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文学理论教程教学参考书(修订2版)(附光盘)
目 录内容简介
第一编导 论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
一、内容提要1
1关于文学理论的性质1
2关于文学理论的形态1
二、概念源流2
文艺学2
三、答题要点3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3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3
查看完整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
一、内容提要1
1关于文学理论的性质1
2关于文学理论的形态1
二、概念源流2
文艺学2
三、答题要点3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3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3
查看完整
目 录内容简介
《文学理论教程〈修订2版〉教学参考书》每章的主要内容分为五部分:内容提要、概念源流、答题要点、相关知识、参考文献,是每一个文学爱好者的必读书籍之一。
目 录内容简介
第一编导 论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
一、内容提要1
1关于文学理论的性质1
2关于文学理论的形态1
二、概念源流2
文艺学2
三、答题要点3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3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3
四、相关知识4
l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发展4
2韦勒克: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7
3卡冈:对艺术作综合研究的系统方法18
五、参考文献25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26
一、内容提要26
l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26
2关于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26
二、概念源流27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27
三、答题要点28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的说明。 28
2.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理解的特点。 28
3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29
四、相关知识29
1马克思论人类的生活活动和按美的规律建造29
2恩格斯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交互作用30
3马克思恩格斯论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30
4马克思论生产与消费31
5哈贝马斯论交往行为34
6钱中文论文学是审美意37识形态
五、参考文献42
第二编文学活动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43
一、内容提要43
1关于文学活动及其构成43
2关于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43
3关于文学括动的发生与发展43
二、概念源流44
1生活活动44
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44
3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44
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44
5文学本体论45
6·劳动说45
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在发展上的“不平衡关系45
三、答题要点45
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45
2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请简述之,并指明它们的
片面性 46
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46
4试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 47
5关于文学活动的整体性以及文学活动与人类生活活动的有机联系的问题。48
6关于文学发展动因上的多方面性与终极追溯。 49
四、相关知识49
1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说49
2“断竹,续竹,飞土,逐肉”51
3治世之音安以乐51
五、参考文献52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55
3关于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56
4关于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56
二、概念源流.56
1文学(1iterature)56
2意识形态(ideology)57
3话语(discursive)58
三、答题要点59
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 59
2怎样理懈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59
3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59
4什么是话语蕴藉?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试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59
四、相关知识59
l冯·戴伊克:话语分析方法59
2杰姆逊:意识形态分析的七种模式65
3伊格尔顿:文学与意识形态69
4伊格尔顿:文学、话语实践和修辞学71
5阿多诺:艺术的双重性73
6阿尔都塞:艺术与审美和意识形态78
7中国古人沧话语含蕴(四则)78
五、参考文献79
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8l
一、内容提要8l
1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81
2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81
3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82
二、概念源流82
1社会主义新人形象82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83
3推陈出新84
4人民性85
三、答题要点86
I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86
2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中的雅与俗的问题? 86
3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学的意义。87
4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 88
四、相关知识89
