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李西安
序 张小夫
绪论 简要回顾中国电子音乐的发展历程
一、电子音乐在我国高等音乐院校中的建设与发展
二、各种电子音乐节等系列活动为国内外学术交流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三、中国电子音乐创作发展的三个阶段
四、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 现代电子技术与古老东方哲学的巧妙结合——许舒亚《太—2号》音乐分析
第一节 作品概述
第二节 音乐分析
一、制作声音的设备
二、音乐结构与作品分析
第三节 小结
一、对乐器和音色的精心选择并赋予其象征性的哲学寓意
二、对中外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三、对电子音乐创作的独特理念
第二章 搭建一座历史与当代时空的桥梁——陈远林《飞鹄行》音乐分析
第一节 标题、歌词与结构
一、标题
二、歌词
三、音乐结构
第二节 音乐分析
第三节 电子音响部分的声音制作技术
一、设备连接总括
二、声音制作程序分析
第四节 音响的组合与配置
一、室内乐化的声部写作
二、音色的分组与综合运用
三、对新音色的追求体现出受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
第五节 小结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线性结构特征
二、即兴性与互动特点
三、电子制作手法简洁而有效
第三章 追求中与西、古典与现代的完美交融——张小夫《诺日朗》音乐分析
第一节 作品概述
一、《诺日朗》创作缘起及其多种版本
二、作品结构
三、基本制作流程
第二节 《诺日朗》体现的技术创作理念和文化内涵
一、声音制作技术理念
二、音乐写作结合电子音乐声音制作技术和传统器乐写作的观念
三、追求音响空间布局的多层次化
四、文化理念与技术理念在音乐中融会贯通
第三节 小结
一、多重艺术载体通过合力积累产生“1+1>2”的艺术效应
二、用“变”与“不变”的音乐语言体现多媒体音乐中“同质异构”的价值理念
……
第四章 运用声音运动的“镜像”效应体现电子音乐刨作的多重思维——刘健《半坡的月圆之夜》音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