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洛维奇社会心理学
第1章 导论
1.1 社会心理学概述/2
解释行为·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比较·社会心理学中的近因和远因
1.2 情境的力量/4
米尔格拉姆实验·好心的神学院学生·渠道因素·基本归因错误
1.3 解释的作用/7
诠释现实·图式·刻板印象
1.4 自动和受控过程/11
无意识过程的类型·无意识过程的功能
1.5 进化与人类行为:我们的共同基础是什么/12
查看完整
1.1 社会心理学概述/2
解释行为·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比较·社会心理学中的近因和远因
1.2 情境的力量/4
米尔格拉姆实验·好心的神学院学生·渠道因素·基本归因错误
1.3 解释的作用/7
诠释现实·图式·刻板印象
1.4 自动和受控过程/11
无意识过程的类型·无意识过程的功能
1.5 进化与人类行为:我们的共同基础是什么/12
查看完整
托马斯·吉洛维奇(Thomas Gilovich),为美国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并担任该校行为经济学与决策研究中心的联合主任。他的研究关注人们如何通过对日常生活经验的评估来形成判断、信念和行动决策。吉洛维奇曾获罗素杰出教学奖,是美国心理学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Society)、美国心理学协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会员,以及特异功能研究委员会成员。他的其他专著包括《我们如何知道事实并非如此:日常生活中人类理性的不可靠性》(How We Know What Isnt So:The Fallibility of Human Reason in Everyday Life)。他还曾与加里·贝尔斯奇(Gary Belsky)合著《聪明人为何在金钱问题上犯大错——以及如何改正》(WhySmart Peiople Make Big Money Mistakes——and to Corre…
查看完整
查看完整
美国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三位很好专家合著,国内社会心理学研究专家周晓虹及他的心理学团队倾力翻译。颠覆传统的知识架构,内容创新,是一本可以将研究当作寓言来读的教科书。
本书作者们大胆运用了与一般社会心理学框架相比倒装的框架,来建构范围广泛的知识体系,其主导结构变成了与他人联系(包括群体、吸引、关系、自我四章)、影响他人(包括社会影响、态度与劝导、态度与行为三章)、社会思想(包括归因、社会判断及刻板印象、偏见与歧视三章)、社会情感(包括情绪、侵犯与利他及道德、公正及合作三章)。与一般美国教材的社会心理学体系不同,吉洛维奇等人的社会心理学没有单独安排社会心理学在健康、环境和司法领域运用的应用性内容,而是在各章讨论中强化了各个主题与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联系。
本书作者们大胆运用了与一般社会心理学框架相比倒装的框架,来建构范围广泛的知识体系,其主导结构变成了与他人联系(包括群体、吸引、关系、自我四章)、影响他人(包括社会影响、态度与劝导、态度与行为三章)、社会思想(包括归因、社会判断及刻板印象、偏见与歧视三章)、社会情感(包括情绪、侵犯与利他及道德、公正及合作三章)。与一般美国教材的社会心理学体系不同,吉洛维奇等人的社会心理学没有单独安排社会心理学在健康、环境和司法领域运用的应用性内容,而是在各章讨论中强化了各个主题与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联系。
第1章 导论
1.1 社会心理学概述/2
解释行为·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比较·社会心理学中的近因和远因
1.2 情境的力量/4
米尔格拉姆实验·好心的神学院学生·渠道因素·基本归因错误
1.3 解释的作用/7
诠释现实·图式·刻板印象
1.4 自动和受控过程/11
无意识过程的类型·无意识过程的功能
1.5 进化与人类行为:我们的共同基础是什么/12
人的普遍性·群居、语言和心灵理论·亲本投资·避免自然主义谬误
1.6 文化与人类行为:我们如何不同/16
自我定义中的文化差异·工作场所中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迪克和小强·你是谁·一些限定条件·文化和进化作为理解情境的工具
1.7 研究工作/22
理论与假设·相关性研究和实验研究
1.8 其他类型的研究/24
本章小结/25
第一部分 与他人的联系
第2章 群体
2.1 群体生活的本质与目的/28
