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专业语言研究与专业篇章分析
0.1 选题的缘起
0.2 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0.3 理论基础以及方法
0.4 语料说明
0.4.1 篇章语料的收集
0.4.2 语料加工
0.4.3 语料基本数据分析
0.5 本书的整体框架
第1章 德国专业语言研究概论
1.1 “专业语言研究”的定义
1.2 德国专业语言研究的发展
1.2.1 德国专业语言研究的开始
1.2.2 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德国专业语言研究
1.3 德国专业语言研究的成果
1.3.1 “专业语言”与“普通语言
1.3.2 “专业语言”的定义
1.3.3 专业语言的分类
1.4 20世纪80年代之后德国专业语言研究的发展趋势
1.4.1 专业篇章语言学
1.4.2 专业篇章
1.4.3 专业篇章类型学
1.4.4 专业篇章语用学、专业语言符号学
1.5 专业语言研究的发展阶段划分
1.6 本章小节
第2章 专业篇章的分析
2.1 篇章分析及分析的基本模式
2.1.1 Brinker模式
2.1.2 Heinemann/Heinemann模式
2.1.3 钱敏汝的篇章动态描写模式
2.2 专业篇章的分析模式
2.2.1 专业篇章累积分析模式
2.2.2 文体分析模式
2.2.3 基于句段标识分析的宏观结构分析模式
2.2.4 专业篇章的折中式分析模式
2.2.5 专业篇章类型分析模式
2.2.6 体裁分析与CARS模式
2.3 对专业篇章分析的思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计算机专业篇章动态分析模式的建立及结构说明
3.1 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语言
3.1.1 计算机科学及技术的分支领域
3.1.2 计算机语言
3.2 计算机专业语言
3.2.1 计算机专业语言的研究现状
3.2.2 计算机专业语言的定义
3.2.3 计算机专业语言的分类和分级
3.3 计算机专业篇章
3.3.1 计算机专业篇章的定义
3.3.2 计算机专业篇章的分类问题
3.4 计算机专业篇章的分析
3.4.1 影响篇章结构的因素
3.4.2 计算机专业篇章动态分析模式的建立和基本构成成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计算机专业篇章动态分析模式的应用研究
4.1 元交际层面的分析
4.1.1 元交际和元交际手段
4.1.2 专业教科书中的元交际手段
4.1.3 专业杂志篇章中的元交际手段
4.1.4 专业手册中的元交际手段
4.1.5 总结
4.2 元语言层面的分析
4.2.1 元语言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4.2.2 元语言手段在专业教科书中的应用
4.2.3 元语言手段在专业杂志中的应用
4.2.4 元语言手段在专业手册中的应用
4.2.5 总结
4.3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