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经典:行动的哲学
引言/1 第一部分 青年漫游时期(1775―1794)/1 (1)致父亲/5 (2)致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佩梭尔德/7 (3)致约翰娜?拉恩/10 (4)致约翰娜?拉恩/16 (5)致约翰娜?拉恩/19 (6)致约翰娜?拉恩/20 (7)致约翰娜?拉恩/22 (8)致约翰娜?拉恩/23 (9)致约翰娜?拉恩/26 (10)致拉瓦特/29 (11)致父母/30 (12)致冯?波尔格斯杜夫[草稿]/32 (13)致冯?波尔格斯杜夫[草稿]/35 (14)致约翰纳斯?托伯勒[草稿]/37 (15)致第特里希?冯?密尔铁兹[草稿]/39 (16)致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魏斯宏/40 (17)致约翰娜?拉恩/42 (18)致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魏斯宏/49 (19)致弟弟哥特海尔夫/52 (20)致K.G.苏塔格/57 (21)致文策尔/59 (22)致伊曼努尔?康德/60 (23)致伊曼努尔?康德/62 (24)致父母/68 (25)致伊曼努尔?康德/…
查看完整
查看完整
约翰·哥特利勃·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1762—1814),德国著名哲学家。早年出身贫寒,通过资助在耶拿和莱比锡大学研读哲学;后结识康德,并通过对康德哲学的研究成为知名哲学家,曾任柏林大学校长。费希特个性鲜明,终生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他开创了带有其个人标记的知识学,精湛地阐释了“自我意识”,被视为连接康德和黑格尔哲学之间的重要人物。
《汉译经典:行动的哲学》是德国哲学家费希特的书信选,收录了作者一生中三个不同阶段的各种书信。读者能够从这里观察到费希特一生奋斗进取的历程,感知他哲学思想逐渐成熟的脉络。他曾主动拜访康德,结下深厚的师徒情谊;他与诗人克罗普斯托克的侄女结为夫妻,相伴终生;他在法军占领下的柏林街头慷慨演讲,鼓舞德意志民族的爱国激情,抵抗拿破仑的入侵。费希特曾说,他的哲学要把人们从桎梏中解放出来,“行动!行动!这就是我们生存的目的。”这句自白,堪称解读费希特学术生涯的隽语。
引言/1 第一部分 青年漫游时期(1775―1794)/1 (1)致父亲/5 (2)致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佩梭尔德/7 (3)致约翰娜?拉恩/10 (4)致约翰娜?拉恩/16 (5)致约翰娜?拉恩/19 (6)致约翰娜?拉恩/20 (7)致约翰娜?拉恩/22 (8)致约翰娜?拉恩/23 (9)致约翰娜?拉恩/26 (10)致拉瓦特/29 (11)致父母/30 (12)致冯?波尔格斯杜夫[草稿]/32 (13)致冯?波尔格斯杜夫[草稿]/35 (14)致约翰纳斯?托伯勒[草稿]/37 (15)致第特里希?冯?密尔铁兹[草稿]/39 (16)致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魏斯宏/40 (17)致约翰娜?拉恩/42 (18)致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魏斯宏/49 (19)致弟弟哥特海尔夫/52 (20)致K.G.苏塔格/57 (21)致文策尔/59 (22)致伊曼努尔?康德/60 (23)致伊曼努尔?康德/62 (24)致父母/68 (25)致伊曼努尔?康德/69 (26)致伊曼努尔?康德/72 (27)致伊曼努尔?康德/74 (28)致特奥多尔?冯?舍恩/77 (29)致伊曼努尔?康德/78 (30)致约翰娜?拉恩/79 (31)致伊曼努尔?康德/8l (32)致克罗普斯托克/83 (33)致伊曼努尔?康德/84 (34)致弗里德里希?伊曼努尔?尼特海默尔/87 第二部分 耶拿时期(1794~1799)/89 (35)致伊曼努尔?康德/94 (36)致约翰?沃尔夫冈?歌德/96 (37)致约翰?沃尔夫冈?歌德/98 (38)致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03 (39)致伊曼努尔?康德/104 (40)致克里斯蒂安?哥特劳?