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之树
作者:(美)庞思奋(Palmquist,S.) 著,翟鹏霄 译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5
页数:408
定价:26.00 元
ISBN-10:7563353291
ISBN-13:9787563353293
去豆瓣看看 第一部分 树根 形而上学与认识无知
第一周 洞识:为生活做准备
1 什么是哲学?
2 写洞识论文的几个原则
3 作为神话的哲学
第二周 哲学的起源
4 作为形而上学式的神话的哲学
5 作为理性对话的哲学
6 作为目的论科学的哲学
第三周 现代遗产
7 作为沉思的怀疑的哲学
8 作为先验批判的哲学
9 后批判哲学
第二部分 树干 逻辑与理解语言
第四周 从形而上学到逻辑
10 什么是逻辑?
11 两种逻辑
12 综合逻辑
第五周 逻辑的几何学
13 分析关系的映射
14 综合关系的映射
15 以新视角映射洞识
第六周 语言哲学
16 分析哲学:实证主义与日常语言
17 综合哲学;存在主义与言说上帝
18 诠释哲学:洞识与返回神话
第三部分 树枝 科学与爱智慧
第七周 科学哲学
19 什么是智慧?
20 科学与对智慧的剖析
21 因果律与科学的界线
第八周 道德哲学
22 自由与道德的界线
23 价值重估:一个道德突破?
24 视角主义:重建界线
第九周 政治哲学
25 权力与政治的界线
26 神权政体:最终的突破
……
第四部分 树叶 存在论与静默的惊奇
参考书目
术语表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庞思奋(Stephen R. Palmquist ),牛津大学哲学博士,香港浸会大学宗教与哲学系副教授。著有《康德的视角体系:对批判哲学的建筑性诠释》(1993)、《圣经的神权政体:对基督教政治哲学之圣经基础的看法》(1993)、《康德被忽略的四篇论文》(1994)、《康德的批判性宗教》(2000)、《哲学之树》(1992)、《完整之梦》(1997)、《爱之水》(2003)等,此外发表了四十多篇论文(多数有关康德哲学)。1999年9月,庞思奋博士推出了“香港哲学咖啡聚会”,这是一个定期举行的公共聚会,旨在对生活中的哲学问题进行非正式讨论,讨论摘要可在其获奖网站上浏览。
《哲学之树》呈现了一门为期12周的哲学入门课程,这门课旨在开启人们的哲学兴趣,发展个人思考哲学论题的独特视角,帮助初学者唤起、表达并批判自己的洞识。作者将西方哲学史的主要内容和西方哲学探讨的重大问题严密地编织在循序渐进的讲授之中,并不时打破欧洲中心的视角,站在中国哲学的角度进行反观比较,引导读者一步步深入对哲学的理解。全书既有课堂的机智灵活,又有行文结构的科学严谨。作者庞思奋博士在《哲学之树》中充分展现了其哲学家的禀赋以及哲学教师的教授智慧,并在融合东西方哲学遗产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相信《哲学之树》不仅会在中国广受欢迎,它也会吸引全世界的众多华人。之所以会相信这一点,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发现,中国人一旦在西方的语境中接受教育,最终往往会认为自己的哲学传统不是很有价值,而这《哲学之树》提供了一种研究哲学的方法,它能使读者超越东西方之间的表面的差异。因为我们在这《哲学之树》里看到的哲学,是某种对全人类而言共同的东西——只要我们正确地看待它。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