2.2 社会助长/29
初始研究·解决矛盾·仅仅在场还是评价忧虑·当前的观点·实际应用
2.3 去个性化和暴民心理学/36
群体的突生性质·去个性化和群体意识·自我意识和个性化
2.4 群体决策/43
群体迷思·群体决定:冒险还是保守·群体极端化·现代生活中的极端化现象
本章小结/51
第3章 吸引
3.1 关于吸引的研讨/53
3.2 亲近/54
对于亲近和吸引的探讨·对于亲近效果的解释
3.3 相似性/60
相似性和吸引的研究·相克相生·为什么相似性促进吸引
3.4 容貌的吸引力/64
容貌吸引力的影响·为什么容貌吸引有这样的功效·异性偏好与可感知的吸引力之间的性别差异
3.5 理论综合/77
人际吸引的酬赏视角
3.6 人际吸引的社会交换视角/78
本章小结/79
第4章 关系
4.1 关系概述/82
4.2 关系的重要性/83
4.3 归属的需要/83
关系和自我感·关系与社会认知·关系和情感生活
4.4 我们和他人关联的起源/89
依恋理论·依恋类型
4.5 和他人关联的不同方式/93
不同类型关系的基础·交换和共有关系·权力和等级关系
4.6 亲密关系/99
婚姻不满·建立牢固的亲密关系
本章小结/104
第5章 社会自我
5.1 自我概念的基础/108
生物学气质·家庭影响和兄弟姐妹动力·情境和自我感·文化和自我概念·性别和自我概念
5.2 自我认知/116
自我认知的组织功能·自我认知的动机功能·自我作为社会知觉的一个标准·关于自我的错觉和偏见
5.3 自我评价/121
特质自尊和状态自尊·自我价值的偶发性·社会认可和自尊·自我评价的动机·文化与自尊·文化变迁和自尊·高度自尊的可能危险
5.4 自我呈现/127
有关公共自我的观点·自我设障:保全你的脸面·自我呈现与语言
本章小结/131
第二部分 尉晌他人
第6章 社会影响
6.1 什么是社会影响/137
6.2 从众/137
无意识模仿与变色龙效应·信息性的社会影响与谢里夫的从众行为实验·规范性社会影响与阿希的从众实验·影响从众压力的因素·少数人的观点对多数人的影响
6.3 服从权威/148
米尔格拉姆实验的设置·对抗的影响力·你会服从吗
6.4 依从/155
基于理由的路径·基于情绪的路径
6.5 抵御社会影响/162
本章小结/163
第7章 态度与劝导
7.1 态度的基本要素/167
态度的三个组成要素·测量态度
7.2 态度的功能/169
态度的实用功能·态度的自我防卫功能·态度的价值表达功能·态度的知识功能
7.3 劝导与态度改变/174
劝导的两种路径·劝导的主体、内容与客体
7.4 媒体与劝导/183
媒体令人惊讶的弱影响·媒体与社会现实观念
7.5 抵制劝导/187
有意偏见与抵制·先前信念与抵制·知识与抵制·态度免疫
本章小结/190
……
第8章 态度与行为
第三部分 社会思想
第9章 归因
第10章 社会判断
第11章 刻板印象、偏见与歧视
第四部分 社会情感
第12章 情绪
第13章 侵犯与利他
第14章 道德,公正及合作
^ 收 起
1.1 社会心理学概述/2
解释行为·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比较·社会心理学中的近因和远因
1.2 情境的力量/4
米尔格拉姆实验·好心的神学院学生·渠道因素·基本归因错误
1.3 解释的作用/7
诠释现实·图式·刻板印象
1.4 自动和受控过程/11
无意识过程的类型·无意识过程的功能
1.5 进化与人类行为:我们的共同基础是什么/12
人的普遍性·群居、语言和心灵理论·亲本投资·避免自然主义谬误
1.6 文化与人类行为:我们如何不同/16
自我定义中的文化差异·工作场所中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迪克和小强·你是谁·一些限定条件·文化和进化作为理解情境的工具
1.7 研究工作/22
理论与假设·相关性研究和实验研究
1.8 其他类型的研究/24
本章小结/25
第一部分 与他人的联系
第2章 群体
2.1 群体生活的本质与目的/28
2.2 社会助长/29
初始研究·解决矛盾·仅仅在场还是评价忧虑·当前的观点·实际应用
2.3 去个性化和暴民心理学/36
群体的突生性质·去个性化和群体意识·自我意识和个性化
2.4 群体决策/43
群体迷思·群体决定:冒险还是保守·群体极端化·现代生活中的极端化现象
本章小结/51
第3章 吸引
3.1 关于吸引的研讨/53
3.2 亲近/54
对于亲近和吸引的探讨·对于亲近效果的解释
3.3 相似性/60
相似性和吸引的研究·相克相生·为什么相似性促进吸引
3.4 容貌的吸引力/64
容貌吸引力的影响·为什么容貌吸引有这样的功效·异性偏好与可感知的吸引力之间的性别差异
3.5 理论综合/77
人际吸引的酬赏视角
3.6 人际吸引的社会交换视角/78
本章小结/79
第4章 关系
4.1 关系概述/82
4.2 关系的重要性/83
4.3 归属的需要/83
关系和自我感·关系与社会认知·关系和情感生活
4.4 我们和他人关联的起源/89
依恋理论·依恋类型
4.5 和他人关联的不同方式/93