福格特/106 (41)致克里斯蒂安?哥特劳?福格特/lll (42)致弗里德里希?席勒/114 (43)致克里斯蒂安?哥特劳?福格特/1116 (44)致[耶恩斯?伊曼努尔?巴格森?][草稿]/121 (45)致卡尔?莱昂哈特?赖因霍尔德/124 (46)致妻子/132 (47)致弗里德里希?席勒/134 (48)致弗里德里希?席勒/136 (49)致弗里德里希?席勒/137 (50)致卡尔?莱昂哈特?赖因霍尔德/144 (51)致弗里德里希?亨利希?雅可比/150 (52)致特奥多尔?冯?舍恩/153 (53)致约翰?埃里希?冯?贝格尔/156 (54)致卡尔?莱昂哈特?赖因霍尔德/158 (55)致伊曼努尔?康德/165 (56)致弗兰茨?威廉?容/167 (57)致弗兰茨?威廉?容/170 (58)致约翰?弗里德里希?科塔/173 (59)致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175 (60)致约翰?恩斯特?克里斯蒂安?施密特/177 (61)致克里斯蒂安?哥特劳?福格特/179 (62)致克里斯蒂安?哥特劳?福格特/183 (63)致卡尔?莱昂哈特?赖因霍尔德/185 (64)致弗兰茨?威廉?容/191 (65)致卡尔?莱昂哈特?赖因霍尔德/194 (66)致弗兰茨?威廉?容/204 第三部分 柏林时期(1799―1812)/206 (67)致妻子/210 (68)致弗里德里希?谢林/213 (69)致弗里德里希?谢林/215 (70)致弗里德里希?谢林/219 (71)致卡尔?莱昂哈特?赖因霍尔德/221 (72)致妻子/227 (73)致妻子/229 (74)致弗里德里希?谢林/231 (75)致卡尔?莱昂哈特?赖因霍尔德/233 (76)致卡尔?莱昂哈特?赖因霍尔德/240 (77)致弗里德里希?谢林/245 (78)致奥古斯特?威廉?施菜格尔/247 (79)致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249 (80)致卡尔?莱昂哈特?赖因霍尔德/253 (81)致弗里德里希?席勒/258 (82)致弗里德里希?谢林/261 (83)致约翰?巴普提斯特?沙德/265 (84)致弗里德里希?席勒/267 (85)致皇家内阁/270 (86)致弗里德里希?亨利希?雅可比/272 (87)致[保罗?约瑟夫?]阿皮亚/275 (88)致弗里德里希?亨利希?雅可比/280 (89)致[卡尔?奥古斯特?冯?哈登伯格]/282 (90)致卡尔?弗拉海尔?阿尔坦施泰因/284 (91)致卡尔?弗拉海尔?阿尔坦施泰因/287 (92)致卡尔?弗里德里希?冯?拜麦/290 (93)致卡尔?弗里德里希?冯?拜麦/294 (94)致卡尔?弗里德里希?冯?拜麦/296 (95)致最高当局/300 (96)致父亲/302 (97)致教育当局/304 (98)致西斯伯爵/305 (99)致路德维希?弗里德里希?卡特尔/307 (100)致尤里乌斯?爱杜阿德?赫希格/309 附录/311 (1)日记:一个不眠之夜的浮想/311 (2)日记:拜访康德/315 (3)向欧洲各国君主索回他们迄今还在压制的思想自由/319 (4)为纠正公众对法国革命的判断进一言/327 (5)封闭的商业国/345 费希特生平和著作年表/390 费希特书目/394 后记/398
^ 收 起
^ 收 起
约翰·哥特利勃·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1762—1814),德国著名哲学家。早年出身贫寒,通过资助在耶拿和莱比锡大学研读哲学;后结识康德,并通过对康德哲学的研究成为知名哲学家,曾任柏林大学校长。费希特个性鲜明,终生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他开创了带有其个人标记的知识学,精湛地阐释了“自我意识”,被视为连接康德和黑格尔哲学之间的重要人物。
《汉译经典:行动的哲学》是德国哲学家费希特的书信选,收录了作者一生中三个不同阶段的各种书信。读者能够从这里观察到费希特一生奋斗进取的历程,感知他哲学思想逐渐成熟的脉络。他曾主动拜访康德,结下深厚的师徒情谊;他与诗人克罗普斯托克的侄女结为夫妻,相伴终生;他在法军占领下的柏林街头慷慨演讲,鼓舞德意志民族的爱国激情,抵抗拿破仑的入侵。费希特曾说,他的哲学要把人们从桎梏中解放出来,“行动!行动!这就是我们生存的目的。”这句自白,堪称解读费希特学术生涯的隽语。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