1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论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89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91
五、参考文献93
第三编文学创造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95
一、内容提要95
l关于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95
2关于文学创造的主客体96
二、概念源流97
1精神生产97
2艺术生产97
3文学创造的客体97
4文学创造的主体97
5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98
6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98
三、答题要点99
1“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99
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99
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言语100
4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它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的现实客体?lOO
5能否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如何理解“作家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100
6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101
7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lOl
8为什么说文学创造中作为主体的作家始终处于主导性地位?102
9关于文学言语的含蓄、多义、模糊性特征问题。102
四、相关知识103
l“艺术生产”概念的提出103
2关于弗洛伊德的艺术是“性欲的转换形式”之说105
3关于荣格的“集庠无意识”、“原始意象”和“原型106
4审美“心理距离”说108
5“移情”说108
五、参考文献109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112
一、内容提要112
l关于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112
2关于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113
3关于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116
二、概念源流117
1材料117
2艺术发现120
3创作动机123
三、答题要点 125
J为什么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125
2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127
3自已是否从事过文学创作?是否发生过灵感?如果有,试述灵感的特点与个人体会,并尝试与直觉比较。 128
4意识和无意识在文学创造中的意义何在?128
5为什么说即兴不是凭空出现的?128
四、相关知识129
1弗洛伊德等论人的心灵、潜意识及创造活动之奥秘129
2阿恩海姆等论视觉思维(含观察)、材料积累、艺术发现与创作动机132
3德谟克利特等论灵感与直觉133
4阿瑞提等论想象、意象以及构思134
5萨特等论意象与语词、心与手的关系135
五、参考文献136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137
一、内容提要137
1关于艺术真实137
2关于情感评价137
3关于形式创造137
二、概念源流138
l艺术真实138
2艺术概括140
3情感评价142
4艺术形式144
三、答题要点146
1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在文学创造中“真、善、美”与“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是什么关系? 146
2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7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146
3诠释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并对下面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作出评述。146
4怎样理解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147
5阐明情感评价的高尚品格及功利取向与文学尚“善”的审美价值追求之关系;诠释情感评价的诚挚情态及艺术呈示之含义。147
6为什么说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谈谈你对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关系的理解。147
7为什么说形式创造对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148
8阐释“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的审美创造内涵。 148
9谈谈你对“有意昧的形式”这一概念的见解。 148
10有人说文学作品是不可转译的(包括各民族语言及古今文之间),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148
四、相关知识148
l列·斯托洛维奇:诠释艺术的多方面本性的审美价值论148
2.A.卢那卡尔斯基:审美价值——真善美之合一149
3 F席勒:艺术真实是诗意的真实而有别于历史的真实150
4黑格尔:艺术的真实是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协调一致150
5.N.冈察洛夫:艺术真实和现实真实不是同一东西151
6乔治·卢卡契:文学创造中的人的主观性15l
7高尔基:文学的真实是从同类许多事实中提出来的精萃152
8歌德:艺术的真正生命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152
9丹纳:艺术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个特殊表现得彰明较著152
10莫泊桑:艺术真实是运用诗艺创造出来的152
11迪伦马特:艺术的主观性153
12胡风:主观精神和客观真理的融合153
13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创造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153
14恩格斯评论文学创造中的情感评价154
15列宁论托尔斯泰作品里情感评价的价值取向154
16中国古典诗学论情155
17罗宾·乔治·科林伍德:艺术是表现情感的155
18苏珊·朗格:艺术品就是情感的形式156
19鲁迅论情感评价的品格及其社会功利性156
20《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人文主义157
2l童庆炳: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张力157
22黑格尔:内容与形式的独立完整的统一,就是艺术的中心158
23别林斯基:思想与形式融合一体,是不可分的158
24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传达的内容决定形式的选择159
25宗白华:艺术家往往倾向以“形式”为艺术的基本159
26克莱夫·贝尔:有意味的形式160
五、参考文献160
第四编文学作品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163
