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密教与中国文化
静慈圆及其密教研究/韩异
中文版前言
序论
第一篇 空海与中国思想
第一章 空海与儒教——《论语》的影响
第一节 空海当时的学制与《论语》
第二节 空海是否读过《论语》
第三节 入唐期间的文章
第四节 四十岁对《论语》的理解
第五节 五十岁对《论语》的理解
查看完整
中文版前言
序论
第一篇 空海与中国思想
第一章 空海与儒教——《论语》的影响
第一节 空海当时的学制与《论语》
第二节 空海是否读过《论语》
第三节 入唐期间的文章
第四节 四十岁对《论语》的理解
第五节 五十岁对《论语》的理解
查看完整
静慈圆,昭和十七年(1942),德岛县出生。
昭和四十六年(1971),高野山大学研究生院读博士课程。
昭和四十九年(1974),大阪大学研究生院读中国哲学研究生课程。
平成二年(1990),高野山大学教授。高野山清凉院主持。
平成十四年(2002)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昭和五十三年(1978)担任高野山大学西藏佛教调查团调查队队长,对喜马拉雅山西部进行学术调查,发现了各种各样的曼荼罗。
昭和五十九年(1984),担任访问中国代表团团长,带领团员从中国福建省霞浦县(空海遭遇风暴漂流的上岸之处)到西安青龙寺,全程2400公里。从此以后,详细调查这条路线二十多年,井於平成十六年(2004)。将这条线路命名为。空海之路”,确定作…
查看完整
昭和四十六年(1971),高野山大学研究生院读博士课程。
昭和四十九年(1974),大阪大学研究生院读中国哲学研究生课程。
平成二年(1990),高野山大学教授。高野山清凉院主持。
平成十四年(2002)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昭和五十三年(1978)担任高野山大学西藏佛教调查团调查队队长,对喜马拉雅山西部进行学术调查,发现了各种各样的曼荼罗。
昭和五十九年(1984),担任访问中国代表团团长,带领团员从中国福建省霞浦县(空海遭遇风暴漂流的上岸之处)到西安青龙寺,全程2400公里。从此以后,详细调查这条路线二十多年,井於平成十六年(2004)。将这条线路命名为。空海之路”,确定作…
查看完整
《日本密教与中国文化》是研究日本著名历史人物弘法大师空海的学术专著。《日本密教与中国文化》的特点是致力于将空海放在汉字文化圈中进行研究,而不仅限于日本列岛。《日本密教与中国文化》研究空海接受密教思想的文化基础,由此揭示空海密教思想的特质。这部著作不仅是学院式比较研究的成果,也是作者数十次重访空海入唐之路、数十年研习中国文化所获得的感悟,值得一读。
静慈圆及其密教研究/韩异
中文版前言
序论
第一篇 空海与中国思想
第一章 空海与儒教——《论语》的影响
第一节 空海当时的学制与《论语》
第二节 空海是否读过《论语》
第三节 入唐期间的文章
第四节 四十岁对《论语》的理解
第五节 五十岁对《论语》的理解
第六节 有关颜回的论述
小结
第二章 空海与道教
一、《庄子》的影响
第一节 《逍遥游》篇
第二节 《齐物论》篇
第三节 《养生主》篇、《人间世》篇、《德充符》篇、《大宗师》篇、《应帝王》篇
第四节 概观“外篇”、“杂篇”
第五节 《骈拇》篇、《马蹄》篇、《胠箧》篇
第六节 《秋水》篇、《至乐》篇、《远生》篇、《山木》篇、《田子方》篇、《知北游》篇
第七节 《庚桑楚》篇、《徐无鬼》篇、《则阳》篇、《外物》篇、《寓言》篇
小结
二、空海与老庄思想
第一节 《庄子》和《性灵集》、《三教指归》
第二节 《老子》与《性灵集》、《三教指归》
小结
第三章 空海的三教思想
第一节 儒教与佛教的一致
第二节 天皇与儒教
第三节 天皇与道教
第四节 儒教与道教的一致
第五节 真言密教最胜
小结
第四章 空海与中国文学——《文选》的影响
第一节 入唐时的两篇文章
第二节 《性灵集》的《文选》用例
小结
第二篇 空海的行动与思想