不同类型关系的基础·交换和共有关系·权力和等级关系
4.6 亲密关系/99
婚姻不满·建立牢固的亲密关系
本章小结/104
第5章 社会自我
5.1 自我概念的基础/108
生物学气质·家庭影响和兄弟姐妹动力·情境和自我感·文化和自我概念·性别和自我概念
5.2 自我认知/116
自我认知的组织功能·自我认知的动机功能·自我作为社会知觉的一个标准·关于自我的错觉和偏见
5.3 自我评价/121
特质自尊和状态自尊·自我价值的偶发性·社会认可和自尊·自我评价的动机·文化与自尊·文化变迁和自尊·高度自尊的可能危险
5.4 自我呈现/127
有关公共自我的观点·自我设障:保全你的脸面·自我呈现与语言
本章小结/131
第二部分 尉晌他人
第6章 社会影响
6.1 什么是社会影响/137
6.2 从众/137
无意识模仿与变色龙效应·信息性的社会影响与谢里夫的从众行为实验·规范性社会影响与阿希的从众实验·影响从众压力的因素·少数人的观点对多数人的影响
6.3 服从权威/148
米尔格拉姆实验的设置·对抗的影响力·你会服从吗
6.4 依从/155
基于理由的路径·基于情绪的路径
6.5 抵御社会影响/162
本章小结/163
第7章 态度与劝导
7.1 态度的基本要素/167
态度的三个组成要素·测量态度
7.2 态度的功能/169
态度的实用功能·态度的自我防卫功能·态度的价值表达功能·态度的知识功能
7.3 劝导与态度改变/174
劝导的两种路径·劝导的主体、内容与客体
7.4 媒体与劝导/183
媒体令人惊讶的弱影响·媒体与社会现实观念
7.5 抵制劝导/187
有意偏见与抵制·先前信念与抵制·知识与抵制·态度免疫
本章小结/190
……
第8章 态度与行为
第三部分 社会思想
第9章 归因
第10章 社会判断
第11章 刻板印象、偏见与歧视
第四部分 社会情感
第12章 情绪
第13章 侵犯与利他
第14章 道德,公正及合作
^ 收 起
托马斯·吉洛维奇(Thomas Gilovich),为美国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并担任该校行为经济学与决策研究中心的联合主任。他的研究关注人们如何通过对日常生活经验的评估来形成判断、信念和行动决策。吉洛维奇曾获罗素杰出教学奖,是美国心理学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Society)、美国心理学协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会员,以及特异功能研究委员会成员。他的其他专著包括《我们如何知道事实并非如此:日常生活中人类理性的不可靠性》(How We Know What Isnt So:The Fallibility of Human Reason in Everyday Life)。他还曾与加里·贝尔斯奇(Gary Belsky)合著《聪明人为何在金钱问题上犯大错——以及如何改正》(WhySmart Peiople Make Big Money Mistakes——and to Correct Them),与戴尔·格里芬(DaleGriffin)和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合著《启发与偏见:直觉判断的心理学》(Heuristics and Biases:The Psychology of Intuitive Judgement)。
达彻尔·凯尔特纳(Dacher Keltner),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并担任该校和平与幸福发展中心主任。他的研究关注道德、权力,以及爱、同情和感激等亲社会情感。他曾获西部心理学会(Wester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杰出研究贡献奖、文学与科学杰出教学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优秀教师奖。他是美国心理学协会会员,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协会会员。他曾与基思·奥特(Keith Oatley)及珍尼弗·詹金斯(Jennifer Jenkins)合著《理解情绪》(Understanding