一、内容提要163
1关于文学作品的类型163
2关于文学作品的体裁164
二、概念源流164
1现实型文学和理想型文学164
2象征型文学165
三、答题要点167
1如何认识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文学的
关系?167
2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167
3运用文学类型理论分析当代文学作品。169
4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169
5从诗歌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170
6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170
7比较小说与副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170
四、相关知识170
1有关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的论述170
2有关象征型文学的论述174
五、参考文献178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80
一、内容提要180
I关于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180
2关于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81
二、概念源流182
l典型182
2特征化184
3意境185
4意象187
三、答题要点19l
1举例说明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191
2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之。19l
3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192
4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193
5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93
6审美意象与意象主义的意象观的区别。194
四、相关知识198
l关于典型概念198
2关于艺术形象的高级形态20l
3关于意象的多种理解201
4关于典型、意境、意象之间的关系203
五、参考文献204
第十一章文学的叙事205
一、内容提要205
1关于叙事界定205
2关于叙述内容205
3关于叙述话语205
4关于叙述动作206
二、概念源流206
l叙事学206
2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208
3叙述者的声音209
三、答题要点210
l如何理解叙事的特征?210
2情节与事件的关系如何?210
3试分析一篇叙事作品的行动序列。210
4试述叙事节奏与时间的关系。210
5叙述角度的变换对于阅读有何意义?211
6试分析一篇叙事作品中叙述者声音的特点。211
7试分析《窦娥冤》中的行动序列。211
8试分析《猫》和《沉沦》中叙述者声音的特点。212
四、相关知识214
1传统的西方叙事理论214
2传统的中国叙事理论215
3新叙事学215
五、参考文献216
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217
一、内容提要217
l关于抒情界定217
2关于抒情性作品的构成…218
3关于抒情方式219
二、概念源流220
l抒情与抒情话语220
2抒情性作品的结构220
3抒情话语的修辞220
三、答题要点221
1文学抒情与叙事有哪些主要区别22l
2抒情话语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来突出语言的表现功能?221
3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221
四、相关知识221
l宗白华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221
2宗白华论诗画关系225
3高友工论中国抒情美学227
五、参考文献236
第十三章文学风格238
一、内容提要238
l风格的诸种观念和理论238
2 、格的定义和内涵239
3.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239
4文学风格与文化240
二、概念源流241
1.风格241
2创作个性242
3风格类型243
三、答题要点243
1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的观点? 243
2如何理解文学风格的价值?244
3如何理解文学的时代风格?244
四、相关知识245
1.马克思论风格的多样性245
2毛泽东论艺术要有特殊的民族风格246
3曹丕论作家的个性和风格246
4陆机论文体风格特征247
5刘勰论风格247
6方孝孺论风格类乎其人248
7姚鼐论风格之美249
8钱锺书论“文如其人”249
9亚里士多德论风格的追求251
10布封论风格25l
11歌德论作家的风格是他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252
12巴尔特论风格253
13李延寿论南北词人之得失254
14刘师培论南北文学不同254
15赫拉普钦科论文学流派255
五、参考文献255
第五编文学消费与接受
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251
一、内容提要257
1.关于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257
2关于文学接受的文化价值257
二、概念源流258
l文学消费258
2文学传播260
3高雅文学26l
4文学接受262
5文学交流263
三、答题要点264
l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有什么关系?264
2文学传播方式对文学的生产与消费有何影响?265
3文化市场对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有什么影响?265
4为什么文学消费既是一般商品消费,又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 265
5怎样理解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意识形态性质?265
6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65
7如何理解文学接受的审美价值?266
8如何理船文学接受的认识价值?266
9如何理解文学接受的阐释价值?266
lO如何理解文学接受的交流价值?267
ll如何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生命力与其商业价值并无必然联系?267
12如何理解商品经济条件下文学出版业的复杂性?268
13如何理解文学创作与金钱的关系?268
14如何理解文学交流的典范: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与巴赫金的“对话批评”?269
四、相关知识270
l马克思论作家决不应为了挣钱而写作270
2马克思、恩格斯论资产阶级将诗人和艺术家变成它的雇佣劳动者271
3马克思论艺术生产作为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区分271
4马克思论同一种劳动可以是生产劳动,也可以是非生产劳动272
5马克思论艺术生产本质上是非经济意义上的生产272
6马克思论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商业价值和审美价值273
7马克思论精神产品的劳动量和价值量难以精确计算273
8马克思论精神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273
9马克思论精神生产是人类生产的一种特殊形式273
10马克思论艺术生产一定要与物质生产的一定形式相联系274
