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櫆集
作者:(清)刘大櫆 著,吴孟复 标点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12
丛书: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页数:632
定价:50.00 元
ISBN-10:7532508587
ISBN-13:9787532508587
去豆瓣看看 刘大櫆集目录
前言
卷一
天道上
天道中
天道下
雷说
辨异
观化
养性
远命
心知
息争
解毁
慎始
业说
井田
焚书辨
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
泰伯高于文王
续泰伯高于交王
难言一
难言二
难言三
续难言
赢说
卷二
书战国策后
读伯夷傅
读万石君传
害荆轲传后
害唐学士德侠传后
春秋发微序
删录苟子序
陆宜公文集注序
吴氏族谱序
吴氏重修族谱序
落氏族谱序
程易田琴昔芦
徐昆山文序
杨黄在文序
汪在湘文序
江若度文序
海舶三集序
程易田谛序
海门初集序
郑山子诗序
吴青然诗序
朱子颍诗序
王载扬诗序
岳水轩诗序
王天争诗序
海日楼诗序
张宏勋莳序
周书岩诗序
罗西圜诗序
沈茮圃诗序
严遥青诗序
……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刘大櫆(1698~1780),清桐城县陈家洲人(今属枞阳县),桐城文派领军人物。早年抱明经致用之志,但屡试不中,遂“退而强学栖迟山陇间”。刘大櫆好工文辞,以才气著称。他的文学活动,主要在乾隆时期,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他的文章既少歌功颂德、妆点“盛世”,也不多指斥时政、揭露现实黑暗,代表着下层正统知识分子的一般思想状况。他论文强调“义事、书卷、经济”,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气”、“音节”、“字句”,是继方苞之后桐城派的中坚人物。
刘大櫆明确继承了庄子之“气化论”:“天地之气化,万变不穷。”(《刘大櫆集》卷一,《息争》)“道之所居,气与居之。气浸假而有象,象浸假而有数。道也者,不贰者也。数也者,不一者也。奇零也,参差也,自一而长之,以至于无穷也。……夫彼司化者,亦乘于气数之中而不能以自主耳。非其能为不齐而不能使之齐也。……儒者真实之理,庄生奇幻之文。道不二而数不一,是一篇之主。”(《观化》,《海峰文集》卷一)这种“气化论”,使他进一步继承并发展戴氏的主张,曰:“文章者,人之精气所结”(《潘在洞时文序》,《刘大櫆集》卷三,)故进而从“气”的角度提出绝然不同于儒家的文学审美观:“文贵奇,所谓‘珍爱者必非常物’。……奇气难识,大约忽起忽落,其来无端,其去无迹。读古人文于起灭转接之间,觉有不可测识,便是奇气。”(《论文偶记》之十六)姚鼐将其发挥到至极:“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惟圣人之言,统二气之会而弗偏。然而《易》《诗》《书》《论语》所载亦间有可以刚柔分矣。值其时其人告语之体各有宜也。自诸子而降,其为文无弗有偏者,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有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其得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且夫阴阳刚柔其本二端,造物者糅而气有多寡,进絀则品次亿万,以至于不可穷……。”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