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对西方经济学的总体认识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一节 需求和需求的变动
第二节 供给和供给的变动
第三节 均衡价格
第四节 需求和供给的弹性理论
第五节 蛛网模型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基数效用理论(边际效用分析)
第二节 序数效用理论(无差异曲线分析)
第三节 消费者均衡的变动
第四章 生产理论
第一节 生产函数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
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
第四节 规模报酬
第五章 成本理论
第一节 成本和成本函数
第二节 短期成本
第三节 长期成本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第一节 市场、厂商与行业
第二节 厂商收益和利润
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
第四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瞬时均衡和短期均衡
第五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第一节 完全垄断市场价格与产量的决定
第二节 垄断竞争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第三节 寡头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第四节 博弈论概论
第五节 不同市场经济效率的比较
第八章 要素市场的均衡——一般理论分析
第一节 分配论概述
第二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
第三节 生产要素的供给与均衡价格的决定
第九章 要素市场的均衡——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的决定
第一节 工资的决定
第二节 地租的决定
第三节 资本市场和利息率的决定
第四节 利润理论
第十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第一节 一般均衡理论
第二节 福利经济学
第三节 福利经济学的发展
第十一章 微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公共物品
第二节 垄断和政府对垄断的管制
第三节 外在性(外部影响)
第四节 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
第五节 收入均等化政策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第四节 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一节 宏观均衡的基本理解
第二节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第三节 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变动
第五节 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十四章 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
第一节 货币的性质和形态
第二节 银行体系与货币供给
第三节 货币的需求
第四节 利率、投资和国民收入
第十五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
第三节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与IS-LM模型
第四节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第二节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第三节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选择与配合
第十七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
第三节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第十八章 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
第一节 通货膨胀理论
第二节 失业理论
第三节 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
第四节 应对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政策
第十九章 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传统经济周期理论
第三节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模型
第四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第二十章 经济增长理论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第二节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第三节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剑桥学派经济增长模型
第四节 新经济增长理论
第五节 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第六节 经济增长有限论
第七节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第二十一章 国际经济学概说
第一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二节 国际贸易
第三节 汇率与国际收支
第四节 汇率与汇率制度
第五节 调整国内均衡和国外均衡的政策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