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防雷技术与工程
目 录内容简介
第一章 雷电的基础知识
1.1 雷电科技的发展概况
1.1.1 人类对雷电的早期认识
1.1.2 雷电科学的建立
1.1.3 大气电学的发展
1.1.4 现代防雷科技的应用
1.2 雷电放电的物理过程
1.2.1 晴天大气电场
1.2.2 大气中的电流
1.2.3 雷云的形成
查看完整
1.1 雷电科技的发展概况
1.1.1 人类对雷电的早期认识
1.1.2 雷电科学的建立
1.1.3 大气电学的发展
1.1.4 现代防雷科技的应用
1.2 雷电放电的物理过程
1.2.1 晴天大气电场
1.2.2 大气中的电流
1.2.3 雷云的形成
查看完整
目 录内容简介
《现代防雷技术与工程》系统地讲述了雷电形成机理、雷电危害原因以及雷电参数的使用,物理概念清楚,前呼后应,发展脉络鲜明。对于防雷原则进行了切合实际的阐述,总结出各种防雷方法及其运用条件与防护效果,既继承传统又发扬光大,具有灵活性、选择性和可操作性。对于防雷技术的应用领域作了全面介绍,根据不同环境典型线路分析,突出具体特征,找出防护规律,针对性强,理论结合实际。
《现代防雷技术与工程》可以给防雷工程公司开拓市场指点方向,给防雷研究者提出要求,以及为防雷技术人员提供方法,亦可给高等院校相关专业作为教学参考或进修教材。
《现代防雷技术与工程》可以给防雷工程公司开拓市场指点方向,给防雷研究者提出要求,以及为防雷技术人员提供方法,亦可给高等院校相关专业作为教学参考或进修教材。
目 录内容简介
第一章 雷电的基础知识
1.1 雷电科技的发展概况
1.1.1 人类对雷电的早期认识
1.1.2 雷电科学的建立
1.1.3 大气电学的发展
1.1.4 现代防雷科技的应用
1.2 雷电放电的物理过程
1.2.1 晴天大气电场
1.2.2 大气中的电流
1.2.3 雷云的形成
1.2.4 雷云的电结构及起电机制
1.2.5 闪电的分类与放电过程
1.2.6 地闪的种类
1.3 雷电活动的基本规律
1.3.1 雷电活动的地域性
1.3.2 地形对雷电活动的影响
1.3.3 雷电放电的选择性
1.4 雷电放电的基本参数
1.4.1 地面落雷密度
1.4.2 雷电流的极性与波形
1.4.3 雷电流的等值波形
1.4.4 雷电流的频谱与能量分布
1.4.5 雷电的电磁脉冲辐射
1.5 雷电放电的工程计算
1.5.1 雷电放电通道的波阻抗
1.5.2 彼得逊等值电路模型
……
第四章 避雷装置与防雷器件
4.1 直击雷防护装置
4.1.1 避雷针的原理与结构
4.1.2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4.1.3 避雷针的发展与非常规避雷针
4.1.4 消雷器与消雷的可能性
4.2 避雷器
4.2.1 对避雷器的基本要求
4.2.2 保护间隙
4.2.3 排气式避雷器
4.2.4 阀型避雷器
4.2.5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4.3 防雷元件
4.3.1 氧化锌压敏电阻
4.3.2 气体放电管
4.3.3 半导体放电管
4.3.4 齐纳、雪崩及瞬态二极管
4.3.5 过电流保护元件
4.4 浪涌保护器(sPD)
4.4.1 浪涌保护的基本概念
4.4.2 电源浪涌保护器
4.4.3 信号浪涌保护器
4.4.4 天馈(线)防雷器
4.5 隔离装置..