ll马克思论精神消费比物质消费更高尚274
12马克思论精神产品的两种存在形式274
13马克思论生产与消费的互动关系275
14马克思论精神生产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的形成276
15马克思论精神生产作为雇佣劳动是巨大的进步276
16布瓦洛论文学是神圣的事业,不应成为惟利是图的手段277
17贝尔论艺术家与宗教狂277
18埃斯卡尔皮论不阅读的文学消费(“炫耀式”的文学消费)278
19瓦特论小说的兴起与读者大众的关系278
20鲁迅论文学创作与读者的关系279
21马克斯’韦伯论技术的进步不~定带来艺术品审美价值的提高279
22本杰明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美学特征280
23本杰明论艺术品的两种价值及其两种接受方式281
24本燕明论文艺与消费大众的关系281
25萨特论文学的商品化及文学的价值282
26桑切斯’瓦斯克斯论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283
27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论文化工业(大众文化)283
28本杰明论资本主义文化市场中的作家及其作品284
29马克思论小说作品的认识价值285
30恩格斯论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认识价值285
31葛兰西论通俗文学的认识价值、娱乐价值和文化阐释价值285
32萨特论文学接受的交流价值286
33伽达默尔论阐释学经验的对话交往性质286
34姚斯(又译作“耀斯”)论艺术审美接受的互动与认同模式286
35姚斯论生活世界是一个互为主体的世界287
36巴赫金论文学接受的交往与对话价值287
37哈贝马斯论主体问性、自我认同与交往对话的关系288
38哈贝马斯论话语交往行为的规范性基础288
五、参考文献288
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290
一、内容提要290
1关于文学接受的发生290
2关于文学接受的发展290
3关于文学接受的高潮291
二、概念源流“29l
l期待视野291
2隐含的读者292
3共鸣293
4净化295
三、答题要点296
l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是怎样形成的?296
2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是什么?296
3如何理解接受心境与接受效果之间的关系?296
4隐含的读者是怎样形成的’297
5文学接受为什么需要“填空”、“对话”与“兴味”?298
6文学接受活动中为什么会产生异变?298
7如何看待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误解?299
8试述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的关系。299
9文学接受高潮中的共鸣、净化与领悟之间有什么区别? 30l
lO延留在文学接受活动中有什么意义?301
四、相关知识301
l孔子与“诗可以兴”301
2钟嵘与“滋味”说.302
3司空图与“超以象外”、“味外之旨”303
4伽达默尔与文艺解释学304
5姚斯、伊瑟尔与接受美学305
五、参考文献308
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309
一、内容提要309
1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309
2 学批评的模式310
3文学批评的实践311
二、概念源流312
l文学批评312
2文学批评的标准314
3文化批评317
三、答题要点318
l怎样理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318
2为什么说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总原则和方法论319
3怎样理解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具体内涵及两者关系?320
4选择两种批评模式进行比较,说明传统批评模式与现代批评模式的区别。 32l
5立足中国的社会历史语境.简析文化批评出现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322
四、相关知识323
l方法、方法论与文学批评的方法323
2文学批评的文体326
五、参考文献328
^ 收 起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
一、内容提要1
1关于文学理论的性质1
2关于文学理论的形态1
二、概念源流2
文艺学2
三、答题要点3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3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3
四、相关知识4
l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发展4
2韦勒克: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7
3卡冈:对艺术作综合研究的系统方法18
五、参考文献25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26
一、内容提要26
l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26
2关于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26
二、概念源流27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27
三、答题要点28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的说明。 28
2.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理解的特点。 28
3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29
四、相关知识29
1马克思论人类的生活活动和按美的规律建造29
2恩格斯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交互作用30
3马克思恩格斯论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30
4马克思论生产与消费31
5哈贝马斯论交往行为34
6钱中文论文学是审美意37识形态
五、参考文献42
第二编文学活动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43
一、内容提要43
1关于文学活动及其构成43
2关于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43
3关于文学括动的发生与发展43
二、概念源流44
1生活活动44
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44
3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44
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44
5文学本体论45
6·劳动说45
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在发展上的“不平衡关系45
三、答题要点45
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45
2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请简述之,并指明它们的
片面性 46
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46
4试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 47