理查德·尼斯比特(Richard E.Nesbitt),为密歇根大学的西奥多·M·纽科姆(Theodore M.New comb)杰出心理学教授,也是该校文化与认知项目的联合主任,同时还是密歇根社会研究所的高级科学家。他的研究关注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在思维、感知和行为上的差异。尼斯比特曾获美国心理学协会的杰出科学贡献奖、美国心理学学会的威廉·詹姆斯奖。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自然科学院院士。其所撰写的其他专著包括《思维地理:亚洲人与西方人以何种不同方式思考……以及何以如此》(The Geography of Thought:How Asians and WesternersThink Differently……and Why)。他还曾与李·罗斯(Lee Ross)合著《人类推理:社会判断的策略及其缺陷》(Human Inference:Strategies and Shortcomings of Social Judgement)以及《人与情境》(The Person and the Situation),与达夫·科恩(Dov Cohen)合著《荣誉文化:南方的暴力心理学》(Culture of Honor:The Psychology of Violence in theSouth )。
^ 收 起
达彻尔·凯尔特纳(Dacher Keltner),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并担任该校和平与幸福发展中心主任。他的研究关注道德、权力,以及爱、同情和感激等亲社会情感。他曾获西部心理学会(Wester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杰出研究贡献奖、文学与科学杰出教学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优秀教师奖。他是美国心理学协会会员,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协会会员。他曾与基思·奥特(Keith Oatley)及珍尼弗·詹金斯(Jennifer Jenkins)合著《理解情绪》(Understanding
理查德·尼斯比特(Richard E.Nesbitt),为密歇根大学的西奥多·M·纽科姆(Theodore M.New comb)杰出心理学教授,也是该校文化与认知项目的联合主任,同时还是密歇根社会研究所的高级科学家。他的研究关注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在思维、感知和行为上的差异。尼斯比特曾获美国心理学协会的杰出科学贡献奖、美国心理学学会的威廉·詹姆斯奖。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自然科学院院士。其所撰写的其他专著包括《思维地理:亚洲人与西方人以何种不同方式思考……以及何以如此》(The Geography of Thought:How Asians and WesternersThink Differently……and Why)。他还曾与李·罗斯(Lee Ross)合著《人类推理:社会判断的策略及其缺陷》(Human Inference:Strategies and Shortcomings of Social Judgement)以及《人与情境》(The Person and the Situation),与达夫·科恩(Dov Cohen)合著《荣誉文化:南方的暴力心理学》(Culture of Honor:The Psychology of Violence in theSouth )。
^ 收 起
美国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三位很好专家合著,国内社会心理学研究专家周晓虹及他的心理学团队倾力翻译。颠覆传统的知识架构,内容创新,是一本可以将研究当作寓言来读的教科书。
本书作者们大胆运用了与一般社会心理学框架相比倒装的框架,来建构范围广泛的知识体系,其主导结构变成了与他人联系(包括群体、吸引、关系、自我四章)、影响他人(包括社会影响、态度与劝导、态度与行为三章)、社会思想(包括归因、社会判断及刻板印象、偏见与歧视三章)、社会情感(包括情绪、侵犯与利他及道德、公正及合作三章)。与一般美国教材的社会心理学体系不同,吉洛维奇等人的社会心理学没有单独安排社会心理学在健康、环境和司法领域运用的应用性内容,而是在各章讨论中强化了各个主题与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联系。
本书作者们大胆运用了与一般社会心理学框架相比倒装的框架,来建构范围广泛的知识体系,其主导结构变成了与他人联系(包括群体、吸引、关系、自我四章)、影响他人(包括社会影响、态度与劝导、态度与行为三章)、社会思想(包括归因、社会判断及刻板印象、偏见与歧视三章)、社会情感(包括情绪、侵犯与利他及道德、公正及合作三章)。与一般美国教材的社会心理学体系不同,吉洛维奇等人的社会心理学没有单独安排社会心理学在健康、环境和司法领域运用的应用性内容,而是在各章讨论中强化了各个主题与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联系。
比价列表
1人想要2人拥有
公众号、微信群
缺书网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