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庄子到郭象:《庄子》与《庄子注》比较研究
作者:康中乾 著
出版:人民出版社 2013.6
页数:389
定价:59.00 元
ISBN-13:9787010114675
ISBN-10:7010114676
去豆瓣看看 自序
第一章 庄子、郭象生平和著作简说
第一节 庄子其人其书
一、庄子其人
二、《庄子》其书
第二节 郭象其人及其著作
一、郭象其人
二、关于郭象的《庄子注》
第三节 从《庄子》到《庄子注》——庄子思想在魏晋的兴起
一、从道家到新道家
二、正始玄学与老学的兴起
三、竹林玄学、郭象玄学与庄学的兴起
第二章 庄子的“逍遥”与郭象的“内圣外王”
第一节 庄子的“逍遥”论
一、战国时代
二、人生感受
三、处世方略
四、“逍遥”境界
第二节 郭象的“内圣外王”论
一、西晋社会
二、社会与君主
三、社会与“名教”
四、社会与“自然”
五、“内圣外王之道”(“名教”即“自然”)
第三节 关于庄子与郭象的社会人生思想
一、庄、郭社会人生思想的时代和社会烙印
二、关于庄、郭的社会人生思想
第三章 庄子的“道”与郭象的“独化”
第一节 庄子“道”论
一、道的种类
二、“天道”之“道”
三、“本根”之“道”
四、“逍遥”之“道”
第二节 郭象“独化”论
一、郭象之前的玄学“无”、“有”论
二、郭象对本体问题的自觉运思
三、郭象“独化”范畴的内在结构
四、郭象“独化”论的思想体系
第三节 关于庄子与郭象的本体思想
一、庄、郭本体思想的提出目的
二、庄、郭本体思想的形式和内容
三、庄、郭本体思想的性质和意义
第四章 庄子的“齐物”与郭象的“相因”
第一节 庄子的“齐物”说
一、庄子的“相对”说
二、庄子的“齐物”说
第二节 郭象的“相因”说
一、天地、阴阳等的“对生”说——郭象的“外相因”思想
二、“性足”说——郭象的“内相因”思想
第三节 郭象“相因”法对庄子“相对一齐物”法的继承与发展
第五章 庄子的“忘”与郭象的“玄冥”
第一节 庄子的“忘”
一、庄子的“坐忘”
二、庄子的“道忘”
第二节 郭象的“玄冥”
——、“无心”
二、玄冥之境
第三节 郭象“玄冥”思想对庄子“坐忘”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结语从中国古代形而上学、本体论思想的历史发展来看庄子和郭象
本体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先秦哲学与中国古代形而上学、本体论问题的摊出
二、两汉经学与宇宙发生论问题
三、魏晋玄学与宇宙本体论问题
四、隋唐佛学与心性本体论问题
五、宋明理学与伦理学本体论问题
主要参考书目
索引
康中乾,男,1958年12月生于陕西凤翔。1983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2002年7月获南开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魏晋玄学及中国古代的形而上学问题。出版专著《有无之辨——魏晋玄学本体思想再解读》(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并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曾获天津市优秀博士论文奖、陕西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华文化优秀著作奖”二等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等。
《从庄子到郭象:与比较研究》以庄周的《庄子》和郭象的《庄子注》为问题和思想发掘的资料,通过比较研究和诠释,不仅探讨了庄子的生平事迹,《庄子》的真伪和结构与郭象《庄子注》的著作归属和魏晋玄学的产生等问题.从庄子的”逍遥”观与郭象的“内圣外王”观、庄子的“道“论与郭象的”独化论、庄子的“齐物“论与郭象的“相因“论、庄子的’忘”论与郭象的“玄冥”论四个方面具体发掘了庄子和郭象的哲学思想,而且重点考察和梳理了庄子。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