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中青年法学文库
前言
中国法律思想篇
第一章 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三专题
一、战国时期的法制协调思想
二、李斯的法律思想
三、《贞观政要》的法律思想
第二章 中国古代刑讯制度的思想基础
一、中国古代刑讯制度的思想基础是儒家的慎刑思想
二、中国古代刑讯制度的内容中贯穿了儒家的慎刑思想
三、中国古代刑讯制度与儒家慎刑思想的联动变化
查看完整
中国法律思想篇
第一章 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三专题
一、战国时期的法制协调思想
二、李斯的法律思想
三、《贞观政要》的法律思想
第二章 中国古代刑讯制度的思想基础
一、中国古代刑讯制度的思想基础是儒家的慎刑思想
二、中国古代刑讯制度的内容中贯穿了儒家的慎刑思想
三、中国古代刑讯制度与儒家慎刑思想的联动变化
查看完整
王立民,男,1950年生,浙江宁波市人。现任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7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研究班(试点)。1985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史学博士学位。自1985年以来,已为各类学生开设了《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唐律研究》、《法文化专题研究》等法学课程10门。近年来,在高校、国家机关、司法机关、企业等单位作了《中国依法治国『口]题》、《中国审判方式改革研究》、《司法改革与司法公正》、《干部的法律素质与依法治国》、《中国法制史研究》等专题学术报告。1994年11月赴德国帕桑大学为德国学生讲学一年。1998年12月在香港大学作了关于中国审判方式改革的学术报告。2001年3月赴美国交流诊所法律教育。
已出版了个人专著《上海法制史》、《唐律新探》和《古。代东方法研…
查看完整
已出版了个人专著《上海法制史》、《唐律新探》和《古。代东方法研…
查看完整
前言
中国法律思想篇
第一章 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三专题
一、战国时期的法制协调思想
二、李斯的法律思想
三、《贞观政要》的法律思想
第二章 中国古代刑讯制度的思想基础
一、中国古代刑讯制度的思想基础是儒家的慎刑思想
二、中国古代刑讯制度的内容中贯穿了儒家的慎刑思想
三、中国古代刑讯制度与儒家慎刑思想的联动变化
四、从古代东方法的角度来看中国刑讯制度与儒家慎刑思想的关系
第三章 阴阳五行说与中国古代法律
一、阴阳五行说对中国古代法律产生过深刻影响
二、阴阳五行说和法律的结合与当权者对其的态度
三、阴阳五行说及其法律的两重性
四、与阴阳五行说和法律相关的其他一些问题
第四章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制的影响
一、把儒家思想作为法制指导思想的主张
二、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立法的影响
三、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司法的影响
四、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制产生影响的必然性
第五章 北洋政府时期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法律思想的比较和分析
一、它们的相似之处
二、它们的相异之处
三、形成似异处的原因分析
中国法律制度篇
第六章 唐前期的御史监察与廉政建设
一、唐前期御史监察的主要手段
二、唐前期御史纠察的不法行为
三、唐前期统治者发挥御史在廉政中作用所要达到的目的
四、唐前期御史在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五、唐前期的御史能在廉政中发挥作用的历史原因
第七章 中国古代官吏知法问题
一、官吏知法的必要性
二、官吏知法的途径
三、官吏知法的一些相关问题
第八章 中国古代的刑法与佛道教
一、中国古代刑法中有关佛道教的规定
二、中国古代僧、道的主要犯罪行为
三、中国古代刑法中有关佛道教规定的一些特点
第九章 中国古代的法医学与法制
一、中国古代法医学在司法中的运用
二、中国古代法医学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三、中国古代法医学的法制化
第十章 中国古代的刑讯制度
一、中国古代刑讯制度的主流具有积极性
二、中国古代的冤案与合法刑讯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三、中国古代的刑讯制度在古代东方占据领先地位
四、中国古代刑讯制度在近代的禁用
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的司法公正
一、中国古代司法公正的理论
二、保证司法公正的措施
三、造成司法不公的原因
第十二章 中国古代的刑侦与法制
一、中国古代司法中的主要刑侦手段
二、中国古代司法中的辅助性刑侦手段
