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研究院研究生教学丛书:现代生态学(第2版)
目 录内容简介
目录第二版前言第一版前言绪论 1一、生态学的定义 1二、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三、生态学的发展 4第一篇 分子生态学第一章 分子生态学 8第一节 分子生态学概述 9第二节 分子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12第三节 分子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24第四节 分子生态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32第二篇 生理生态学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36第一节 环境与生态因子 36第二节 生态因子作用规律与特点 37第三节 主要环境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40第四节 食物的生态作用与特点 44第三章 动物生理生态学 48第一节 动物生理生态学概述 50第二节 适应与进化 51第三节 动物的能量代谢 56第四节 动物的体温调节与适应 67第五节 生物气候规律 76第六节 食草动物的消化对策 78第七节 动物能量学与种群生物学 83第八节 发展趋势 86第四章 植物生理生态学 94第一节 植物生理生态学概述 95第二节 光的生态作用 97第三节 自然胁迫环境与植物 102第四节 植物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 108第五节 发展趋势与展望 113第三篇 行为生态学与化学生态学第五章 行为生态学 117第一节 行为的生态适应意义 118第二节 行为的遗传 119第三节 行为的节律 122第四节 社会行为 124第五节 行为的优化 131第六节 行为策略及其进化稳定性 135第七节 行为的系统发生 140第八节 研究方法与发展趋势 142第六章 化学生态学 150第一节 化学生态学概述 150第二节 信息化学物质及化学感受机理 152第三节 植物的他感作用 157第四节 动物种内的化学通讯 159第五节 动植物种间的化学联系 161第六节 研究方法与发展趋势 165第四篇 种群生态学第七章 种群的空间动态 172第一节 种群生态学概述 172第二节 种群的空间分布图式 174第三节 种群空间格局的地统计学分析 177第四节 集合种群分析 179第八章 种群的数量动态 182第一节 种群密度的估计 183第二节 种群的基本参数 186第三节 生命表特征及分析 188第四节 种群增长的数学描述 197第五节 种群的指数增长 198第六节 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 201第七节 植物种群动态模型 204第八节 r,K 对策 205第九章 种间的相互作用 208第一节 种间相互关系类型 208第二节 种间的竞争作用 211第三节 捕食者与猎物种群的相互作用 220第四节 寄生物与宿主种群的相互作用 230第五节 种间的协同进化 234第十章 种群调节理论 240第一节 种群调节的概述 240第二节 外源性因子调节学说 242第三节 内源性因子调节学说 245第四节 植物的密度效应与种内竞争 248第五节 现代种群调节理论 249第十一章 植物种群生态特征 252第一节 植物种群生态学概述 253第二节 种群生态学中的构件理论 255第三节 土壤种子库生态学 258第四节 克隆植物生态学 264第五节 植物种群的繁殖生态学 267第六节 种子质量的生态学 269第五篇 群落生态学第十二章 群落的概念、组成与结构 276第一节 群落生态学概述 277第二节 群落的组成 280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284第四节 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294第十三章 群落的演替 299第一节 群落演替的概念与类型 299第二节 群落演替的特征与控制因素 301第三节 群落演替的过程与实例 304第四节 顶极群落 306第五节 机体论和个体论的演替观 308第十四章 群落多样性 311第一节 群落丰富度及其影响因素 311第二节 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 317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与群落功能关系 324第十五章 群落分析 329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数量特征 329第二节 种间关联 330第三节 生态位测度 332第四节 群落排序 334第五节 群落聚类分析 337第十六章 群落的分类与主要类型 340第一节 群落的分类与命名 340第二节 陆地生物群落类型 343第三节 陆地生物群落的分布格局 346第六篇 生态系统第十七章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352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概念 352第二节 生态系统基本特征 355第三节 生态系统模型 356第四节 生态系统研究的发展趋势 357第十八章 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及原理 361第一节 生态系统组成要素与作用 361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363第三节 生态系统开放、整体性原理 366第四节 生态系统主要类型与特点 367第五节 讨论与展望 368第十九章 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流[动] 370第一节 物种流[动]的基本概念 370第二节 物种流动对生态系统影响 371第三节 植物的种子流 372第四节 动物的迁移 374第五节 物种流动研究的发展趋势 377第二十章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379第一节 能流模式与特征 379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 381第三节 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 387第四节 能量动力学分析 389第五节 应用稳定性同位素检测能流和物流的踪迹 391第六节 研究热点 392第二十一章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95第一节 物质循环概述 395第二节 水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397第三节 碳、氮、磷和硫的循环 399第四节 有毒物质的迁移和转化 405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营养物质收支 412第六节 当前研究热点 414第二十二章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分解 417第一节 物质分解的基本概念 417第二节 有机物质的分解过程 419第三节 研究热点与展望 423第二十三章 生态系统的信息流动 425第一节 生态系统信息的特点及流动环节 425第二节 信息化的植物亚生态系统 428第三节 信息化的动物亚生态系统 431第四节 发展趋势 433第七篇 景观生态学与全球变化生态学第二十四章 景观生态学 435第一节 景观和景观生态学 435第二节 景观生态学的一般原理 438第三节 景观结构与生态过程 439第四节 景观生态学数量研究方法 443第二十五章 全球变化生态学 452第一节 全球变化与全球变化生态学 452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 457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 461第四节 主要模型及其特点 465第五节 研究的发展方向 467第八篇 系统生态学第二十六章 系统生态学 471第一节 概念与定义 471第二节 生态系统建模及分析 473第三节 几种不同的建模方法 474第四节 模型的参数估计 479第五节 模型的特性分析 483第六节 发展趋势 486第九篇 应用生态学第二十七章 应用生态学原理与方法 490第一节 应用生态学概述 490第二节 应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491第二十八章 生物多样性 497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497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途径 498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功能 501第四节 保护区设计的基本原则与系统保护规划 507第二十九章 入侵生态学 515第一节 入侵生态学概述 515第二节 入侵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理论基础 517第三节 入侵生态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与技术 524第四节 入侵生态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528第三十章 恢复生态学 533第一节 恢复生态学的概念和定义 533第二节 恢复生态学原理 535第三节 恢复生态学方法与技术 539第四节 恢复生态学的主要技术与典型案例 542第五节 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547第三十一章 生态系统管理 553第一节 生态系统管理概念及其发展史 553第二节 生态系统管理的科学问题与目标 556第三节 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原理 558第四节 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方法 561第五节 生态系统管理的发展方向 569第三十二章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571第一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出与发展 571第二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 573第三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 576第四节 典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评价指标 577第五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评价方法 583第三十三章 可持续发展生态学 589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概念与内涵 589第二节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原理 593第三节 生态规划 596第四节 生态工程 615第五节 产业生态学与生态产业 619附录 628生态学名词中文索引 639
目 录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态学专业研究生教材。按照生态学从微观到宏观发展的层次,分述分子生态学、生理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系统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简要阐明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介绍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系统论述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指出生态学未来发展方向。本书始终贯穿理论与方法结合,基础与前沿并重,着眼于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章包括学习要点、基本概念、正文、思考题和参考文献5个部分。书末收录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态学课程考试试题。
各章包括学习要点、基本概念、正文、思考题和参考文献5个部分。书末收录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态学课程考试试题。
比价列表
1人想要1人拥有
公众号、微信群
缺书网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