4.5.1 电源隔离变压器
4.5.2 信号隔离变压器
4.5.3 光电隔离(耦合)器
4.6 屏蔽
4.6.1 屏蔽原理
4.6.2 法拉第屏蔽
4.6.3 多层屏蔽
4.6.4 屏蔽效能
第五章 人体防雷
5.1 雷电对人体伤害的概况
5.2 雷电袭击人体的形式
5.2.1 直接雷击
5.2.2 接触雷击
5.2.3 旁侧闪击
5.2.4 跨步电压
5.3 人体防雷的注意事项
5.4 雷电伤害人体的机理
5.4.1 雷电对于人体的作用
5.4.2 人体允许通过的极限电流
5.5 雷击致假死的急救方法
5.5.1 人工呼吸法
5.5.2 体外心脏按压法
第六章 建筑物防雷
6.1 雷电对建筑物的影响
6.1.1 建筑物上落雷的过程
6.1.2 建筑物着雷的特点
6.1.3 雷电对建筑物内金属设施的影响
6.2 建筑物防雷的基本方法
6.2.1 室外防雷保护
6.2.2 室内防雷保护
6.3 一般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6.3.1 普通高度的房屋
6.3.2 高层建筑物
6.3.3 烟囱及高塔类建(构)筑物
6.3.4 大型建筑物
6.4 特殊建(构)筑物的防雷措施
6.4.1 体育场
6.4.2 古代文物建筑
6.4.3 旅游索道
6.4.4 建筑施工现场
6.5 存放危险物品的建(构)筑物
6.5.1 存放危险物品的仓库
6.5.2 加油站
6.5.3 露天油罐
第七章 输电线路与电气设备防雷
7.1 雷电对输电线路的影响
7.1.1 雷电引起的过电压
7.1.2 线路耐雷水平
7.1.3 建弧率与雷击跳闸率
7.2 雷击输电线路的模型
7.2.1 电气几何模型的原理
7.2.2 电气几何模型的应用
7.2.3 电气几何模型的局限及其发展
7.3 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
7.3.1 架设避雷线
7.3.2 降低杆塔接地电阻
7.3.3 提高线路绝缘水平与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
7.3.4 安装线路避雷器或保护间隙
7.3.5 架设耦合地线与加装负角保护针
7.3.6 采用消弧线圈接地
7.4 变电站的防雷措施
7.4.1 防直击雷措施
7.4.2 限制侵入雷电波的幅值
7.4.3 进线段保护
7.4.4 完善接地装置
7.5 发电站的防雷措施
7.5.1 火电厂
7.5.2 风电场
7.5.3 光伏电站
7.6 配电网的防雷措施
7.6.1 配电线路
7.6.2 配电设备
7.6.3 低压电源系统的接地方式
7.6.4 低压电气设备
第八章 通信系统及其设备防雷
8.1 雷电对通信线路的影响
8.1.1 通信线的作用及其电学特性
8.1.2 雷电对架空通信线的影响
8.1.3 雷电对地下电缆的影响
8.1.3 雷电对光缆的影响
8.2 通信线路的防雷措施
8.2.1 架空通信线路
8.2.2 地下通信电缆
8.2.3 光缆线路
8.3 雷电对无线通信天线的影响
8.3.1 无线电通信天线的作用
8.3.2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8.3.3 天电噪声和感应电压
8.4 无线电通信天线的防雷措施
8.4.1 长波天线系统
8.4.2 中波天线系统
8.4.3 短波和超短波天线系统
8.5 长话通信系统的防雷
8.5.1 架空明线进局保护
8.5.2 电缆线路进局保护
8.5.3 通信局站的保护
8.6 市话通信系统的防雷
8.6.1 雷电对市话线路的影响
8.6.2 市话线路用户端
8.6.3 市话线路交换机端
8.6.4 程控交换机的接地
8.7 移动通信系统的防雷
8.7.1 雷电对移动通信的影响
8.7.2 移动通信基站
8.6.5 移动通信与通信局站共址
8.8 微波通信系统的防雷
8.8.1 雷电对微波通信的影响
8.8.2 大地微波通信站
8.8.3 卫星通信地球站
8.8.4 移动卫星通信地面站
第九章 计算机及其网络防雷
9.1 雷电对计算机系统的影响
9.1.1 雷电影响计算机的机理
9.1.2 雷电磁场对计算机的影响
9.1.3 雷电活动频度对计算机的影响
9.2 计算机电源的防雷
9.2.1 交流电源的质量与干扰的抑制
9.2.2 电源线上的浪涌防护
9.3 计算机信号传输线的防雷
9.3.1 信号传输线上的感应电压
9.3.2 信号传输线的选型与布线
9.3.3 接口电路的防护要求
9.4 计算机的接地
9.4.1 计算机设备的接地要求
9.4.2 计算机各种接地间的关系
9.4.3 计算机接地与建筑物避雷接地
9.5 计算机网络的防雷
9.5.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9.5.2 计算机网络的通信系统