第一章 空海《上表文》的结构及其特色
第一节 篇首的表现
第二节 集中引用中国经典的笔法
第三节 赞叹天皇的表现
第四节 空海的谦卑表现
第五节 空海的生活目标——禅定
第六节 入唐学习真言秘法与书法
第七节 寄托于上表文的意愿及结尾
小结
第二章 空海愿文的构造及其特色
第一节 中国的愿文
第二节 空海的愿文
小结
第三章 空海与护国思想
第一节 入唐时的空海
第二节 护国三部经与空海
小结
第三节 空海与陀罗尼思想
第四节 《孔雀经》等的护国思想
第四章 空海教学中的横竖与机根
第一节 横竖的研究
第二节 机根的研究
小结
第五章 空海教学中的因果论
第一节 一般的因果论
第二节 《释摩诃衍论》的因果
第三节 “缘”的解释
第四节 因缘的含义
第五节 十二因缘的定位
第六节 “因”与“果”的关系
第七节 四家大乘与因果
第八节 第九极无自性心的立场
小结
结语
附录
第一章 《淮南子》的影响
第一节 词汇检索
第二节 引用《淮南子》的特色
小结
第二章 《楚辞》的影响
第一节 《楚辞》的“兮”字用例
第二节 空海的“兮”字用例
小结
第三章 空海的辞赋文学
第一节 概观
第二节 词汇检索
第三节 空海文章的表现与汉赋
小结
第四章 《诗经》的影响
第一节 文中摘引《诗经》的实例
第二节 多次反复使用的词虻例旬
第三节 重要词汇与单词
第五章 从《秘藏宝钥》看《变文》的影响
第一节 变文的构成
第二节 《秘藏宝钥》的构成
第三节 来自《佛典》、《文选》的影响
小结
后记
^ 收 起
中文版前言
序论
第一篇 空海与中国思想
第一章 空海与儒教——《论语》的影响
第一节 空海当时的学制与《论语》
第二节 空海是否读过《论语》
第三节 入唐期间的文章
第四节 四十岁对《论语》的理解
第五节 五十岁对《论语》的理解
第六节 有关颜回的论述
小结
第二章 空海与道教
一、《庄子》的影响
第一节 《逍遥游》篇
第二节 《齐物论》篇
第三节 《养生主》篇、《人间世》篇、《德充符》篇、《大宗师》篇、《应帝王》篇
第四节 概观“外篇”、“杂篇”
第五节 《骈拇》篇、《马蹄》篇、《胠箧》篇
第六节 《秋水》篇、《至乐》篇、《远生》篇、《山木》篇、《田子方》篇、《知北游》篇
第七节 《庚桑楚》篇、《徐无鬼》篇、《则阳》篇、《外物》篇、《寓言》篇
小结
二、空海与老庄思想
第一节 《庄子》和《性灵集》、《三教指归》
第二节 《老子》与《性灵集》、《三教指归》
小结
第三章 空海的三教思想
第一节 儒教与佛教的一致
第二节 天皇与儒教
第三节 天皇与道教
第四节 儒教与道教的一致
第五节 真言密教最胜
小结
第四章 空海与中国文学——《文选》的影响
第一节 入唐时的两篇文章
第二节 《性灵集》的《文选》用例
小结
第二篇 空海的行动与思想
第一章 空海《上表文》的结构及其特色
第一节 篇首的表现
第二节 集中引用中国经典的笔法
第三节 赞叹天皇的表现
第四节 空海的谦卑表现
第五节 空海的生活目标——禅定
第六节 入唐学习真言秘法与书法
第七节 寄托于上表文的意愿及结尾
小结
第二章 空海愿文的构造及其特色
第一节 中国的愿文
第二节 空海的愿文
小结
第三章 空海与护国思想
第一节 入唐时的空海
第二节 护国三部经与空海
小结
第三节 空海与陀罗尼思想
第四节 《孔雀经》等的护国思想
第四章 空海教学中的横竖与机根
第一节 横竖的研究
第二节 机根的研究
小结
第五章 空海教学中的因果论
第一节 一般的因果论
第二节 《释摩诃衍论》的因果
第三节 “缘”的解释
第四节 因缘的含义
第五节 十二因缘的定位
第六节 “因”与“果”的关系
第七节 四家大乘与因果
第八节 第九极无自性心的立场
小结
结语
附录
第一章 《淮南子》的影响
第一节 词汇检索
第二节 引用《淮南子》的特色
小结
第二章 《楚辞》的影响
第一节 《楚辞》的“兮”字用例
第二节 空海的“兮”字用例
小结
第三章 空海的辞赋文学
第一节 概观
第二节 词汇检索
第三节 空海文章的表现与汉赋
小结
第四章 《诗经》的影响
第一节 文中摘引《诗经》的实例