5关于文学活动的整体性以及文学活动与人类生活活动的有机联系的问题。48
6关于文学发展动因上的多方面性与终极追溯。 49
四、相关知识49
1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说49
2“断竹,续竹,飞土,逐肉”51
3治世之音安以乐51
五、参考文献52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55
3关于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56
4关于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56
二、概念源流.56
1文学(1iterature)56
2意识形态(ideology)57
3话语(discursive)58
三、答题要点59
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 59
2怎样理懈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59
3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59
4什么是话语蕴藉?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试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59
四、相关知识59
l冯·戴伊克:话语分析方法59
2杰姆逊:意识形态分析的七种模式65
3伊格尔顿:文学与意识形态69
4伊格尔顿:文学、话语实践和修辞学71
5阿多诺:艺术的双重性73
6阿尔都塞:艺术与审美和意识形态78
7中国古人沧话语含蕴(四则)78
五、参考文献79
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8l
一、内容提要8l
1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81
2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81
3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82
二、概念源流82
1社会主义新人形象82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83
3推陈出新84
4人民性85
三、答题要点86
I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86
2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中的雅与俗的问题? 86
3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学的意义。87
4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 88
四、相关知识89
1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论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89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91
五、参考文献93
第三编文学创造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95
一、内容提要95
l关于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95
2关于文学创造的主客体96
二、概念源流97
1精神生产97
2艺术生产97
3文学创造的客体97
4文学创造的主体97
5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98
6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98
三、答题要点99
1“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99
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99
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言语100
4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它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的现实客体?lOO
5能否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如何理解“作家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100
6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101
7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lOl
8为什么说文学创造中作为主体的作家始终处于主导性地位?102
9关于文学言语的含蓄、多义、模糊性特征问题。102
四、相关知识103
l“艺术生产”概念的提出103
2关于弗洛伊德的艺术是“性欲的转换形式”之说105
3关于荣格的“集庠无意识”、“原始意象”和“原型106
4审美“心理距离”说108
5“移情”说108
五、参考文献109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112
一、内容提要112
l关于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112
2关于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113
3关于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116
二、概念源流117
1材料117
2艺术发现120
3创作动机123
三、答题要点 125
J为什么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125
2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127
3自已是否从事过文学创作?是否发生过灵感?如果有,试述灵感的特点与个人体会,并尝试与直觉比较。 128
4意识和无意识在文学创造中的意义何在?128
5为什么说即兴不是凭空出现的?128
四、相关知识129
1弗洛伊德等论人的心灵、潜意识及创造活动之奥秘129
2阿恩海姆等论视觉思维(含观察)、材料积累、艺术发现与创作动机132
3德谟克利特等论灵感与直觉133
4阿瑞提等论想象、意象以及构思134
5萨特等论意象与语词、心与手的关系135
五、参考文献136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137
一、内容提要137
1关于艺术真实137
2关于情感评价137
3关于形式创造137
二、概念源流138
l艺术真实138
2艺术概括140
3情感评价142
4艺术形式144
三、答题要点146
1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在文学创造中“真、善、美”与“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是什么关系? 146
2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7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146
3诠释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并对下面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作出评述。146
4怎样理解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147