9.5.3 计算机网络接地
9.6 一般环境下的计算机系统防雷
9.6.1 火灾自动报警联动系统
9.6.2 建筑智能系统
9.6.3 银行电子业务系统
9.7 露天环境下的计算机系统防雷
9.7.1 城市交通管理系统
9.7.2 交通收费系统
第十章 电子设备及系统防雷
10.1 雷电对电子设备的影响与防护
10.2 电视系统的防雷
10.2.1 电视接收机
10.2.2 有线电视系统
10.2.3 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10.2.4 电视差转发射系统
10.2.5 电视发射塔
10.3 视频监视系统的防雷
10.3.1 前端视频采集设备
10.3.2 视频传输
10.3.3 视频控制室(中心)
10.4 电子称量系统的防雷
10.4.1 雷电对电子衡器的影响
10.4.2 电子汽车衡
10.4.3 电子轨道衡
10.4.4 电子皮带秤
10.5 电子监测系统的防雷
10.5.1 水文测报系统
10.5.2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
10.5.3 地震监测系统
10.5.4 煤矿瓦斯安全监测系统
第十一章 生产控制系统防雷
11.1 生产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
11.1.1 生产过程控制的发展概况
11.1.2 工业通信与接口
11.1.3 生产控制系统上的雷电影响
11.1.4 工业控制系统防雷的一般考虑
11.2 水处理自动化系统的防雷
11.2.1 供水厂自动化系统
11.2.2 污水泵站及其自动控制系统
11.2.3 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
11.3 能源转换过程控制系统的防雷
11.3.1 火力发电过程控制系统
11.3.2 核电站仪控系统
11.3.3 水电站监控系统
11.4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防雷
11.4.1 电力调度概况
11.4.2 电力调度中心
11.4.3 电力线通信系统
11.4.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11.5 油气勘探与集输过程的防雷
11.5.1 地震勘探仪器系统
11.5.2 钻井设备与井场
11.5.3 油气集输自动化系统
11.5.4 长输管道的防雷措施
11.6 石化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防雷
11.6.1 石化工业的防爆及其对电路的要求
11.6.2 防爆安全栅
11.6.3 现场输入装置
11.6.4 石化工业控制室
第十二章 铁路信号系统防雷
12.1 雷电对铁路信号系统的影响
12.1.1 对信号系统架空线路的影响
12.1.2 雷电对信号设备的侵入
12.1.3 雷电对铁路钢轨的袭击
12.1.4 雷电对轨道电路的危害
12.2 车站联锁装置的防雷
12.2.1 车站联锁的发展概况
12.2.2 电气集中联锁
12.2.3 计算机(微机)联锁
12.3 区间闭塞装置的防雷
12.3.1 区间闭塞的概况
12.3.2 半自动闭塞
12.3.3 计轴闭塞
12.3.4 自动闭塞
12.3.5 多信息移频自动闭塞
12.4 调车控制装置的防雷
12.4.1 调车控制原理
12.4.2 驼峰调车计算机系统
12.4.3 调速设备
12.4.4 测量设备
12.5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12.5.1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概述
12.5.2 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
12.5.3 高速铁路信号的雷电危害
12.6 列车调度指挥系统的防雷
12.6.1 列车调度指挥系统概述
12.6.2 部局列车调度指挥中心
12.6.3 TDCS基层系统
12.6.4 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
第十三章 飞机及导航设施防雷
13.1 雷电与人类飞行
13.1.1 雷电对飞行活动的影响
13.1.2 飞机受雷击情况
13.1.3 导航设施配置
13.2 飞机的防雷
13.2.1 飞机的防雷保护准则
13.2.2 结构考虑
13.2.3 燃油系统
13.2.4 电气线路与电子系统
13.3 航管楼的防雷
13.3.1 对建筑结构的要求
13.3.2 航管楼配电系统
13.3.3 航管楼机线连接
13.4 导航雷达的防雷.