三、中国古代的刑侦手段在古代东方占领先地位
四、中国古代高水平刑侦产生的法制等原因
第十三章 中华法系的特点与生存地域
一、礼法结合确是中华法系的一个特点
二、诸法合体不是中华法系的一个特点
三、中华法系的生存地域仅在东亚地区
第十四章 中国依法治国史鉴
一、重视法治的思想是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二、完善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必要前提
三、宣传法律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措施
四、依法司法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
五、精神文明建设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
六、发展法律教育是依法治国的补充手段
第十五章 清末德国法对中国近代法制形成的影响
一、中国引进德国法的主要原因
二、中国引进德国法的直接途径
三、中国引进德国法的间接途径
四、中国引进德国法后的效果
第十六章 清末审判方式的改革
一、清末审判方式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清末审判方式改革的法制背景
三、清末审判方式改革未成功的原因
第十七章 根据地人民民主政权的三大法律制度
一、政权制度
二、选举制度
三、人权法律制度
古代东方法律制度篇
第十八章 《罗斯法典》的罚金制度
一、罚金所适用的主要犯罪
二、适用罚金的一些主要原则
三、与罚金有关的一些问题
第十九章 古代东方的肉刑
一、古代东方肉刑的种类
二、古代东方肉刑适用的犯罪
三、古代东方肉刑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二十章 古代东方的死刑
一、古代东方死刑的类型
二、古代东方死刑适用的犯罪
三、古代东方死刑的执行
四、古代东方死刑中的几个重要侧面
第二十一章 古代东方法的移植
一、古代东方法移植的主要形式
二、古代东方法移植后的直接结果
三、近代东方法移植与古代东方法移植的主要区别
第二十二章 古代东方法的特点
一、古代东方法的四个主要特点
二、形成古代东方法特点的主要原因
三、古代东方法特点在近现代的淡化
后记
^ 收 起
中国法律思想篇
第一章 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三专题
一、战国时期的法制协调思想
二、李斯的法律思想
三、《贞观政要》的法律思想
第二章 中国古代刑讯制度的思想基础
一、中国古代刑讯制度的思想基础是儒家的慎刑思想
二、中国古代刑讯制度的内容中贯穿了儒家的慎刑思想
三、中国古代刑讯制度与儒家慎刑思想的联动变化
四、从古代东方法的角度来看中国刑讯制度与儒家慎刑思想的关系
第三章 阴阳五行说与中国古代法律
一、阴阳五行说对中国古代法律产生过深刻影响
二、阴阳五行说和法律的结合与当权者对其的态度
三、阴阳五行说及其法律的两重性
四、与阴阳五行说和法律相关的其他一些问题
第四章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制的影响
一、把儒家思想作为法制指导思想的主张
二、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立法的影响
三、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司法的影响
四、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制产生影响的必然性
第五章 北洋政府时期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法律思想的比较和分析
一、它们的相似之处
二、它们的相异之处
三、形成似异处的原因分析
中国法律制度篇
第六章 唐前期的御史监察与廉政建设
一、唐前期御史监察的主要手段
二、唐前期御史纠察的不法行为
三、唐前期统治者发挥御史在廉政中作用所要达到的目的
四、唐前期御史在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五、唐前期的御史能在廉政中发挥作用的历史原因
第七章 中国古代官吏知法问题
一、官吏知法的必要性
二、官吏知法的途径
三、官吏知法的一些相关问题
第八章 中国古代的刑法与佛道教
一、中国古代刑法中有关佛道教的规定
二、中国古代僧、道的主要犯罪行为
三、中国古代刑法中有关佛道教规定的一些特点
第九章 中国古代的法医学与法制
一、中国古代法医学在司法中的运用
二、中国古代法医学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三、中国古代法医学的法制化
第十章 中国古代的刑讯制度
一、中国古代刑讯制度的主流具有积极性
二、中国古代的冤案与合法刑讯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三、中国古代的刑讯制度在古代东方占据领先地位
四、中国古代刑讯制度在近代的禁用
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的司法公正
一、中国古代司法公正的理论
二、保证司法公正的措施