5阐明情感评价的高尚品格及功利取向与文学尚“善”的审美价值追求之关系;诠释情感评价的诚挚情态及艺术呈示之含义。147
6为什么说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谈谈你对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关系的理解。147
7为什么说形式创造对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148
8阐释“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的审美创造内涵。 148
9谈谈你对“有意昧的形式”这一概念的见解。 148
10有人说文学作品是不可转译的(包括各民族语言及古今文之间),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148
四、相关知识148
l列·斯托洛维奇:诠释艺术的多方面本性的审美价值论148
2.A.卢那卡尔斯基:审美价值——真善美之合一149
3 F席勒:艺术真实是诗意的真实而有别于历史的真实150
4黑格尔:艺术的真实是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协调一致150
5.N.冈察洛夫:艺术真实和现实真实不是同一东西151
6乔治·卢卡契:文学创造中的人的主观性15l
7高尔基:文学的真实是从同类许多事实中提出来的精萃152
8歌德:艺术的真正生命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152
9丹纳:艺术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个特殊表现得彰明较著152
10莫泊桑:艺术真实是运用诗艺创造出来的152
11迪伦马特:艺术的主观性153
12胡风:主观精神和客观真理的融合153
13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创造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153
14恩格斯评论文学创造中的情感评价154
15列宁论托尔斯泰作品里情感评价的价值取向154
16中国古典诗学论情155
17罗宾·乔治·科林伍德:艺术是表现情感的155
18苏珊·朗格:艺术品就是情感的形式156
19鲁迅论情感评价的品格及其社会功利性156
20《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人文主义157
2l童庆炳: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张力157
22黑格尔:内容与形式的独立完整的统一,就是艺术的中心158
23别林斯基:思想与形式融合一体,是不可分的158
24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传达的内容决定形式的选择159
25宗白华:艺术家往往倾向以“形式”为艺术的基本159
26克莱夫·贝尔:有意味的形式160
五、参考文献160
第四编文学作品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163
一、内容提要163
1关于文学作品的类型163
2关于文学作品的体裁164
二、概念源流164
1现实型文学和理想型文学164
2象征型文学165
三、答题要点167
1如何认识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文学的
关系?167
2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167
3运用文学类型理论分析当代文学作品。169
4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169
5从诗歌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170
6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170
7比较小说与副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170
四、相关知识170
1有关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的论述170
2有关象征型文学的论述174
五、参考文献178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80
一、内容提要180
I关于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180
2关于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81
二、概念源流182
l典型182
2特征化184
3意境185
4意象187
三、答题要点19l
1举例说明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191
2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之。19l
3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192
4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193
5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93
6审美意象与意象主义的意象观的区别。194
四、相关知识198
l关于典型概念198
2关于艺术形象的高级形态20l
3关于意象的多种理解201
4关于典型、意境、意象之间的关系203
五、参考文献204
第十一章文学的叙事205
一、内容提要205
1关于叙事界定205
2关于叙述内容205
3关于叙述话语205
4关于叙述动作206
二、概念源流206
l叙事学206
2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208
3叙述者的声音209
三、答题要点210
l如何理解叙事的特征?210
2情节与事件的关系如何?210
3试分析一篇叙事作品的行动序列。210
4试述叙事节奏与时间的关系。210
5叙述角度的变换对于阅读有何意义?211
6试分析一篇叙事作品中叙述者声音的特点。211
7试分析《窦娥冤》中的行动序列。211
8试分析《猫》和《沉沦》中叙述者声音的特点。212
四、相关知识214
1传统的西方叙事理论214
2传统的中国叙事理论215
3新叙事学215
五、参考文献216
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217
一、内容提要217
l关于抒情界定217
2关于抒情性作品的构成…218
3关于抒情方式219
二、概念源流220
l抒情与抒情话语220
2抒情性作品的结构220
3抒情话语的修辞220
三、答题要点221
1文学抒情与叙事有哪些主要区别22l
2抒情话语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来突出语言的表现功能?221
3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221
四、相关知识221
l宗白华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221
2宗白华论诗画关系225
3高友工论中国抒情美学227
五、参考文献236
第十三章文学风格238
一、内容提要238
l风格的诸种观念和理论238
2 、格的定义和内涵239
3.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239
4文学风格与文化240
二、概念源流241
1.风格241
2创作个性242
3风格类型243
三、答题要点243
1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的观点? 243
2如何理解文学风格的价值?244
3如何理解文学的时代风格?244
四、相关知识245
1.马克思论风格的多样性245
2毛泽东论艺术要有特殊的民族风格246
3曹丕论作家的个性和风格246
