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史
作者:刘文峰 著
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8
丛书:中国艺术学大系
页数:785
定价:98.00 元
ISBN-13:9787108043757
ISBN-10:7108043750
去豆瓣看看 中国艺术学的当代建构(总序)王文章
绪论
节 戏曲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戏曲的多样性
章 中国戏曲的渊源与形成
节 先秦歌舞
第二节 汉代与南北朝时期的百戏
第三节 隋唐参军戏
第二章 北曲杂剧概述
节 宋金杂剧
第二节 元明杂剧
第三节 北杂剧的艺术形式
第三章 关汉卿与王实甫的剧作
节 关汉卿及其剧作
第二节 王实甫的《西厢记》
第四章 南戏传奇概述
节 南戏的早期作品
第二节 传奇作家作品概述
第三节 南戏的声腔与特点
第五章 明代优秀传奇作家及其代表作
节 李开先的《宝剑记》
第二节 汤显祖与《牡丹亭》
第三节 孟称舜的《娇红记》及其创作理论
第六章 清代优秀传奇作家及其代表作
节 李玉与苏州作家群的创作
第二节 李渔的剧作与创作理论
第三节 洪升的《长生殿))
第四节 孔尚任的《桃花扇》
第五节 《雷峰塔》传奇
第七章 花雅之争与京剧的兴起
节 雅部的衰落
第二节 花雅之间的竞争与融合
第三节 皮簧的源流与京剧的形成
第四节 皮黄声腔的其他剧种
第八章 梆子腔及其主要剧种
节 梆子戏的源流与形成
第二节 梆子戏兴盛的原因
第三节 梆子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第四节 梆子戏的主要剧种及相互关系
第九章 多声腔剧种
节 西南地区的多声腔剧种
第二节 华南地区的多声腔剧种
第三节 华东地区的多声腔剧种
第十章 古老剧种与祭祀仪式剧
节 南方的古老剧种
第二节 北方的古老剧种
第三节 祭祀仪式剧
第十一章 民间小戏与新兴剧种
节 花鼓滩簧戏
第二节 采茶戏
第三节 花灯戏
第四节 秧歌戏
第五节 道情戏
第六节 二人台、二人转
第七节 新兴剧种
第十二章 少数民族剧种
节 戏曲是中华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创造
第二节 戏曲的基本特征与民族特征
第三节 少数民族戏曲剧种
第十三章 戏曲的舞台艺术
节 戏曲的表演
第二节 戏曲的音乐
第三节 戏曲的舞台美术
第十四章 戏曲的演出场所
节 剧场的变迁
第二节 古代剧场的种类
第三节 古代戏楼的形制与观演关系
第十五章 戏曲与民俗及民间美术
节 节 日演戏习俗
第二节 庙会演戏习俗
第三节 戏班规章 习俗
第四节 民俗对戏曲审美的影响
第五节 戏曲文化对民间美术的影响
第十六章 戏曲在海外的传播与研究
节 20世纪上半叶戏曲在海外的传播
第二节 20世纪下半叶戏曲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第三节 中国戏曲在海外的翻译和研究
第十七章 五四运动前后的戏曲改良
节 五四运动前后对戏曲的论争
第二节 戏曲改良运动
第三节 对历史的思考
g-l-.&i新中国成立后的戏曲政策
节 戏曲改革的方针政策
第二节 传统戏整理改编与现代戏创作
第三节 “两条腿走路”和“三并举”剧目政策
第十九童传统戏推陈出新的成就
节 古老剧种推陈出新的成就
第二节 新兴剧种推陈出新的成就
第三节 少数民族剧种推陈出新的成就
第二十章 现代戏创作的成就
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现代戏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前后的现代戏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戏
第二十一章 戏曲的生存现状与遗产保护
节 戏曲生存面临的困境
第二节 戏曲生存困难的根源
第三节 戏曲的传承保护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艺术学大系》总书目
刘文峰,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推荐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人类学常务理事、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傩戏学会理事。先后被山西师范大学、东南大学聘为兼职教授,文化部民族民间文化发展中心特约研究员。从1982年起,承担国家社科重大科研项目30卷本《中国戏曲志》的编辑出版工作,担任中国戏曲志总编辑部主任。《中国戏曲志》在十大文艺集成志书中率先完成编纂出版工作,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文化部先后授予他编审成果一等奖、文艺集成志书“特殊个人贡献奖”。2001年以来,先后承担《全国剧种剧团现状调查》、《西北人文资源数据库·民间戏剧》、《北京戏剧通史》、《清代戏曲发展史》、《中国近代戏曲史》、《中国少数民族剧种发展史》、《京剧艺术大典》等国家艺术学科重点项目。除集体科研成果外,还出版有《山陕商人与梆子戏考论》、《百年梨园春秋》、《中国戏曲文化图典》、《中国戏曲文化史》、《戏曲史志研究》等戏曲专著,以及编辑出版《梅兰芳访美京剧图谱》、《京剧大师程砚秋》、《20世纪中国文艺图志·戏曲卷》、《旧京社戏图》、《傅惜华藏古典戏曲丛刊》等戏曲文献。其中《梅兰芳访美京剧图谱》获国家图书奖、《20世纪中国文艺图志·戏曲卷》获中国图书奖、《中国戏曲文化图典》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成果一等奖,《北京戏剧通史》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二等奖。2000年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优秀专家称号,2007年文化部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目前主要从事戏曲民俗学、近现代戏曲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传承保护的研究和教学。
中国戏曲,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国戏曲从原始文化的远古时期走来,当它一出现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就作为中华文化主体的一部分而生生繁衍。如果我们要寻找中华文化遥远的历史信息,戏曲自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载体。更为重要的是,深入体现在底层民众意识中、并对今天的社会还在发挥着巨大制约作用的传统文化是明清以来形成的民俗文化,而民俗文化的一个集中代表则是遍及中华大地、充塞了她的各个角落的地方戏曲。中华戏曲实在是中华民族文化里的一枝声葩,它集中了中华文化的全部精粹和庞杂,而以通俗的为普通民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体现出来。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