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中国史学史的对象、方法、分期与研究现状
一、中国史学史的概念与对象
二、中国史学史的研究理论及方法、分期
三、中国史学史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四、中国史学史的研究现状
五、本书的特色
第一章 中国史学的起源:先秦
第一节 “史”、“史官”与史学起源
一、“史”字的解析
二、史官的职掌与史学活动的起源
第二节 由公文档案积淀而成的先秦历史著作
一、历史著作的出现
二、文件汇编:《尚书》与《逸周书》
三、“编年体”实践:《春秋》、《左传》与《竹书纪年》
四、“记言体”实践:《国语》与《战国策》
第三节 先秦历史意识与史学观念
一、先秦历史意识的繁富
二、先秦史学观念的萌芽
第二章 中国史学的成立:秦汉魏晋南北朝
第一节 中国传统史学的卓然独立
一、史学形成与独立的两个阶段
二、中国传统史学独立的表现
三、中国传统史学独立的原因与过程
第二节 史学独立的奠基期:秦汉时期的史学
一、社会背景对秦汉史学的影响
二、秦汉史书由禁行到传播
三、从《汉书》到《东观汉记》:断代纪传体正史的确立
四、《汉纪》:编年体的重光
第三节 司马迁及其《史记》的命运
一、《史记》成书过程与主题思想
二、究天人之际:《史记》是掌文史星历的太史令职务的特定反映
三、《史记》由子书演为史书的过程
第四节 史学独立的形成期:魏晋南北朝史学
一、魏晋南北朝史学独立的背景
二、魏晋南北朝史学独立的表现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的代表成果
一、两晋南朝代表史著
二、十六国北朝代表史著
第三章 中国史学的发展:隋唐五代宋辽金元
第一节 隋唐宋元史学的重塑运动
一、史学、史书概念与史学学科的进一步确立
二、目录著作对史学的塑造
三、刘知幾对史学体系的重塑
第三节 唐代史学的发展
一、唐代史馆的运作
二、正史的大规模续作
三、典章制度体的创立
四、从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到实录及国史
五、新归吏部的历史地理著作
第三节 五代十国的史学
一、五代实录的修纂
二、《旧唐书》的撰著
第四节 宋代史学的高度繁荣
一、宋代史学概念与理论的发展
二、宋代史学的时代特征
三、两宋馆阁:修史、校史机构
四、宋代编年体的发展
五、宋代纪传体的发展:前代正史、当代国史与《通志》
六、纪事本末体的创立与典章制度体的进展
七、金石学的诞生与方志的发展
八、野史笔记的兴盛
第五节 辽夏金元史学
一、辽夏金元的“史学”概念
二、辽夏金史学
三、元朝的史学
第四章 中国史学的鼎盛:明至清中期
第一节 明清史学概念与史学体系的发展
一、经、史的盈缩与消长
二、明清“史学”概念的新发展
三、明清史学的分类与史学史体系的塑造
第二节 明清两朝的修史机构
一、明朝的修史机构
二、清朝的修史机构
第三节 明代史学的基本历程
一、明前期史学及其特点
二、明中期史学及其特点
三、明后期史学及其特点
第四节 明代的史论、史考与史学理论
一、明代史论发达的原因与特征
二、千秋功罪:对历史的翻案与新论
三、对史学本身的思考与评论
四、从潜滋暗长到蔚然成风:明代史考的发展
第五节 明代史籍纂修的发展
一、明代纪传体纂修的继续
二、明代编年体史书的纂修
三、明代的纪事本末体和典章制度体
四、明代的地理著作
第六节 清代史学的基本历程
一、清前期:明遗民史学的形成
二、清中期:乾嘉学术史与考据史学的发展
三、清中后期:嘉道经世史学的兴起
第七节 清代的历史观与史学理论
一、清代帝王的历史正统论与史学思想
二、以王夫之《读通鉴论》为代表的清代史论
三、章学诚《文史通义》对史学理论的贡献
四、清人对史学真实性的追求和论述
第八节清代史籍纂修的空前繁荣
一、清代纪传体修纂水平的提高
二、清代编年体的繁盛
三、清代纪事本末体的进步
四、以“六通”和《会典》为代表的清代典章制度体
五、清代“地理”书与地方志
第五章 中国史学的近代转型:晚清至民国
第一节 中国史学被纳入近代学科之中
一、近现代“历史”与“历史学”概念的产生
二、中国史学被纳入近代学科体系之中
三、“史学史”概念的提出与史学史学科的产生
第二节 中国传统史学的近代转换
一、中国传统史学近代转型的内部驱动
二、中国传统史学近代转型的外部驱动
三、近代史学转型的标志:梁启超的“新史学”问世
四、“新史学”的发展与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建立
第三节 中国近现代史学的基本流派
一、何炳松与中国鲁滨逊“新史学”学派
二、李大钊、郭沫若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
三、傅斯年与中国兰克学派
四、顾颉刚与古史辨学派
五、王国维、陈寅恪、陈垣与考证学派
第四节 近现代史学论著的生成机构与基本形式
一、近现代史学的生成机构和机制
二、近现代史学的基本形式:学术论文与章节体的兴起
第五节 中国传统史体撰述的延续
一、晚清民国纪传体著作
二、晚清民国的编年体与典章体
三、晚清民国的纪事本末体
参考文献
一、古籍
二、著作
三、论文
四、未刊学位论文
后记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