4陆机论文体风格特征247
5刘勰论风格247
6方孝孺论风格类乎其人248
7姚鼐论风格之美249
8钱锺书论“文如其人”249
9亚里士多德论风格的追求251
10布封论风格25l
11歌德论作家的风格是他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252
12巴尔特论风格253
13李延寿论南北词人之得失254
14刘师培论南北文学不同254
15赫拉普钦科论文学流派255
五、参考文献255
第五编文学消费与接受
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251
一、内容提要257
1.关于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257
2关于文学接受的文化价值257
二、概念源流258
l文学消费258
2文学传播260
3高雅文学26l
4文学接受262
5文学交流263
三、答题要点264
l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有什么关系?264
2文学传播方式对文学的生产与消费有何影响?265
3文化市场对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有什么影响?265
4为什么文学消费既是一般商品消费,又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 265
5怎样理解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意识形态性质?265
6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65
7如何理解文学接受的审美价值?266
8如何理船文学接受的认识价值?266
9如何理解文学接受的阐释价值?266
lO如何理解文学接受的交流价值?267
ll如何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生命力与其商业价值并无必然联系?267
12如何理解商品经济条件下文学出版业的复杂性?268
13如何理解文学创作与金钱的关系?268
14如何理解文学交流的典范: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与巴赫金的“对话批评”?269
四、相关知识270
l马克思论作家决不应为了挣钱而写作270
2马克思、恩格斯论资产阶级将诗人和艺术家变成它的雇佣劳动者271
3马克思论艺术生产作为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区分271
4马克思论同一种劳动可以是生产劳动,也可以是非生产劳动272
5马克思论艺术生产本质上是非经济意义上的生产272
6马克思论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商业价值和审美价值273
7马克思论精神产品的劳动量和价值量难以精确计算273
8马克思论精神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273
9马克思论精神生产是人类生产的一种特殊形式273
10马克思论艺术生产一定要与物质生产的一定形式相联系274
ll马克思论精神消费比物质消费更高尚274
12马克思论精神产品的两种存在形式274
13马克思论生产与消费的互动关系275
14马克思论精神生产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的形成276
15马克思论精神生产作为雇佣劳动是巨大的进步276
16布瓦洛论文学是神圣的事业,不应成为惟利是图的手段277
17贝尔论艺术家与宗教狂277
18埃斯卡尔皮论不阅读的文学消费(“炫耀式”的文学消费)278
19瓦特论小说的兴起与读者大众的关系278
20鲁迅论文学创作与读者的关系279
21马克斯’韦伯论技术的进步不~定带来艺术品审美价值的提高279
22本杰明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美学特征280
23本杰明论艺术品的两种价值及其两种接受方式281
24本燕明论文艺与消费大众的关系281
25萨特论文学的商品化及文学的价值282
26桑切斯’瓦斯克斯论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283
27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论文化工业(大众文化)283
28本杰明论资本主义文化市场中的作家及其作品284
29马克思论小说作品的认识价值285
30恩格斯论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认识价值285
31葛兰西论通俗文学的认识价值、娱乐价值和文化阐释价值285
32萨特论文学接受的交流价值286
33伽达默尔论阐释学经验的对话交往性质286
34姚斯(又译作“耀斯”)论艺术审美接受的互动与认同模式286
35姚斯论生活世界是一个互为主体的世界287
36巴赫金论文学接受的交往与对话价值287
37哈贝马斯论主体问性、自我认同与交往对话的关系288
38哈贝马斯论话语交往行为的规范性基础288
五、参考文献288
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290
一、内容提要290
1关于文学接受的发生290
2关于文学接受的发展290
3关于文学接受的高潮291
二、概念源流“29l
l期待视野291
2隐含的读者292
3共鸣293
4净化295
三、答题要点296
l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是怎样形成的?296
2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是什么?296
3如何理解接受心境与接受效果之间的关系?296
4隐含的读者是怎样形成的’297
5文学接受为什么需要“填空”、“对话”与“兴味”?298
6文学接受活动中为什么会产生异变?298
7如何看待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误解?299
8试述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的关系。299
9文学接受高潮中的共鸣、净化与领悟之间有什么区别? 30l
lO延留在文学接受活动中有什么意义?301
四、相关知识301
l孔子与“诗可以兴”301
2钟嵘与“滋味”说.302
3司空图与“超以象外”、“味外之旨”303
4伽达默尔与文艺解释学304
5姚斯、伊瑟尔与接受美学305
五、参考文献308
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309
一、内容提要309
1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309
2 学批评的模式310
3文学批评的实践311
二、概念源流312
l文学批评312
2文学批评的标准314
3文化批评317
三、答题要点318
l怎样理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318
2为什么说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总原则和方法论319
3怎样理解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具体内涵及两者关系?320
4选择两种批评模式进行比较,说明传统批评模式与现代批评模式的区别。 32l
5立足中国的社会历史语境.简析文化批评出现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322
四、相关知识323
l方法、方法论与文学批评的方法323
2文学批评的文体326
五、参考文献328
^ 收 起
目 录内容简介
《文学理论教程〈修订2版〉教学参考书》每章的主要内容分为五部分:内容提要、概念源流、答题要点、相关知识、参考文献,是每一个文学爱好者的必读书籍之一。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缺书网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