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要义
作者:梁漱溟 著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5
丛书:世纪人文系列丛书
页数:278
定价:25.00 元
ISBN-10:7208055076
ISBN-13:9787208055070
去豆瓣看看 自序
重印《中国文化要义》自序
第一章 绪论
一 此所云中国文化
二 中国文化个性殊强
三 试寻求其特征
四 参考佐证的资料
第二章 从中国人的家说起
一 冯友兰氏的解释
二 反证冯说未尽是
查看完整 梁漱溟(1983—1988.6),原名焕鼎,字寿铭。1893年生于广西桂林。现代哲学家、教育家。他早年参加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后潜心研究佛学。1917年后,应聘于北京大学主讲印度哲学。1924年辞去教职,到山东自办教育,从事乡村建设。曾任河南村治学院教务长,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抗战爆发后,任最高国防参议会参议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后参与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1941年改组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任中央常务委员,并任其机关报《光明报》社长。1946年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国孔子研究会顾问。
著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印度哲学概论》、《乡村建设论文集》、《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辑有《梁漱溟教育论文集》。
《中国文化要义》是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得代表作,原书于1949年出版,影响甚大,被一誉为中国文化研究和西方文化比较得经典作品。本书首先从集团(集体)生活得角度对比了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进而提出了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社会的重要论断,并根据对中国宗教的深入考察,指出以伦理组织社会,进而实现中国社会改造的出路。此外,作者还考察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既批判了中国文化的病诟,也揭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要旨。
自序
重印《中国文化要义》自序
第一章 绪论
一 此所云中国文化
二 中国文化个性殊强
三 试寻求其特征
四 参考佐证的资料
第二章 从中国人的家说起
一 冯友兰氏的解释
二 反证冯说未尽是
三 文化之形成及其个性
四 阶梯观与流派观
五 申述夙见结束上文
第三章 集团生活的西方人
一 中西社会对照来看
二 中西文化的分水岭
三 基督教与集团生活
四 欧洲中古社会
五 近代社会之萌芽
第四章 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
一 西人所长吾人所短
二 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
三 团体与家庭二者不相容
第五章 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
一 何谓伦理本位
二 伦理之于经济
三 伦理之于政治
四 伦理有宗教之用
五 此其重点果何在
第六章 以道德代宗教
一 宗教是什么
二 宗教在中国
三 周孔教化非宗教
四 中国以道德代宗教
五 周孔之礼
六 以伦理组织社会
第七章 理性-人类的特征
一 理性是什么
二 两种理和两错误
三 中国民族精神所在
第八章 阶级对立与职业分途
一 何谓阶级
二 中国有没有阶级
三 何谓职业分途
第九章 中国是否一国家
一 中国之不像国家
二 国家构成于阶级统治
三 中国封建之解体
四 中国政治之特殊
五 西洋政治进步之理
第十章 治道和治世
一 中国社会构造
二 向里用力之人生
三 中国文明一大异彩
四 士人在此之功用
五 治道和治世
第十一章 循环于一治一乱而无革命
一 周期性的乱
二 不见有革命
三 产业革命之不见
第十二章 人类文化之早熟
一 中国何故无民主
二 人权自由之所以不见
三 民治制度之所以不见
四 人类文化之早熟
第十三章 文化早熟后之中国
一 由此遂无科学
二 长于理性短于理智
三 陷于盘旋不进
四 中国文化五大病
第十四章 结论
一 讲究特征之总结
二 民族性之所由成
^ 收 起 梁漱溟(1983—1988.6),原名焕鼎,字寿铭。1893年生于广西桂林。现代哲学家、教育家。他早年参加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后潜心研究佛学。1917年后,应聘于北京大学主讲印度哲学。1924年辞去教职,到山东自办教育,从事乡村建设。曾任河南村治学院教务长,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抗战爆发后,任最高国防参议会参议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后参与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1941年改组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任中央常务委员,并任其机关报《光明报》社长。1946年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国孔子研究会顾问。
著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印度哲学概论》、《乡村建设论文集》、《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辑有《梁漱溟教育论文集》。
《中国文化要义》是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得代表作,原书于1949年出版,影响甚大,被一誉为中国文化研究和西方文化比较得经典作品。本书首先从集团(集体)生活得角度对比了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进而提出了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社会的重要论断,并根据对中国宗教的深入考察,指出以伦理组织社会,进而实现中国社会改造的出路。此外,作者还考察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既批判了中国文化的病诟,也揭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要旨。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