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研究动机
二、研究状况的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三、本书的主要观点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苏轼“和陶诗”概况
第一节 苏轼“和陶诗”的概念、形式及流传
一、“和陶诗”的概念与范围
二、苏轼“和陶诗”与原作形式上的比较
三、苏轼“和陶诗”的流传过程
第二节 苏轼“和陶诗”的总数
一、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的一百二十四首说
二、各版本所收的“和陶诗”数目以及诸家之说
第三节 宋刊《东坡和陶诗》编次与苏轼“和陶诗”系年
一、宋刊《东坡和陶诗》编次(上)
二、宋刊《东坡和陶诗》编次(下)
三、馀论
附录一 苏轼“和陶诗”系年表
第二章 苏轼“和陶诗”的创作背景
第一节 苏轼的次韵诗创作
一、苏轼次韵诗概况
二、元祐以降苏轼的次韵诗创作情况
第二节 苏轼的陶渊明接受
一、始发期至骤转期
二、回旋期至高潮期
第三节 苏轼“和陶诗”创作的文学史、文化史背景
一、中唐至北宋后期的次韵诗创作
二、苏轼以前的陶渊明接受
三、时运的成熟
第三章 苏轼“和陶诗”的内容
第一节 生活记事
一、居住与饮食
二、过节 、交往、出游等
第二节 亲友情深
一、骨肉之情
二、友情
第三节 论史评人
第四节 哲理
第五节 士人心态
一、归隐情结
二、淑世精神
第六节 《和陶桃花源》与《和陶归去来兮辞》
一、《和陶桃花源》
二、《和陶归去来兮辞》
第七节 小结
第四章 苏轼“和陶诗”的成就
第一节 苏轼“和陶诗”的艺术成就
一、苏诗平淡诗风的完成
二、本色的体现与其意义
三、因难见巧
第二节 苏轼“和陶诗”的思想成就
一、出处矛盾的解消
二、超凡脱俗、超越生死
三、和而不同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苏轼“和陶诗”创作的意义与影响
第一节 苏轼“和陶诗”创作的意义
一、对苏轼个人的意义
二、文学史、文化史上的意义
第二节 苏轼“和陶诗”创作的影响
一、中国历代的“和陶诗”创作
二、韩国古代的“和陶诗”创作
附录二 韩国古代“和陶诗”创作情况表
参考文献
附录三 韩国“和陶诗”
后记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