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史学丛书:区域社会经济与社会生态
作者:马俊亚
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1
丛书:南京大学史学丛书
页数:386
定价:70.00 元
ISBN-13:9787108041678
ISBN-10:7108041677
去豆瓣看看 中国近代社会关系整合与工业从业者的属性
混合与发展:近代江南社会经济形态辨析
江南地区大资本与中小资本之间的关系
工业化与土布业:江苏近代农家经济结构的地区性演变
近代江南地区传统钱业的功能与演变
近代无锡传统经济部门的运营与新式工业的发展
时空互动:江南与苏北的劳动力循环(1800-1950年)
抗战时期江南农村经济的衰变
从沃土到瘠壤:淮北经济史几个基本问题的再审视
被牺牲的“局部”:治水决策与淮北社会转型(1580-1949年)
集团利益与国运衰变:明清漕粮河运及其社会生态后果
泗州之沉:国家政策因素与淮北社会生态的衰变(1580-1949年)
“河务习气”:清代官场政治与淮北的治水成效
从武松到盗跖:近代淮北地区的暴力崇拜
近代淮北地主的领主化——以徐淮海圩寨为中心的考察
两淮盐业中的集团博弈与利益分配(1700-1932年)——国家机器的自利化
淮北盐业中的集团博弈与利益分配(1700-1932年)——商人集团的寻租活动
国家服务调配与地区性社会生态的演变——评彭慕兰著《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
后记
马俊亚,1966年生。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大学特聘教授。主要著作有《规模经济与区域发展——近代江南地区企业经营现代化研究》、《混合与发展——江南地区传统社会经济的现代演变》、《被牺牲的局部: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研究》等。译著主要有《史学家:历史神话的终结者》(第一译者)、《走向“最后关头”: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中的日本因素》、《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经济和社会》。在Modern Asian Studies、《历史研究》、Modern China、《近代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社会学研究》、《抗日战争研究》、《史学月刊》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中国社会经济史和生态史专题研究论文70余篇。
《南京大学史学丛书:区域社会经济与社会生态》从独特的社会生活角度,对明清以来江南社会经济、淮北社会生态进行分析与考察,包括近代江南社会经济形态、明末以来的淮北社会转型等一系列重要论题。作者尤其对明末以来淮北地区的治水状况、近代淮北地区的暴力崇拜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