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止观〉修道次第解读

《〈摩诃止观〉修道次第解读》是程群博士在博士论文基础上,对天台禅法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专著。作者治学认真严谨,通过对原始资料的整理筛选,对天台禅学及实践行仪条分缕析,论述其思想精义,考辨其历史源流,在天台学和禅定学研究领域作出很有价值的贡献。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从佛教的主体意识出发来研究佛学,以中正不倚、持平公允的理性态度,充分尊重佛教“从内心熏修印证得来”的特性。这种研究方法可谓直达佛学核心,是从任何其他视角切入的佛学研究所无法替代的。
作者告诉我们,所谓“即次第”,并不意味着所有行人必定得逐一经历文本依次描述的全部修持过程,智顗也无意于为我们设计一套刻板、僵硬、人人通用的固定修道程式。智颚将行人根性分为“信行”、“法行”、“信法不定”、“信法相资”(信、法交替)、“转根”(信行转为法行或法行转为信行)等多种情状,依“四悉檀”原则,强调教法当机,特别重视受教者的个体差异。可以说,即次第而超过次第——有次第,但并不拘泥于某种僵死的程式,绝不教条地因循同一系列步骤。《摩诃止观》将各种应机法门,置于一个内在逻辑次序中加以叙述。但是,文本叙述所采用的逻辑次序,并不应完全被视为实践次第。例如,关于十境、十乘等等,《摩诃止观》文本叙述的逻辑次序,在禅观实践操作过程中,就当视具体情状灵活解读,即针对不同根性,善巧抉择。
作者告诉我们,所谓“即次第”,并不意味着所有行人必定得逐一经历文本依次描述的全部修持过程,智顗也无意于为我们设计一套刻板、僵硬、人人通用的固定修道程式。智颚将行人根性分为“信行”、“法行”、“信法不定”、“信法相资”(信、法交替)、“转根”(信行转为法行或法行转为信行)等多种情状,依“四悉檀”原则,强调教法当机,特别重视受教者的个体差异。可以说,即次第而超过次第——有次第,但并不拘泥于某种僵死的程式,绝不教条地因循同一系列步骤。《摩诃止观》将各种应机法门,置于一个内在逻辑次序中加以叙述。但是,文本叙述所采用的逻辑次序,并不应完全被视为实践次第。例如,关于十境、十乘等等,《摩诃止观》文本叙述的逻辑次序,在禅观实践操作过程中,就当视具体情状灵活解读,即针对不同根性,善巧抉择。
比价列表
1人想要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