13.4.1 天线与天线塔
13.4.2 天馈部分
13.4.3 雷达机房
13.5 仪表着陆系统的防雷
13.5.1 NDB导航台与指点标设备
13.5.2 全向信标台和测距仪
13.5.3 下滑台
13.5.4 航向台
13.6 民航气象观测系统的防雷
13.6.1 民航气象观测的特点
13.6.2 人工气象观测站
13.6.3 自动气象观测站
13.6.4 气象卫星云图接收装置
主要参考文献
^ 收 起
1.1 雷电科技的发展概况
1.1.1 人类对雷电的早期认识
1.1.2 雷电科学的建立
1.1.3 大气电学的发展
1.1.4 现代防雷科技的应用
1.2 雷电放电的物理过程
1.2.1 晴天大气电场
1.2.2 大气中的电流
1.2.3 雷云的形成
1.2.4 雷云的电结构及起电机制
1.2.5 闪电的分类与放电过程
1.2.6 地闪的种类
1.3 雷电活动的基本规律
1.3.1 雷电活动的地域性
1.3.2 地形对雷电活动的影响
1.3.3 雷电放电的选择性
1.4 雷电放电的基本参数
1.4.1 地面落雷密度
1.4.2 雷电流的极性与波形
1.4.3 雷电流的等值波形
1.4.4 雷电流的频谱与能量分布
1.4.5 雷电的电磁脉冲辐射
1.5 雷电放电的工程计算
1.5.1 雷电放电通道的波阻抗
1.5.2 彼得逊等值电路模型
……
第四章 避雷装置与防雷器件
4.1 直击雷防护装置
4.1.1 避雷针的原理与结构
4.1.2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4.1.3 避雷针的发展与非常规避雷针
4.1.4 消雷器与消雷的可能性
4.2 避雷器
4.2.1 对避雷器的基本要求
4.2.2 保护间隙
4.2.3 排气式避雷器
4.2.4 阀型避雷器
4.2.5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4.3 防雷元件
4.3.1 氧化锌压敏电阻
4.3.2 气体放电管
4.3.3 半导体放电管
4.3.4 齐纳、雪崩及瞬态二极管
4.3.5 过电流保护元件
4.4 浪涌保护器(sPD)
4.4.1 浪涌保护的基本概念
4.4.2 电源浪涌保护器
4.4.3 信号浪涌保护器
4.4.4 天馈(线)防雷器
4.5 隔离装置..
4.5.1 电源隔离变压器
4.5.2 信号隔离变压器
4.5.3 光电隔离(耦合)器
4.6 屏蔽
4.6.1 屏蔽原理
4.6.2 法拉第屏蔽
4.6.3 多层屏蔽
4.6.4 屏蔽效能
第五章 人体防雷
5.1 雷电对人体伤害的概况
5.2 雷电袭击人体的形式
5.2.1 直接雷击
5.2.2 接触雷击
5.2.3 旁侧闪击
5.2.4 跨步电压
5.3 人体防雷的注意事项
5.4 雷电伤害人体的机理
5.4.1 雷电对于人体的作用
5.4.2 人体允许通过的极限电流
5.5 雷击致假死的急救方法
5.5.1 人工呼吸法
5.5.2 体外心脏按压法
第六章 建筑物防雷
6.1 雷电对建筑物的影响
6.1.1 建筑物上落雷的过程
6.1.2 建筑物着雷的特点
6.1.3 雷电对建筑物内金属设施的影响
6.2 建筑物防雷的基本方法
6.2.1 室外防雷保护
6.2.2 室内防雷保护
6.3 一般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6.3.1 普通高度的房屋
6.3.2 高层建筑物
6.3.3 烟囱及高塔类建(构)筑物
6.3.4 大型建筑物
6.4 特殊建(构)筑物的防雷措施
6.4.1 体育场
6.4.2 古代文物建筑
6.4.3 旅游索道
6.4.4 建筑施工现场
6.5 存放危险物品的建(构)筑物
6.5.1 存放危险物品的仓库
6.5.2 加油站
6.5.3 露天油罐
第七章 输电线路与电气设备防雷
7.1 雷电对输电线路的影响
7.1.1 雷电引起的过电压
7.1.2 线路耐雷水平
7.1.3 建弧率与雷击跳闸率
7.2 雷击输电线路的模型
7.2.1 电气几何模型的原理
7.2.2 电气几何模型的应用
7.2.3 电气几何模型的局限及其发展
7.3 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
7.3.1 架设避雷线
7.3.2 降低杆塔接地电阻
7.3.3 提高线路绝缘水平与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
7.3.4 安装线路避雷器或保护间隙
