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史
作者:叶喆民 著
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1
页数:629
定价:280.00 元
ISBN-10:7108022079
ISBN-13:9787108022073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陶器的起源
第二章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分布与分期
第一节 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
第二节 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
第三节 其他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陶器
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制作和烧成方法
第五节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造型与装饰艺术
第三章 夏商周时期主要制陶工艺
第一节 夏代初见端绪的灰、黑陶与白陶
第二节 中原地区商代陶器的主要成就
查看完整 叶喆民,字丹枫,1924年生于北京,满族。北京大学文学院毕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自幼随父麟趾教授学习陶瓷,后在故宫博物院师从陈万里、孙瀛洲二位先生,赴全国各大窑址考察,鉴定博物馆藏瓷。1977—1985年首先发现并认定汝窑窑址。现受聘为故宫博物馆客座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硅酸盐学会古陶瓷委员会顾问,中国古陶瓷学会顾问等。
著有《中国古陶瓷科学浅说》、《中国陶瓷史纲要》、《中国古陶瓷文献备考》、《寻瓷访古漫记(上篇)》、《汝窑聚珍》、《隋唐宋元陶瓷通论》、《中国书法史通论》、《饮流斋说瓷译注》等,以及有关论文百余篇。
八十岁后仍在继续著述,并应邀为美术院校研究生及中、青年学者们举办专题讲座,敬业乐群老而弥笃。
“陶瓷”是人类利用黏土矿物或岩石等多种天然资源,经过火烧制成功的技术成果。它与人类历史文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我们瓷器的发明及其工艺和技术的辉煌成就,对于人类生自学成才与文化都曾做出过很大的贡献。而一部“陶瓷史”既是民族艺术与科学漫长的发展史之缩影,也是当时社会生活及文化交流乃至政治、经济的真实反映。
这部《中国陶瓷吏》是在其原作《中国陶瓷史纲要》的基础上又补充了近20年来的新发现和新认识,图文并茂,内容更加丰富、翔实。它不仅阐述了中国历代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贸易往来等变迁。它还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灿烂历史。相信这该书的出版,不仅可作为同业的研究和生产人员必不可少的参考书;同时,它也是一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民族自豪感的优秀教材。
第一章 陶器的起源
第二章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分布与分期
第一节 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
第二节 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
第三节 其他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陶器
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制作和烧成方法
第五节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造型与装饰艺术
第三章 夏商周时期主要制陶工艺
第一节 夏代初见端绪的灰、黑陶与白陶
第二节 中原地区商代陶器的主要成就
第三节 其他富有地方特点的青铜时代陶器
第四节 战国时期的特艺陶器
第四章 秦汉时期陶器的发展与瓷器的出现
第一节 秦代大型陶俑的烧成
第二节 丰富多彩的陶器
第三节 东汉瓷工艺的主要成就
第四节 汉代陶瓷工艺的主要成就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进期的陶瓷
第一节 三国、两晋时期的青瓷器
第二节 六朝着瓷与带彩瓷器
第六章 隋代陶瓷的普及和提高
第一节 白瓷的烧制成工业区
第二节 著名的青瓷窑场
第三节 隋代青瓷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 隋代陶瓷工艺的特色
第七章 唐代陶瓷的辉煌成就
第一节 南北方青瓷名窑
第二节 南北方白瓷名窑
第三节 独树一帜的唐三彩陶器
第五节 唐、五代时期陶瓷器的对外输出
第六节 宋代陶瓷的历史高峰
第八章 宋代陶瓷的历史高峰
第九章 辽金西夏陶瓷的民族风格
……
^ 收 起 叶喆民,字丹枫,1924年生于北京,满族。北京大学文学院毕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自幼随父麟趾教授学习陶瓷,后在故宫博物院师从陈万里、孙瀛洲二位先生,赴全国各大窑址考察,鉴定博物馆藏瓷。1977—1985年首先发现并认定汝窑窑址。现受聘为故宫博物馆客座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硅酸盐学会古陶瓷委员会顾问,中国古陶瓷学会顾问等。
著有《中国古陶瓷科学浅说》、《中国陶瓷史纲要》、《中国古陶瓷文献备考》、《寻瓷访古漫记(上篇)》、《汝窑聚珍》、《隋唐宋元陶瓷通论》、《中国书法史通论》、《饮流斋说瓷译注》等,以及有关论文百余篇。
八十岁后仍在继续著述,并应邀为美术院校研究生及中、青年学者们举办专题讲座,敬业乐群老而弥笃。
“陶瓷”是人类利用黏土矿物或岩石等多种天然资源,经过火烧制成功的技术成果。它与人类历史文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我们瓷器的发明及其工艺和技术的辉煌成就,对于人类生自学成才与文化都曾做出过很大的贡献。而一部“陶瓷史”既是民族艺术与科学漫长的发展史之缩影,也是当时社会生活及文化交流乃至政治、经济的真实反映。
这部《中国陶瓷吏》是在其原作《中国陶瓷史纲要》的基础上又补充了近20年来的新发现和新认识,图文并茂,内容更加丰富、翔实。它不仅阐述了中国历代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贸易往来等变迁。它还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灿烂历史。相信这该书的出版,不仅可作为同业的研究和生产人员必不可少的参考书;同时,它也是一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民族自豪感的优秀教材。
比价列表