征
5.9.3 新词复合词构词特征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附表4
参考文献
后记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