第二节 多次反复使用的词虻例旬
第三节 重要词汇与单词
第五章 从《秘藏宝钥》看《变文》的影响
第一节 变文的构成
第二节 《秘藏宝钥》的构成
第三节 来自《佛典》、《文选》的影响
小结
后记
^ 收 起
静慈圆,昭和十七年(1942),德岛县出生。
昭和四十六年(1971),高野山大学研究生院读博士课程。
昭和四十九年(1974),大阪大学研究生院读中国哲学研究生课程。
平成二年(1990),高野山大学教授。高野山清凉院主持。
平成十四年(2002)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昭和五十三年(1978)担任高野山大学西藏佛教调查团调查队队长,对喜马拉雅山西部进行学术调查,发现了各种各样的曼荼罗。
昭和五十九年(1984),担任访问中国代表团团长,带领团员从中国福建省霞浦县(空海遭遇风暴漂流的上岸之处)到西安青龙寺,全程2400公里。从此以后,详细调查这条路线二十多年,井於平成十六年(2004)。将这条线路命名为。空海之路”,确定作为巡札之路。
平成一年(1989)于德岛市乡土文化会馆举办静慈圆个人书法,绘画展。
平成十年(1998)于大阪梅田每日新闻大楼大厅举办静慈圆个人书法,绘画展。主要著作:《性炅集一字索引》(东方出版社出版。1991年)、《丝绸之路之风》(东方出版社出版,1994年)、《空海密教之源流与展开》(大藏出版社出版。1998年初版后三次印刷)、《静慈圆书法绘画作品集》(个人出版社出版,1098年)、《梵字悉暑——慧云流派的入门与实习》(朱莺书房,2001年初版后四次印刷)、《梵文的般若心经》(朱警书房。2001年)、《寻找人间空海》(高野山大学。2001年)、《空海的人唐之路》(朱鹭书房。2003年)、《空海之路》(新潮社。2004年。合著)、以及《弘法大师空海与唐代密教》等多部著作、论文。
^ 收 起
昭和四十六年(1971),高野山大学研究生院读博士课程。
昭和四十九年(1974),大阪大学研究生院读中国哲学研究生课程。
平成二年(1990),高野山大学教授。高野山清凉院主持。
平成十四年(2002)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昭和五十三年(1978)担任高野山大学西藏佛教调查团调查队队长,对喜马拉雅山西部进行学术调查,发现了各种各样的曼荼罗。
昭和五十九年(1984),担任访问中国代表团团长,带领团员从中国福建省霞浦县(空海遭遇风暴漂流的上岸之处)到西安青龙寺,全程2400公里。从此以后,详细调查这条路线二十多年,井於平成十六年(2004)。将这条线路命名为。空海之路”,确定作为巡札之路。
平成一年(1989)于德岛市乡土文化会馆举办静慈圆个人书法,绘画展。
平成十年(1998)于大阪梅田每日新闻大楼大厅举办静慈圆个人书法,绘画展。主要著作:《性炅集一字索引》(东方出版社出版。1991年)、《丝绸之路之风》(东方出版社出版,1994年)、《空海密教之源流与展开》(大藏出版社出版。1998年初版后三次印刷)、《静慈圆书法绘画作品集》(个人出版社出版,1098年)、《梵字悉暑——慧云流派的入门与实习》(朱莺书房,2001年初版后四次印刷)、《梵文的般若心经》(朱警书房。2001年)、《寻找人间空海》(高野山大学。2001年)、《空海的人唐之路》(朱鹭书房。2003年)、《空海之路》(新潮社。2004年。合著)、以及《弘法大师空海与唐代密教》等多部著作、论文。
^ 收 起
《日本密教与中国文化》是研究日本著名历史人物弘法大师空海的学术专著。《日本密教与中国文化》的特点是致力于将空海放在汉字文化圈中进行研究,而不仅限于日本列岛。《日本密教与中国文化》研究空海接受密教思想的文化基础,由此揭示空海密教思想的特质。这部著作不仅是学院式比较研究的成果,也是作者数十次重访空海入唐之路、数十年研习中国文化所获得的感悟,值得一读。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