三、造成司法不公的原因
第十二章 中国古代的刑侦与法制
一、中国古代司法中的主要刑侦手段
二、中国古代司法中的辅助性刑侦手段
三、中国古代的刑侦手段在古代东方占领先地位
四、中国古代高水平刑侦产生的法制等原因
第十三章 中华法系的特点与生存地域
一、礼法结合确是中华法系的一个特点
二、诸法合体不是中华法系的一个特点
三、中华法系的生存地域仅在东亚地区
第十四章 中国依法治国史鉴
一、重视法治的思想是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二、完善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必要前提
三、宣传法律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措施
四、依法司法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
五、精神文明建设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
六、发展法律教育是依法治国的补充手段
第十五章 清末德国法对中国近代法制形成的影响
一、中国引进德国法的主要原因
二、中国引进德国法的直接途径
三、中国引进德国法的间接途径
四、中国引进德国法后的效果
第十六章 清末审判方式的改革
一、清末审判方式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清末审判方式改革的法制背景
三、清末审判方式改革未成功的原因
第十七章 根据地人民民主政权的三大法律制度
一、政权制度
二、选举制度
三、人权法律制度
古代东方法律制度篇
第十八章 《罗斯法典》的罚金制度
一、罚金所适用的主要犯罪
二、适用罚金的一些主要原则
三、与罚金有关的一些问题
第十九章 古代东方的肉刑
一、古代东方肉刑的种类
二、古代东方肉刑适用的犯罪
三、古代东方肉刑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二十章 古代东方的死刑
一、古代东方死刑的类型
二、古代东方死刑适用的犯罪
三、古代东方死刑的执行
四、古代东方死刑中的几个重要侧面
第二十一章 古代东方法的移植
一、古代东方法移植的主要形式
二、古代东方法移植后的直接结果
三、近代东方法移植与古代东方法移植的主要区别
第二十二章 古代东方法的特点
一、古代东方法的四个主要特点
二、形成古代东方法特点的主要原因
三、古代东方法特点在近现代的淡化
后记
^ 收 起
王立民,男,1950年生,浙江宁波市人。现任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7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研究班(试点)。1985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史学博士学位。自1985年以来,已为各类学生开设了《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唐律研究》、《法文化专题研究》等法学课程10门。近年来,在高校、国家机关、司法机关、企业等单位作了《中国依法治国『口]题》、《中国审判方式改革研究》、《司法改革与司法公正》、《干部的法律素质与依法治国》、《中国法制史研究》等专题学术报告。1994年11月赴德国帕桑大学为德国学生讲学一年。1998年12月在香港大学作了关于中国审判方式改革的学术报告。2001年3月赴美国交流诊所法律教育。
已出版了个人专著《上海法制史》、《唐律新探》和《古。代东方法研究》,主编、参编了其他著作27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30篇,其他文章180篇。主持、参加了2个国家重点项目、7个上海市重点项目、3个福特基金项目。已获上海市和司法部等的学术成果奖项lO余项。被上海市检察官培训中心、浙江财经学院、南京经济学院等聘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中国监获学会监获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司法考试协调委员会协调员、上海市法制讲师团高级讲师、上海市政治学会理事、上海市中信正义律师事务所律师等职。
^ 收 起
已出版了个人专著《上海法制史》、《唐律新探》和《古。代东方法研究》,主编、参编了其他著作27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30篇,其他文章180篇。主持、参加了2个国家重点项目、7个上海市重点项目、3个福特基金项目。已获上海市和司法部等的学术成果奖项lO余项。被上海市检察官培训中心、浙江财经学院、南京经济学院等聘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中国监获学会监获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司法考试协调委员会协调员、上海市法制讲师团高级讲师、上海市政治学会理事、上海市中信正义律师事务所律师等职。
^ 收 起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