7.3.5 架设耦合地线与加装负角保护针
7.3.6 采用消弧线圈接地
7.4 变电站的防雷措施
7.4.1 防直击雷措施
7.4.2 限制侵入雷电波的幅值
7.4.3 进线段保护
7.4.4 完善接地装置
7.5 发电站的防雷措施
7.5.1 火电厂
7.5.2 风电场
7.5.3 光伏电站
7.6 配电网的防雷措施
7.6.1 配电线路
7.6.2 配电设备
7.6.3 低压电源系统的接地方式
7.6.4 低压电气设备
第八章 通信系统及其设备防雷
8.1 雷电对通信线路的影响
8.1.1 通信线的作用及其电学特性
8.1.2 雷电对架空通信线的影响
8.1.3 雷电对地下电缆的影响
8.1.3 雷电对光缆的影响
8.2 通信线路的防雷措施
8.2.1 架空通信线路
8.2.2 地下通信电缆
8.2.3 光缆线路
8.3 雷电对无线通信天线的影响
8.3.1 无线电通信天线的作用
8.3.2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8.3.3 天电噪声和感应电压
8.4 无线电通信天线的防雷措施
8.4.1 长波天线系统
8.4.2 中波天线系统
8.4.3 短波和超短波天线系统
8.5 长话通信系统的防雷
8.5.1 架空明线进局保护
8.5.2 电缆线路进局保护
8.5.3 通信局站的保护
8.6 市话通信系统的防雷
8.6.1 雷电对市话线路的影响
8.6.2 市话线路用户端
8.6.3 市话线路交换机端
8.6.4 程控交换机的接地
8.7 移动通信系统的防雷
8.7.1 雷电对移动通信的影响
8.7.2 移动通信基站
8.6.5 移动通信与通信局站共址
8.8 微波通信系统的防雷
8.8.1 雷电对微波通信的影响
8.8.2 大地微波通信站
8.8.3 卫星通信地球站
8.8.4 移动卫星通信地面站
第九章 计算机及其网络防雷
9.1 雷电对计算机系统的影响
9.1.1 雷电影响计算机的机理
9.1.2 雷电磁场对计算机的影响
9.1.3 雷电活动频度对计算机的影响
9.2 计算机电源的防雷
9.2.1 交流电源的质量与干扰的抑制
9.2.2 电源线上的浪涌防护
9.3 计算机信号传输线的防雷
9.3.1 信号传输线上的感应电压
9.3.2 信号传输线的选型与布线
9.3.3 接口电路的防护要求
9.4 计算机的接地
9.4.1 计算机设备的接地要求
9.4.2 计算机各种接地间的关系
9.4.3 计算机接地与建筑物避雷接地
9.5 计算机网络的防雷
9.5.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9.5.2 计算机网络的通信系统
9.5.3 计算机网络接地
9.6 一般环境下的计算机系统防雷
9.6.1 火灾自动报警联动系统
9.6.2 建筑智能系统
9.6.3 银行电子业务系统
9.7 露天环境下的计算机系统防雷
9.7.1 城市交通管理系统
9.7.2 交通收费系统
第十章 电子设备及系统防雷
10.1 雷电对电子设备的影响与防护
10.2 电视系统的防雷
10.2.1 电视接收机
10.2.2 有线电视系统
10.2.3 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10.2.4 电视差转发射系统
10.2.5 电视发射塔
10.3 视频监视系统的防雷
10.3.1 前端视频采集设备
10.3.2 视频传输
10.3.3 视频控制室(中心)
10.4 电子称量系统的防雷
10.4.1 雷电对电子衡器的影响
10.4.2 电子汽车衡
10.4.3 电子轨道衡
10.4.4 电子皮带秤
10.5 电子监测系统的防雷
10.5.1 水文测报系统
10.5.2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
10.5.3 地震监测系统
10.5.4 煤矿瓦斯安全监测系统
第十一章 生产控制系统防雷
11.1 生产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
11.1.1 生产过程控制的发展概况
11.1.2 工业通信与接口
11.1.3 生产控制系统上的雷电影响
11.1.4 工业控制系统防雷的一般考虑
11.2 水处理自动化系统的防雷
11.2.1 供水厂自动化系统
11.2.2 污水泵站及其自动控制系统
11.2.3 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
