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的美丽风光——《荷花淀》
《荷花淀》是著名作家孙犁先生的名作,以抗日战争为背景,选取白洋淀小小一隅,表现农村妇女的温柔多情和坚贞勇敢。在战火硝烟中,爱情与人性,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灿烂美丽。对于年纪幼小的孩子而言,理解上述主题相对困难,在阅读过程中,父母应当引导儿童欣赏文字语言与图像语言的互相转换,以培养欣赏文字和图画的能力。 本书在改编时保留了原文的叙述主线及语言风格,淡化了其中的夫妻情爱及战争背景。绘者李莹小姐着力用笔和刻意表现的,都是白洋淀诗情画意的风光,一片片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类美好追求和美好愿望的荷花荷叶组成的美丽坦荡的荷花淀。画面大都以荷花荷叶为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父母在读给孩子听的时候,需要放慢文字的节奏,让孩子认真欣赏画面所蕴含的深意。 年纪稍大的孩子,父母不妨在看完本书后将原文找来,配合图画再次读给孩子听,帮助孩子更深切地领会到画面与文字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领略文字与画面语言的转换。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也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在欢笑中学会分享——《猪八戒吃西瓜》
相信在大多数小朋友眼中,猪八戒都是一个很贪吃的形象。《猪八戒吃西瓜》讲的就是猪八戒因为贪吃而受到孙悟空捉弄的小故事——在寻找瓜果食品的途中,猪八戒发现了大西瓜,他找了各种借口,把西瓜全吃完了。为了教训八戒,孙悟空变出四块西瓜皮,一路使他摔了四个跟斗。
猪八戒贪吃又经不住诱惑的性格非常孩子气,也许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也会像猪八戒一样,本来准备把好吃的留给爸爸妈妈分享,却又忍不住自己一个人吃光,吃完了又充满自责。在这个故事中,孙悟空会用四块瓜皮惩罚猪八戒,而在现实生活中,谁也不会因此而责备一个稚气的孩子。但家长们在读完这本书之后,不要忙着向孩子们灌输学会分享之类的道理。只要您和他一起,把故事读给他听,和他一起为猪八戒的稚拙而发笑,他就已经有大的收获了。在欢笑中,他也一定已经明白了好东西要大家分享的道理。
郭警先生选择用水彩表现整个故事,颜色明丽,画面单纯,略带漫画风格,画面节奏和故事节奏一样张弛有度,相信小朋友们会像喜欢猪八戒一样喜欢整本书。
少年的传奇——《羊舍一夕》
《羊舍一夕》改编自汪曾祺先生的一部中篇小说,原文构思精心,文学语言精妙。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儿童来讲,却难以欣赏。编辑将文字作了适当的改编,删去了大量对生活和命运的描写,而单纯地叙述四个可爱的农场少年不同的个性与一个羊舍之夜。 画者袁亚欢小姐采用了连续画轴的形式来展现这个故事。对于孩子而言,由于故事的情景与自己的生活相距甚远,无疑会以民间故事或传奇的形式来理解。读完此书,家长不妨请孩子来猜测一下在画面中四个孩子到底是谁,无论是拙诚的牧羊少年“老九”、机灵的果园小工“小吕”,还是文静的“留孩”和聪明又胆小细心的奶哥“丁贵甲”,画面中都给了一定的暗示,这也会让孩子对人物形象有更深入的理解。 本书中文字有一些为河北方言,汪先生用此写作是为了增加文字的活泼与生动。阅读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开展一个演出游戏,家庭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会让孩子更加深入地理解写作中如何赋予不同角色不同的语言特色。
成长的迷惘——《城南旧事(二)我们去看海》
如何分清楚一个人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这大概是每个孩子成长历程中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在《城南旧事(二)我们看海去》这篇文章里,七岁的小英子刚刚上一年级,也遇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她在离家不远的一个荒草丛生的破院子里,偶然认识了藏在那里的小偷。英子从此开始了迷惘,像她分不清楚天和海一样,也分不清好人和坏人。 成人都很清楚,世界上并无清晰的白和黑,只有深深浅浅的灰色,海天交接之处,也是一片朦胧。而孩子却偏偏想要把这一切都分得清清楚楚。读这个故事的时候,各位父母请不要做任何提示,很多问题都需要经验的积累才能够有比较清晰的答案,而这个过程,需要孩子亲身去经历体验才行。
文章的最后,小英子眼见了小偷被抓住,却很想哭,同时也反对妈妈所说坏人的下场。在她的心里,仍然没有分清楚海和天。而这些,正是成长本身的迷人之处,也是让孩子探索人生和世界的动力所在,那么,请留待孩子自行寻找答案。若是读完书孩子想要自己想一想,发发呆,那请由他去。
甜美又有教育意义的好故事——《乌鸦歌》
丰子恺先生曾经说过,给儿童看的文学作品,应当像茯苓糕一样,滋味甜美又对身体有益处。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的著名教育家,他的童话作品,恰如丰先生所说,读来文字清通,故事动人,且对孩子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乌鸦歌》是一则童话,讲述爱美的乌鸦因遭到白鹅、白鸭、白鸡的嘲笑想把自己变白的故事。陶先生采用了韵文的形式来描写书中角色的对白,每一次乌鸦的独白,都是一首小诗。父母在读给孩子听的时候,不妨配合角色性格对语气做相应的调整,这样更会让孩子在阅读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图画作者李莹小姐采用了水彩来绘制本书,色彩清丽柔美,极富童话色彩,亦能让孩子在读图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
这个故事同时也可看作是一个寻找并接纳自己定位的故事,父母可以用这样的故事来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读后不妨和孩子讨论一下,为何乌鸦后来不要变成白鸦了?再次去西湖上照镜子的时候,心情与从前有什么不同?而作为不完美的自己,又该如何接受并看到自己的长处呢?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