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文化的多元发生与中华民族的初步凝聚
一、中国文化的多元发生
二、中华民族的初步凝聚
第二讲 族群代兴的历史
一、夏的兴起与商族的北逸
二、商朝的建立与周人的自窜
三、简谈夏、商文化
第三讲 西周分封建国,统一化文明进程的开始
一、西周分封制
二、与分封制相配而行的婚制变革
三、政治化了的血缘关系
四、宗法制:特定的社会结构法则
五、分封制的特征及价值
第四讲 分封制与中国文化道路
一、不同的文明之路
二、古老文明对后起文明的哺育
三、独特的社会形态
第五讲 周礼对民族的教化
一、礼的基本精神:“敬”
二、周礼的“教化”图景
三、“曲礼”对“文明人”的细致规范
四、周礼的化导群伦
第六讲 “国人”的历史品格
一、观察这个时代的两条线索
二、“国人”历史品格
三、“国人”品格与君权膨胀的关联
第七讲 春秋战国普遍变法与两大经国理念的诞生
一、东方各国的变法
二、商鞅变法
三、东西两大经国理念
第八讲 地域风俗与思想突破
一、泛论风俗的时代
二、地域文化与三大思想系统的并起
三、稷下学宫的思想交融
第九讲 《老子》的哲学突破及黄老思想的变异
一、关于“老聃”
二、道家的史学渊源
三、“敬授民时”的古代宗教:“无为”的来源
四、“长生久视”与古仙术
五、《老子》的突破
六、黄老之学的变异
第十讲 孔子创立儒学
一、孔子的“人文”之道
二、编修经典:寄寓文化理想
第十一讲 孔子创建儒学(续)
三、建构“仁”的原则
第十二讲 “往圣”的“绝学”
一、邓析子的职业和学问
二、个人主义者杨朱
三、墨家:民众权利的代言人
四、后期墨家的科学和逻辑学
第十三讲 教化论、心性论及人性善恶之后的问题
一、教化论:儒家文化理想的核心
二、孟子的“性善论”主张
三、“大丈夫”:士人的文化主体精神
第十四讲 从孔子到韩非子:“百家争鸣”的归于失败
一、思想的法则与历史的法则
二、早期法家的成与败
三、邹衍之术:诸子学没落的征候
四、荀子:走向强权的儒学
第十五讲 从孔子到韩非子:“百家争鸣”的归于失败(续)
五、思想的移动与原则的丢失
六、术,韩非学术的中心
七、《说难》、《孤愤》:士人的悲剧
跋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