11.3 能源转换过程控制系统的防雷
11.3.1 火力发电过程控制系统
11.3.2 核电站仪控系统
11.3.3 水电站监控系统
11.4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防雷
11.4.1 电力调度概况
11.4.2 电力调度中心
11.4.3 电力线通信系统
11.4.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11.5 油气勘探与集输过程的防雷
11.5.1 地震勘探仪器系统
11.5.2 钻井设备与井场
11.5.3 油气集输自动化系统
11.5.4 长输管道的防雷措施
11.6 石化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防雷
11.6.1 石化工业的防爆及其对电路的要求
11.6.2 防爆安全栅
11.6.3 现场输入装置
11.6.4 石化工业控制室
第十二章 铁路信号系统防雷
12.1 雷电对铁路信号系统的影响
12.1.1 对信号系统架空线路的影响
12.1.2 雷电对信号设备的侵入
12.1.3 雷电对铁路钢轨的袭击
12.1.4 雷电对轨道电路的危害
12.2 车站联锁装置的防雷
12.2.1 车站联锁的发展概况
12.2.2 电气集中联锁
12.2.3 计算机(微机)联锁
12.3 区间闭塞装置的防雷
12.3.1 区间闭塞的概况
12.3.2 半自动闭塞
12.3.3 计轴闭塞
12.3.4 自动闭塞
12.3.5 多信息移频自动闭塞
12.4 调车控制装置的防雷
12.4.1 调车控制原理
12.4.2 驼峰调车计算机系统
12.4.3 调速设备
12.4.4 测量设备
12.5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12.5.1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概述
12.5.2 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
12.5.3 高速铁路信号的雷电危害
12.6 列车调度指挥系统的防雷
12.6.1 列车调度指挥系统概述
12.6.2 部局列车调度指挥中心
12.6.3 TDCS基层系统
12.6.4 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
第十三章 飞机及导航设施防雷
13.1 雷电与人类飞行
13.1.1 雷电对飞行活动的影响
13.1.2 飞机受雷击情况
13.1.3 导航设施配置
13.2 飞机的防雷
13.2.1 飞机的防雷保护准则
13.2.2 结构考虑
13.2.3 燃油系统
13.2.4 电气线路与电子系统
13.3 航管楼的防雷
13.3.1 对建筑结构的要求
13.3.2 航管楼配电系统
13.3.3 航管楼机线连接
13.4 导航雷达的防雷.
13.4.1 天线与天线塔
13.4.2 天馈部分
13.4.3 雷达机房
13.5 仪表着陆系统的防雷
13.5.1 NDB导航台与指点标设备
13.5.2 全向信标台和测距仪
13.5.3 下滑台
13.5.4 航向台
13.6 民航气象观测系统的防雷
13.6.1 民航气象观测的特点
13.6.2 人工气象观测站
13.6.3 自动气象观测站
13.6.4 气象卫星云图接收装置
主要参考文献
^ 收 起
目 录内容简介
《现代防雷技术与工程》系统地讲述了雷电形成机理、雷电危害原因以及雷电参数的使用,物理概念清楚,前呼后应,发展脉络鲜明。对于防雷原则进行了切合实际的阐述,总结出各种防雷方法及其运用条件与防护效果,既继承传统又发扬光大,具有灵活性、选择性和可操作性。对于防雷技术的应用领域作了全面介绍,根据不同环境典型线路分析,突出具体特征,找出防护规律,针对性强,理论结合实际。
《现代防雷技术与工程》可以给防雷工程公司开拓市场指点方向,给防雷研究者提出要求,以及为防雷技术人员提供方法,亦可给高等院校相关专业作为教学参考或进修教材。
《现代防雷技术与工程》可以给防雷工程公司开拓市场指点方向,给防雷研究者提出要求,以及为防雷技术人员提供方法,亦可给高等院校相关专业作为教学参考或进修教材。
比价列表
1人想要1人拥有
公众号、微信群
缺书网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